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大圖

  敦煌壁畫自唐代初期以來,頗受唐朝統治者的注意。為展示大唐的風土人情與唐代的文化觀念,政府數次進行敦煌壁畫的繪製。敦煌壁畫在唐代的演變過程,是以唐王朝的經濟政治水平作為分割線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

  
【:2】

  
【:3】

  
【:4】

  
【:5】

  看完了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敦煌壁畫的知識吧!

  敦煌藝術簡述

  藝術與宗教既然同屬於人類精神之場的靈物,那麼,其二者之間就不會出現本質上的對立,因為藝術總是在不斷改變其形式以適應精神的宗教。誠如貝爾所言:“總的說來,除此之外,在沒有別的表現方式和引起心醉神迷的手段像藝術這樣好的為人類服務了。任何一種精神的洪流都可以在藝術中找到一條疏洩的渠道。當藝術不成功時,那是由於缺少情感,而不是由於缺少與之適應的形式。從來沒有一種宗教能像藝術這樣有適應性和普遍性”。

  在敦煌藝術中,最能體現優雅美學風格的是伎樂飛天、反彈琵琶、菩薩。如果說“伎樂飛天”汲取了多元文化特點而成為華夏藝術的樂舞精神在敦煌的典型體現,那麼“反彈琵琶”樂舞形象在敦煌石窟中的出現則提供了遙相呼應的藝術美神,她們共處一窟,傳達出天上人間的整體共鳴,從而表現了“天籟”與“人籟”的互通效應。在“反彈琵琶”因其優雅動人的音樂舞蹈藝術所喚起的視覺美感外,還與畫面的主體——人體美緊密相關。如果說,“伎樂飛天”是糅女性身體的陰柔之美與男性軀體的陽剛之氣合二為一的話,那麼,到了中唐則以“反彈琵琶”的舞姿集中表現了女性之美的豔影:如果說“伎樂飛天”因帶有西域的野性之美而保留有幾軀裸體飛天而露出了赤足和豐乳肥臀,從而張揚出一股清新野逸之風的話,那麼,中唐時期塑造出來的大量優美人體則是人類理性之美的集中表達。總之,有性而無性的發展演變無疑本真的傳達出對生命的禮讚,從天上到人間的轉移則是人性貫通佛性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