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奮鬥的古代名言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如下: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2、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3、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4、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5、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6、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7、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8、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10、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1、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12、夕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1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14、但得柔情消俠氣,此生長願伴妝臺

  15、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16、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17、經多世事心長愜

  18、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19、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20、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21、天上烏飛兔走 人間古往今來

  22、靜以修身 檢以養德

  精選: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