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優秀書法作品欣賞

  何紹基的書法摻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歐陽詢、歐陽通書法險峻茂密的特點,還有《張黑女墓誌》和《道因碑》的神氣,從而使他的書法不同凡響。在他的書法中,我們可以欣賞到什麼樣的書法藝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何紹基優秀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何紹基優秀書法作品圖片1

  何紹基優秀書法作品圖片2

  何紹基優秀書法作品圖片3

  何紹基優秀書法作品圖片4

  何紹基​生平簡介

  何紹基***1799年—1873年***,湖南道州人,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猿叟。他是清代詩人、學者、書法家。何紹基代表作品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

  其父何凌漢,官戶部尚書。何紹基早年是阮元、程恩澤門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舉乙未恩科鄉試第一***解元***,道光十六年***1836年***中式二甲進士,後任翰林院編修、文淵閣校理等職,咸豐二年***1852年***任四川學政,因謗卸官,主講濟南、長沙等地書院。何紹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何凌漢曾任戶部尚書,是知名的藏書家。何紹基兄弟四人均習文善書,人稱“何氏四傑”。

  嘉慶四年農曆十二月與弟紹業一同出生於東門鄉東門村一耕讀民家。幼年家境貧寒,他和弟弟隨母就食於州西小坪舅舅廖氏家。8歲隨母入京,早年是阮元、程恩澤門生。18歲應京兆試,取眷錄。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優貢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舉人,次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文淵閣校理、國史館提調等職,曾充福建、貴州、廣東鄉試主考官。咸豐二年***1852年***任四川學政。為官僅兩年,次年因條陳時務得罪權貴,被斥為“肆意妄言”,受讒言所害,降官調職。遂辭去官職,創立草堂書院,講學授徒,咸豐六年***1856***,由四川出發,經陝西等地到達濟南,主講于山東濼物書院。講學之餘,盡遊濟南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處,留下許多詩句。咸豐十年***1860年***,受長沙城南書院之邀離開濟南赴長沙。前後在山東和長沙城南書院教書達十餘年。晚年主持蘇州、揚州書局,校刊《十三經注疏》,主講浙江孝廉堂,往來吳越,教授生徒。一生豪飲健遊,多歷名山勝地,拓碑訪古。光緒四年***1873年***,病逝於蘇州省寓,葬於長沙南郊。

  如何鑑賞書法

  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致,需要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由於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又使書法欣賞在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一般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從整體到區域性,再由區域性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觀全域性,對其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區域性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區域性欣賞完畢後,再退立遠處統觀全域性,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藝術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是否協調一致,作品何處精采、何處尚有不足,從巨集觀和微觀充分地進行賞析。

  二、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

  書法作品作為創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作過程,採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後***語言、時間***順序,想象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也就是摹擬作者的創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情感變化等。

  三、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

  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徵,進一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如欣賞顏真卿楷書,可將其書法形象與“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眩目,力士揮拳”等具體形象類比聯想,從而可以得出: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富於英雄本色——端嚴不可侵犯的特徵,由此聯想到顏真卿楷書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

  四、瞭解作品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

  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澱,,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因而,瞭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環境***,弄清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氣息和作者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心境、創作目的等等,對於正確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大有裨益。清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告豪州伯父稿》雲:“《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鬱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氣和平,故客夷婉暢,無復《祭侄》奇崛之氣。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情事不同,書法亦隨而異,應感之理也。”可見,不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創作心境,抑或是創作環境,都對作品情調有相當的影。向。加之書法作品受特定時代的書風和審美風尚的影響,更使書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氣息。這無疑增加了書法欣賞的難度,同時更使書法欣賞妙趣橫生。

  總之,書法欣賞過程中受個性心理的影響,使欣賞的方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僅是書法欣賞的一種方法,欣賞過程中可以將幾種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賞過程中還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書法技能、技巧和書法理論知識,極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審美評價能力,盡力按作者的創作意圖體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賞中有評、評中有賞,並將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對作品作出正確的欣賞和公正、客觀的評價。當然,掌握了正確的欣賞方法以後,多進行欣賞,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揚雄謂,“能觀千劍,而後能劍;能讀千賦,而後能賦”,說的正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