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英經典書法作品
張伯英極擅書寫碑誌,數百字大楷不用劃線,從頭到尾一氣呵成,而分行布白、範圍大小莫不恰到好處。在我國近代有著極大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張伯英的社會評價
張伯英歿後,齊白石曾有詩讚之雲:"寫作妙如神,前生有夙因,空悲先生去,來者復何人。"足見其書法造詣之深。影響及今,後學甚,啟功撰文回憶張伯英時寫到:"先生仙逝已50餘年,追憶教言,尤有理解未足處,其愚鈍可慚,而求教未足,仰叩未盡為可深惜也!"。可見,得其真髓且歸納、綜合、昇華其特色者,代不乏人。開創了"彭城書派"。
啟功論張伯英:
啟功十歲以前,即聞先祖稱勺圃先生大名,稍長在小學中又從同班學長白志銘兄得聞勺圃先生書法之妙,蓋白兄之尊人與勺翁為摯友也。功年逾二十,習畫、習書,於先師賈羲民先生齋中見勺翁所書聯,點畫沉著,使轉雄強,楹聯大字,如在便箋之上,殊不見有意用力處。始驚勺翁於書藝之功,如鎔銅鑄鼎,只在指腕之間,而莫知其力如何運化至於斯境也!
其後得識勺翁哲嗣宇慈先生,從詢勺翁法書之門徑,意在欲知遵循之法也。宇慈舉一事雲:翁中年好北碑,蓋仰包慎伯之論也。日臨龍門造像題記中之精品。用元書紙臨寫,若干紙紮為一束,移置床下。其時攝影印刷之術已稍普及,宇慈兄妹請以一束付印,勺翁不許,且雲此吾身後事也。蓋已窺北朝書藝得失所在,而心手所詣,又有進於斯時者矣。
其後洛陽北邙魏志出土益多,精美之書,視龍門造像記又有進者,勺翁復以素紙臨之,魏志精品,臨寫又若干通。其時為人書墓誌,廠肆時有拓本,摺疊露其一角。功閱肆見之,以為新出魏志,展之見款字乃知為勺翁書跡。北朝書家八法之妙,已融於勺翁指腕間有如此者。
物聚於所好,前賢早有名言,法書名拓,每聚勺翁門下,實由識力所及,所謂因緣又其次也。有宋拓《館本十七帖》一卷,為勺翁所得,旋有唐摹王右軍《此事帖》與《十七帖》接踵而登勺翁几案,翁乃以影印之法合印成冊,題曰《右軍書範》,原卷付印時累書跋尾。印本既成,又有眉批,一冊既盈,復取一冊,隨手題識,即此題識之本,不佞已見數冊。《十七帖》今世所行,只見宋代魏泰所摹之本,《館本》流傳,此外只見康熙時名流題跋一本,已是重摹。如此棗本初拓,蓋無第二本,不遇勺翁真鑑,山陰真面,遂歸湮沒,如此勝緣寧不當大書特書哉!
張伯英藝術館:
張伯英藝術館始建於2004年,是由徐州民營企業家王昌慶投資7800多萬元建立的融收藏、陳列、研究與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藝術場所,館名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生前題寫。
張伯英藝術館以收集、整理、儲存張伯英先生的書法藝術作品和文物資料,研究和推廣其創立的彭城書派伯英書體為辦館宗旨,收集的藏品有張伯英書法作品60餘件,刻石作品26塊,還藏有張伯英先生大量的碑帖、文稿、信札及相關文物資料。另外,藝術館內還收藏碑刻、石雕藝術品、漢畫像石和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傢俱、陶瓷等近萬件。為深入研究張伯英先生的文學藝術成就,藝術館還成立了張伯英藝術研究會和張伯英著述編輯委員會。
張伯英藝術館位於徐州著名景區雲龍湖南畔,佔地100餘畝,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張伯英藝術館館名由國學大師啟功題寫,館內建有張伯英陳列館、文昌茶館、小來禽館、文豪殿、墨緣閣、碑廊、橋亭、硯亭、天水池、碧瀾硯、百佛堂、群羊坡等景點。藝術館以收集、整理、儲存張伯英先生的書法藝術作品和文物資料,研究和推廣其創立的彭城書派為辦館宗旨。館內收藏有張伯英部分作品、碑刻及文稿信札等資料,還儲存各類民俗器物近萬件,是國內規模較大、收藏較為豐富的同類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