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痔瘡的危害有多大
孕婦的健康直接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所以對於很多孕婦來說,出現痔瘡的問題要更加小心對待,那麼,?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孕婦痔瘡帶來的危害
痔瘡對於懷孕的女性經常會出現,而如果出現痔瘡的話,為了避免孕婦痔瘡對胎兒的危害的問題發生,孕婦一定要非常重視這個問題。
痔瘡通常出現在妊娠的後期28周~36周,特別是分娩前1週會有便祕出現,造成區域性靜脈曲張而形成痔。這是因為在妊娠期間:盆腔內的血液供應增加,隨著胎兒一天天長大,子宮也隨之脹大,繼而壓迫靜脈,造成血液的迴流受阻,再加上妊娠期間盆腔組織鬆弛,更促使了痔瘡的發生和加重。
另外,由於直腸肛門部位受到子宮壓迫而血行淤滯,這也會促使痔瘡的發生。而且孕婦痔瘡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改善,便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貧血,從而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同時,排便不順暢除了容易引發痔瘡外也致使人體垃圾滯留在腸管內,時間長了體內代謝物中的水分被蒸發掉,就更難以排出體外,同時還會散播出一些毒素,原本應該排洩的代謝產物又被人體吸收,因而會導致中毒。這對孕婦和胎兒都會造成不小的危害。
什麼是孕婦痔瘡
孕婦是痔瘡的高發人群,孕婦痔瘡發生率高達76%,痔瘡雖然說是“痔”但與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性膿瘡完全不同,它是直腸下端黏膜及肛門面板深面的痔靜脈叢血管擴張、彎曲、隆起而形成的靜脈團。它的發生與痔靜脈受到壓迫迴流不暢及外來刺激有關。
孕婦痔瘡的原因
懷孕後靜脈內的壓力升高,血管彈性降低,又因增大的子宮壓迫盆腔的血管,使腿部、外陰部及直腸等處的靜脈血不能通暢地返回心臟,這就使直腸下段和肛門周圍的靜脈充血膨大而形成痔瘡。另外,孕期胃腸道蠕動減慢而出現便祕、排便困難、腹內壓力增高,也是促使痔瘡發生的原因。
孕婦痔瘡的症狀
在懷孕期間,為了保證胎兒的營養供應,孕婦盆腔內動脈血流量增多;隨著胎兒發育,子宮日益增大,又會壓迫盆腔,使痔血管內的血液迴流受到阻礙;加上孕婦常有排便費力或便祕,使直腸下端及肛門的痔靜脈叢血液瘀積,即可誘發痔瘡或使其加重,正是基於上述原因,婦女在懷孕期間痔瘡的多發性,已經形成了一個數量龐大的人群——孕婦痔瘡患者。
痔瘡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脫出肛門外,由於痔塊不斷變大和脫出,以至孕婦在行走、咳嗽等腹壓稍增時,痔塊即能脫出,無法參加活動,使妊娠後期的婦女增大了精神和體力的負擔。 因此,孕婦如果患了痔瘡,要及時治療,切莫拖延造成更大的痛苦及嚴重的後果。
痔瘡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出血,孕婦在懷孕容易出現貧血需要大量補血,所以痔瘡會導致孕婦貧血的可能性加大,貧血嚴重是很可能影響胎兒的發育,或者是導致胎兒發育不良或者是死亡。所以孕婦出現痔瘡症狀時一定要儘早治療,以免出現其他嚴重症狀。
孕婦痔瘡的治療
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一面引起便祕,加重痔瘡。 多吃含纖維素、有潤暢通便作用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黃花菜、木耳和蘋果、桃、梨、香蕉、瓜類等。若有排便困難,可食用蜂蜜或一些含植物油的食物,如芝麻、核桃仁等。
薰洗坐浴,可用大黃、黃柏、黃岑、苦蔘煎水,每日便後或早晚兩次,趁熱先薰後洗患處,每次15-20分鐘。 還可用艾葉、花椒、槐角或槐花、馬齒莧、無花果、側柏葉等煎湯薰洗坐浴。還可排便坐浴後用痔瘡寧栓等藥物。
減少長期站立或坐的時間,讓血液迴圈更順暢。
孕婦還可做一些促進肛門區域性血液迴圈的運動:自行收縮肛門1分鐘,放鬆後再收縮,連續3次,每日3-7次。
此外,婦女在妊娠期,特別是妊娠後期,還應避免久坐久立,適當做些戶外活動,每日早晚作兩次提肛運動,每次30-40次,對預防和治療痔瘡很有幫助。還應注意肛門衛生,不要用不乾淨的紙和硬紙擦肛門,便後用溫水洗肛門,養成良好的定時排便的習慣,會使孕婦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