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鴨冬季飼養

  冬天到了,天氣日趨寒冷,光照時間變短,是蛋鴨產蛋率最低的季節。如果飼養管理做得好,就可以使蛋鴨保持80%以上的產蛋率;若管理失策,則會使產蛋率明顯下降。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技術,一起來看看。

 

  技術

  1.防寒保暖。產蛋鴨最適宜的溫度是13℃~20℃,最低不應低於6℃。因此,冬季必須做好鴨舍保溫防寒工作。注意堵塞牆縫,關閉門窗,尤其是北面窗戶要堵嚴。夜間和氣溫低時,再在門窗上加掛草簾,在地面上鋪些乾燥的稻草或麥稈等,四周要鋪厚一些,每天晚上鴨入舍前新增新草。同時提高飼養密度,每平方米飼養8~9只。此外,鴨舍還應注意通風換氣,每次放水時鴨子一出舍,即應把門窗開啟,入舍後再關閉。

  2.調整日糧。冬季鴨子對能量要求較高,因此要適當增加玉米***1559,-10.00,-0.64%***等能量飼料的比例,蛋白質含量則降低到15%~17%,並且要注意增加白菜、蘿蔔等青綠飼料,以確保蛋鴨對維生素的需要。

  3.精心餵養。冬季應堅持給鴨子喂溫食,飲溫水,以減少鴨子體熱的散失。每天餵食3次,夜間再加喂1次“夜宵”,並供給充足飲水。一般先餵食、飲水,再喂青綠飼料。更換飼料要逐步進行,不要太突然。

  4.科學管理。每天早上遲放鴨,傍晚早關鴨。減少放水次數,縮短下水時間,上午和下午陽光充足時各放水1次。最少3天放一次水。每次放鴨出舍前要先開啟窗戶“噪鴨”,即將鴨哄起,讓其在舍內緩緩作轉圈運動,待80%左右的鴨子發出強烈的叫聲時再放水。氣溫過低時,要勤噪鴨,以增強活動,促進食慾,提高禦寒能力。在自然光照少於15小時,要及時進行人工補充光照。此外,還應注意儘量保持鴨舍安靜,避免驚群。

  5.嚴防疾病。冬季鴨機體的防禦能力降低,在飼養管理不善的情況下,極易發病,從而影響產蛋。因此鴨舍與活動場地應每週消毒一次,發現疫病要及時查明原因,並及時對症治療。

  6、正常戲水。早上遲放鴨,晚上早關鴨,減少下水次數,縮短下水時間。氣候惡劣,氣溫低於零下5℃時,鴨群未發生強烈喊叫,可以不戲水。

  7、適當提高密度。可以加大單位面積的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可飼養8-9只鴨子,以利相互取暖,並保持較高的舍溫。

  8、適時投喂夜食。 冬季晝短夜長,可在夜間添喂1次溫熱飼料,有利於鴨禦寒,更可以提高10%以上的產蛋率。夜間補料應注意兩點:一是供給溫熱飲水;二是夜食中以玉米等能量飼料為主,蛋白質飼料為輔。

  9、定期做好免疫消毒。在入冬前應做好禽流感、鴨瘟等各類免疫接種,鴨舍應定期清洗消毒,定期驅蟲。一旦發現病鴨,及時隔離治療,並對鴨舍進行緊急消毒處理。

  蛋鴨的生理特點和要求

  產蛋鴨膽大

  與青年鴨時期相比,開產以後,膽子逐漸大起來,敢接近陌生人。

  食量大,食慾好

  無論是圈養或放牧飼養,產蛋鴨***尤其高產鴨***最勤於覓食,早晨醒得早,出舍後四外覓食,放牧時到處覓食,喂料時最先響應,踴躍搶食,下午收牧或入舍時,雖已吃得很飽了,但還想吃,總是走在最後,戀戀不捨地離開牧區。

  性情溫順,喜歡離群

  開產以後的鴨子,性情變得溫順起來,進鴨舍後就獨個兒伏下,安靜地休息,不亂跑亂叫,放牧出去,喜歡單獨活動。

  飼料要求高

  由於連續產蛋,消耗的營養物質特別多,如每天產一個蛋,蛋重按65g計算,則需要粗蛋白質8.75g***按全蛋含粗蛋白質13.5%計算***、粗脂肪9.43g***按粗脂肪含量佔全蛋的14.5%計算***。此外,還需要大量無機鹽和各種維生素。飼料中營養物質不全面,或缺乏某幾種元素,則產蛋量下降,如蛋數減少,產蛋時間推遲,蛋殼粗糙或鴨體重下降,羽毛鬆亂,食慾不振,反應遲鈍,怕下水等。所以,產蛋鴨要求質量較高的飼料。

  環境安靜,生活有規律

  鴨子產蛋在正常情況下,都在深夜1~2時,此時夜深人靜,沒有任何吵擾,最適合鴨類繁殖後代的特殊要求。如在此時突然停止光照***停電或煤油燈被風吹滅***或有人走近,則要引起騷亂,出現驚群,影響產蛋。除產蛋時間以外的其它時間,操作規程和飼養環境也要儘量保持穩定,不許外人隨便進出鴨舍,避免各種鳥獸動物在舍內竄進竄出。在管理制度上,何時放鴨,何時喂料,何時休息,都按一定次序嚴格執行,如改變喂料餐數,大幅度調整飼料品種,都會影起鴨子生理機能紊亂,造成減產或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