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額鸚鵡有什麼繁殖方法

  紅額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分佈於紐西蘭及周邊的數個小島,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羽毛豔麗,具粉絨羽,非常適合養殖,那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紅額鸚鵡的繁殖方法

  1、紅額鸚鵡繁殖季節主要在10至12月,但全年均可繁殖,築巢於樹洞中,在樹木較稀少的紐西蘭鄰近島嶼的族群在樹洞不足的情況下會築巢在岩石裂縫與地洞內,一窩約產5枚卵。在歐洲移民還未到達紐西蘭時數量很多,現在有些亞種的數量只剩數千只甚至數百隻,而如今世界上的數量可能超過一萬五千只,但常與黃額鸚鵡混種,所以有部分不是純種的紅額鸚鵡。

  2、紅額鸚鵡人工飼養繁殖成功率很高,約5個月即有生殖能力,但建議在完全成熟時***約1歲大時***再讓它們繁殖,一對成熟的成鳥通常繁殖的慾望很高,全年都可繁殖,一年可生好幾窩,一窩可產4~9枚卵枚,通常為5枚,孵化期19~20天,羽毛長成約35天,在幼鳥尚未離巢時,雌鳥可能繼續生第2窩甚至第3窩,不建議連續不停的繁殖,如果發生最好將幼鳥抓出巢手養,以減輕親鳥的負擔。

  紅額鸚鵡形態特徵

  絕大部分的鸚鵡體色都為綠色,紅額鸚鵡也不例外。這種鸚鵡成年後的體長約在28cm左右,理想的體重應在50-113g之間。平均壽命約為6年左右。

  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鳥體為綠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內側覆羽為黃綠色;前額、頭頂、眼睛後方延伸的條狀羽毛均為紅色。羽毛豔麗,具粉絨羽。背部下方兩側也帶有紅色羽毛;外側飛行羽藍紫色;鳥喙淺藍灰色,尖端黑色;虹膜紅色。雌鳥頭部的紅羽較少;虹膜為紅棕色,尾巴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