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紀實攝影血與淚

  人文與紀實攝影,是對人類關懷的詮釋,對現實的真實記錄。人文與紀實,兩個意義範圍極廣的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在攝影領域上面,有人說兩者在攝影手法或理解上面很不一樣,也有人說它們其實表達的含義十分接近,就好比如人文與紀實本來就是沒有存在的詞,當我們賦予了它們意義,它們就有了意義。筆者也認為討論兩者是否有區分並不是重點,重點是,你看到的一張人文紀實類攝影作品,畫面裡,畫面外,攝影者與被攝影者的故事,是否都能看仔細看得懂。

人文與紀實:為藝術而犧牲

  談人文紀實類照片,似乎離我們很遠。在早期的西方,人文紀實攝影更是一種體制運動。通常人們印象中的人文紀實照片是貧窮山區地方,住著面黃肌瘦的人們。又或者是穿著少數民族衣服的人們,他們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這些一舉一動,都能深深觸碰我們的心。人文紀實類題材的攝影作品,它所表現出來的視覺衝擊力,是眾多攝影題材裡難以觸及的。它所表現的不是一幅幅簡單的畫面,跟我們所認知的“美”完全沒有關係,甚至完全不美!它們是有感情的,有故事的,有意思的,更有情緒的。筆者所理解的人文與紀實類攝影作品,是偉大的而崇高的。引用著名國外攝影師 Matjaz Krivic 的話說“無論是山脈、河流或是教堂,哪怕只是停留在地面上的石頭,這些靜默無聲的被攝物體都傳達著我對地球上生命的崇敬之情。”

 

 攝影既孤獨又辛苦卻讓人滿足讓人開心

  或許藝術並不容易讓多數人認同。好比如一副價值連城的油畫,拍賣價之高讓人難以理解,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往往會覺得藝術似乎無法用金錢衡量其價值。攝影的藝術,同樣也是如此。在如今數碼相機已經普及了的社會上來說,拍一張照片,大家只覺得沒什麼難度更沒什麼價值可言,只是輕按一下快門,甚至構圖都不用,相機就能自動為你亮出攝影作品來。但,這樣的攝影作品,還是攝影作品嗎?這只是一張沒有靈魂的流水式一樣的照片產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