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豔芳的個人資料

  梅豔芳,香港歌手,人稱“樂壇大姐大”、“舞臺女王”、“百變天后”和“東方麥當娜”。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歡迎閱讀!

  梅豔芳的後世紀念

  2003年12月30日凌晨2點50分,梅豔芳因宮頸癌導致肺功能衰竭,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終年四十歲。彌留之際,眾多藝人趕赴醫院探視。凌晨四點,成龍、曾志偉、劉培基等好友召開新聞釋出會對外宣佈逝世訊息,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表達哀痛和惋惜,香港特區政府和中聯辦官員向梅豔芳親屬發出唁電。華人地區各大媒體進行專題報道,諸多海外媒體,包括西方三大通訊社***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美國CNN電視臺、英國BBC電臺以及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的主流傳媒均播報了梅豔芳逝世的訊息。華人媒體稱讚其為“香港的女兒”,美國《時代週刊》***亞洲版***則以“東方麥當娜”形容其在亞洲歌壇的地位。

  2004年1月10日,內地同行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舉行追思會,馮小剛、張紀中、何平、葛優、李冰冰、趙薇、范冰冰、蔣勤勤等二十餘人出席。那英、孫楠等歌手在北京雍和宮舉行私人佛教祈福儀式,遙送摯友一程。1月11日傍晚,香港舉行公祭儀式,約七千來自世界各地的歌迷和各界名流趕赴弔唁。1月12日上午,梅豔芳的葬禮在香港殯儀館舉行,眾多演藝界人士出席,近萬香港市民和歌迷沿街送別,三百多傳媒記者到場。葬禮當日,特首致送“音容宛在”四字輓聯,中聯辦致送“懿德流芳”四字輓聯,鳳凰衛視、香港無線電視、亞洲衛視和華娛衛視進行了現場直播。

  梅豔芳的人物評價

  黃沾:梅豔芳的歌藝是香港樂壇的頂尖,這是事實,不容置疑。我清楚記得她參加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時年紀輕輕,但舉手投足、咬字吐句全是大家風範。她天生身體語言絕佳,在舞臺上配合舞步,簡直令人神為之懾。歌藝這麼精彩的人,竟然如煙花的彩,空餘光影在腦海,人間已再難見其人了。

  林夕:梅豔芳在有限的時間裡盡情發光發熱,告訴我們如何才沒有白活一場,讓我們反思生命的意義。雖然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

  鄭裕玲:失去這瑰寶,對演藝界是沉重的打擊,但梅豔芳在離開前,留下了一份珍貴的禮物。她用積極的態度、堅強的精神,讓我們學懂如何放下。梅豔芳重視友情,這份友情不是一時,而是一世。她用有限的生命,帶來無限的回憶,她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女主角。

  關錦鵬:"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梅豔芳的逝去,讓我真切感受到"一個時代終結"這句話的悲痛。

  張國榮:我們是好拍檔,演唱之時,我們可以有默契之至。雖然她年紀比我輕,但是人生經驗豐富,而且懂得體諒別人,以致我對她無話不談,仿如兩兄妹般。

  成龍:梅豔芳不只屬於我們演藝界,更是屬於全香港!

  梅豔芳的演藝經歷

  20世紀80年代,以粵語為主的香港本土音樂迎來黃金時期。梅豔芳在粵語歌壇的華麗盛世大紅大紫,舞臺形象從早期的一反傳統到後期的高貴華麗,期間不斷創新求變,憑藉精湛的歌藝、多變的裝束、誇張的濃妝和大膽的表演,引領粵港地區一個時代的潮流,開啟了華語流行樂壇“百變形象”的先河。以往的華語樂壇,歌后以周璇、鄧麗君等甜美細膩的風格為主流,梅豔芳的出現打破傳統,憑一身時尚不羈的形象和大膽前衛的表演紅遍香江。梅豔芳出現之後,歌手的表演不再限於“聽”,而從此多了“看”。她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流行時代,雖基於粵語的地域性,梅豔芳的歌曲傳唱度有所侷限,卻無可掩蓋其獨闢蹊徑的卓越貢獻,成為華語流行樂壇“包裝時代”的先行者。

  “梅豔芳是香港八十年代最紅的女歌手,也是香港重要的流行文化標誌之一:她唱過《壞女孩》的叛逆,也唱過《似是故人來》的典雅;唱過《烈焰紅脣》的性感,也唱過《夢裡共醉》的傳統。她的風格是中國與西洋的結合,彷彿香港這座城市的時代文化縮影。”***樂壇人物評價***

  1983年,梅豔芳的音樂天賦開始得到認可,在當年的東京音樂節上獲得亞洲特別獎,成為備受矚目的樂壇新星。1984年推出唱片《飛躍舞臺》,與上張專輯相比,這張專輯少了三十年代的哀怨而多了八十代的時尚,鮮明的時代形象已然展現在初出茅廬的梅豔芳身上。1985年推出唱片《似水流年》服裝設計師劉培基把梅豔芳包裝成“男兒漢”,西裝加上墨鏡和寬墊肩給人以豪邁的感覺,一舉打破了傳統女性的溫婉形象,給香港大眾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主打歌《似水流年》由世界著名音樂家喜多郎作曲,是梅豔芳音樂生涯中最經典的粵語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