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中國畫動物圖片

  中國畫在我國的歷史悠久,形成多種型別的畫作,有很多人喜歡動物的簡單中國畫作品。你想看看嗎?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1

  2

  3

  4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國畫的介紹。

  國畫分類依據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這是由藝術昇華的 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野逸之氣山水國畫形式

  在“中國畫的五度變法空間”中,我們己就趙孟俯率起的託古改制的革命有了較深的認知,這一革命體現在山水畫中便是元四家的野逸之氣。以逸氣衝破院體,核心點不在於筆墨創新,而在於影象意境創新,關鍵是風格與審美情趣的不同。以皴為美、以水墨為主體語彙的古風未有質變,而山水情懷卻根本一變,這就是借古託今的意義所在。只有認知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對逸氣革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得趙孟俯指授的黃公望,出筆便見野逸不平之氣,帶有明顯的筆墨與現實的抗爭傾向。大痴在《寫山水訣》中體現的情懷主要是四點:為遊戲、為意趣、為韻度、為理脈。士夫氣則是戲、趣、韻、理的的集中體現,即“畫一窠一石、當逸墨撤脫,有士人家風”。在《富春山居圖》和《六峰雪薺圖》中,我們不僅看到了水墨、淺絳的不同格致,還看到了予戲趣之中的一種理性抗爭:對自由境界的追求***自由情懷的形性***。

  曾隱於黃鶴山的王蒙,以古篆籀法雜入皴中,且以點線匯成交響,在《青卞隱居圖》中,這種逆向迴歸的全景式構圖,表現了藝術家對“重山復嶺、縈迴曲折”的秩序美的獨特理解,顯然它有別於南宗的“以虛代實”觀。

  被後人稱為元畫極致的倪瓚,以簡為宗,與士“繁”形成鮮明對照。他善以禪、道之理入畫,提出了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的美學觀,其《漁莊秋霽圖》的淨心之境、三段式構圖、折帶皴的筆法,正是這一美學觀照的最高體現。若說山水之境,可稱古今難出其左右者。一生清貧的吳鎮,喜“天人性命之學”,以釋僧為友,故在《漁父圖》中力求平實,追慕與世無爭的精神樂園,筆墨出處呈相了一種氣韻奇古、清淡孤潔的精神。

  總之在元四家中,黃之厚、王之繁、倪之簡、吳之淡雖各俱美知,但均以逸氣為上,畫作中充溢著布衣精神,而“法心源”—以意堵、心跡、思境為形式的美知,則成為中國山水畫三度變法的座標沒定。

  中國山水畫自唐而元,歷經三度變法,時經800佘年,形成了以禪、道為立境,以詩義為喻示,以三遠為空間,以皴擦為筆墨,以自然為觀照,以心源為師法的一個完整的表述系統。明代畫家張巨集,重視寫生,師自然造化,筆力峭拔、墨色溼潤、層巒疊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畫石面連皴帶染為其特色,是明末吳門畫壇的中堅人物,吳門學者尊崇之。徐渭進一步完善了花鳥畫的大寫意畫法。陳洪綬、崔子忠、丁雲鵬等開創了變形人物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