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寒露都有哪些習俗

  在二十四節氣裡將寒露時節劃分在秋天的尾巴,你知道寒露習俗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寒露習俗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寒露習俗

  寒露是九月的第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農曆***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也就是說,寒露節後,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是露水將要凝結成霜的前奏。“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寒露正是一年之中氣溫由涼爽到寒冷的開始。寒露的露,比白露的露,要冷了許多,這時候的露與馬上到來的下一個節氣霜降,緊迫得只有一步之遙。

  因寒露節與重陽節相近,所以,寒露節有許多習俗與重陽節相似,比如登高、賞菊、吃花糕、喝菊花酒等。尤其北方,寒露節後天高雲淡,湛藍澄澈,正是登高望遠的好時節。賞菊和吃花糕也都是寒露後的風俗,更是重陽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有此節吃“花糕”的習俗,寓意“步步高昇”。寒露重陽節的“賞菊”、喝菊花酒的習俗由來已久。在萬物凋零時節,菊花卻正值盛開,爭奇鬥豔,自成秋日裡的一道亮麗景觀。

  而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菊花酒古稱“長壽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其味清涼甜美。著名文學家陶淵明有詩曰“菊花釀酒可延年,兩鬢絲絲繞鶴髮”,認為菊花酒不僅能消除憂慮,還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據說,除了以上習俗,老南京還有寒露節氣蒸螃蟹的習慣。俗話說“寒露髮腳,霜降捉著,西風響,蟹腳癢”。寒露節時,也正是秋風送爽、菊黃蟹肥秋意濃之時。“九月團臍,十月尖”,此時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所以,寒露節後,不妨進食幾隻肥蟹來滿足自己的舌尖味蕾。

  說完寒露節的風俗飲食,我們再談談養生保健。有諺語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意思是提醒大家不要繼續穿涼鞋了,所以,寒露後大家可以把涼鞋、短袖等洗乾淨並收拾起來。

  寒露養生吃的水果

  1、葡萄

  營養速查:葡萄含糖量達8%-10%。此外它含有多種無機鹽、維生素以及多種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質。葡萄含鉀量也相當豐富。

  據分析,每百克含水分87.9克,蛋白質0.4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8.2克,粗纖維2.6克,鈣4.0毫克,磷7.0毫克,鐵0.8毫克,並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P、維生素pp等,此外,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十多種氨基酸及多量果酸。因此,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作用。

  食用提醒:一般而言,一般人都可食用葡萄,但糖尿病人應適量。葡萄性偏涼,胃寒的人一次不要吃太多。此外,吃葡萄後不能立刻喝水,否則很容易發生腹瀉。食用葡萄後應間隔4小時再吃水產品為宜,以免葡萄中的鞣酸與水產品中的鈣質形成難以吸收的物質,影響健康。

  2、香蕉

  營養速查:香蕉是著名的熱帶和亞熱帶水果。歐洲人因為它能解除憂愁而稱它為“快樂水果”,因為香蕉所含的泛酸等成分是人體的“開心激素”,能夠減輕壓力,解除憂愁。

  香蕉還含有稱為“智慧之鹽”的磷,豐富的蛋白質、糖、鉀、維生素A和維生素C,以及多種纖維素。

  食用提醒:香蕉性寒,脾胃虛寒,胃痛腹瀉的患者應少用,體質偏於虛寒者,最好避之則吉。例如胃寒***口淡胃脹***、虛寒***洩瀉、易暈***、腎炎***也屬虛寒***、懷孕期腳腫者,最好不要生吃香蕉。

  寒露養生小常識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面板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發生,緩解疲勞。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迴圈不好,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效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絡,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適時添衣

  另外,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面板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寒露時節,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當環境氣溫降低後,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