王羲之字型的藝術特點

  王羲之的書法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歷史作用,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那麼,關於王羲之的字型藝術風格,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王羲之書法的特點

  【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點】王羲之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美輪美奐,是極具有美的觀賞性的。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如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一句來讚美一句來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如此大有名氣,如此成就的王羲之,人們不免要問了:“王羲之的字好在哪裡呢?”是哦,他的字究竟好在哪裡呢?三方面可以讓你明白他的好。

  一、從筆畫上看,筆筆精到

  縱觀王羲之筆下的每一副書法作品,那一幅不是筆筆精到,無懈可擊的。特別是在起收筆上,王羲之非常注重,幾乎每個點畫的起筆、收筆都交代得非常清楚,讓人無懈可擊。這樣精到的用筆,不是刻意為之,而是王羲之筆法嫻熟之極的不經意流露。它的起筆以露鋒和一拓直下為主,輕鬆自如,一任自然。

  二、從字形結構上看,字字別意

  王羲之在《書論》中曾論述到:“為一字,數體具入。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他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傳世名作《蘭亭集序》便是這一思想的完全表達。舉個例子來說,《蘭亭序》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二十個“之”字,即是鮮明的例子,他們的姿態各不相同,或平穩舒展,或藏鋒收斂,或端正如楷,或流利飛動,達到了多樣與統一的藝術效果。通觀全篇,看似不經意,但其巧妙均在情理之中。

  三、從書法作品的通篇佈局上看,渾然天成,緊密有致

  觀察王羲之筆下的書法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他的書法作品,全篇疏密有致,開合寬窄,出於自然,真正做到了筆意顧盼。視向偃仰,若斷還連,氣脈貫通,處理的恰到好處。在處理字距的時候,同時將字的中心線形成一種呼應,形成行內字與字的呼應連貫,體現了連貫的氣勢。由於筆畫比較細,起收筆多露鋒,再加上行距的相對寬鬆,從而形成優雅的格調,做到了情與書的交融。

  王羲之的書法介紹

  《蘭亭序》晉朝人叫《臨河序》,後人又稱為《修禊序》、《禊帖》、《蘭亭詩序》,計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據說,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流觴飲酒,賦詩唱和。王羲之面對良辰美景、高朋摯友,用蠶繭紙、鼠須筆,乘興寫下了這篇“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後又重寫了數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別愛重,交付子孫傳藏,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無嗣,交弟子辯才儲存,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千方百計得到了《蘭亭序》,常常“置之座側,朝夕觀覽”。貞觀十年***公元六三六年***,讓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摹拓十本以賜近臣,死後把真跡帶進昭陵作為陪葬品。所以我們至今已經無法看到《蘭亭序》的真跡,只能看到下真跡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最逼真的是馮承素摹本,因帖前後印有唐中宗李顯年號“神龍”各半之印,故又稱為“神龍本”。郭天賜謂“神龍本”“筆法秀逸,墨彩豔發,奇麗超絕,動心駭目”。

  《蘭亭序》結體欹側多姿,錯落有致,千變萬化,曲盡其態,帖中二十個“之”字皆別具姿態,無一雷同。用筆以中鋒立骨,側筆取妍,有時藏蘊含蓄,有時鋒芒畢露。尤其是章法,從頭至尾,筆意顧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斷意連,氣韻生動,風神瀟灑,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右軍《蘭亭序》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出,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最難能可貴的是,從《蘭亭序》那“不激不厲”的風格中,蘊藏著作者圓熟的筆墨技巧、深厚的傳統功力、廣博的文化素養和高尚的藝術情操。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詩。

  作完了詩,大家把詩蒐集起來,合成一本《蘭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