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毛筆書法圖片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屈原。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那麼,關於端午節的毛筆書法作品,你欣賞過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欣賞


  1


  2


  3


  4


  5

  端午節的故事傳說

  三閭大夫屈原的傳說

  屈原,生活在戰國時代,年輕時就胸懷遠大抱負,表現出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據司馬遷《史記》記載,他內“與王圖議國事”,外“接遇賓客,應付諸侯”,是掌管內政、外交的大臣。[8]

  戰國本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混亂時期,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常對六國發動進攻。當時只有楚國和齊國能與之抗衡。鑑於當時形勢,屈原主張改良內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國賄賂的楚懷王的寵姬鄭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擠和陷害。

  糊塗的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把他放逐到漢北,結果楚懷王被秦國騙去當了三年階下囚,死在異國。

  屈原看到這一切,極端氣憤。他堅決反對向秦國屈辱投降,這遭到政敵們更嚴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親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長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極大的摧殘和打擊。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個打漁的隱者,隱者見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勸他“不要拘泥”、“隨和一些”,和權貴們同流合汙。屈原道:“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意思是:我寧肯跳進江水中去,葬身在魚肚裡,哪能使自己潔白的品質蒙受世俗的灰塵?***

  公元二七八年,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曆五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