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網箱越冬的方法是怎樣的

  網箱越冬具有水質好、密度大、成本低的優點,同時通過調整網箱的固定設施,可使網箱處於合適的水層,較好地解決了冬季水溫太低河豚越冬困難的問題。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河豚網箱越冬的方法。

  河豚網箱越冬:水域

  河豚越冬應選取水位較深***至少10 ~12 米***、風浪較小、水流較慢、背風向陽、水質清新的水域,其最大風力應不超過7 級,水流速度10~20 釐米/秒,週年水溫不低於10 ℃ 。多年成魚網箱養殖的海區不宜作河豚越冬水域,因其底部具有較厚的魚體代謝物及殘餌沉澱物,這些汙染物會因大風浪嚴重惡化越冬海區水質,嚴重時造成河豚中毒死亡。因而,河豚越冬水域應離此地一段距離。

  網箱越冬時,為避開表層低水溫,可將整個箱體下沉於近海底處,下沉深度可為8~10 米。

  河豚網箱越冬:準備

  河豚越冬所使用的網箱與大規格魚種養殖的網箱在結構和材料上完全一樣。網箱規格無統一規定,一般有6 米*6 米*6 米,8 米*8 米*8 米,10 米*10米*8 米等。網目大小應根據河豚的規格大小確定,以不漏魚、水體交換好為原則。

  河豚網箱越冬期一般長達4~5 個月。由於越冬期水溫低,河豚長期不攝食,體質較弱。越冬期一般不能更換網箱,以減少魚體驚擾,避免受傷和體力消耗。若用原箱越冬,應在越冬前***水溫15 ℃ 左右***將網箱徹底洗刷一次,將表面附著物儘量清除乾淨,以保證越冬期間水流暢通,溶氧充足。若另箱越冬則應將箱上附著物清理千淨,經浸泡消毒後使用。越冬前應將網、框架、浮子、沉子、根繩等設施認真檢查一遍,看網衣有無斷線破損、繩索有無鬆動斷裂、浮子有無下沉等,徹底消除事故隱患,避免越冬期逃魚、缺氧、生病等造成經濟損失。

  河豚網箱越冬:飼養

  越冬前河豚體質越肥壯,越冬期間抗寒能力越強,越冬成活率就越高。在越冬前1 個月應投喂全價飼料或河豚最喜食的甲殼類活餌料,讓河豚膘肥體壯,健康越冬。實踐證明,河豚在水溫12 ℃ 以上仍有少量攝食。因此,越冬河豚無論來源於何處,都不應過早停止投餌,仍要定時定點投喂,且日投餌量應根據河豚攝食情況靈活調整,投餌工作一般一直持續到無魚攝食為止。

  河豚網箱越冬:方法

  魚種準備 在當地網箱養殖的河豚,只要水環境條件合適,可就地進行沉箱越冬。池塘養殖的魚種進箱越冬前,要經過拉網起捕、運輸等操作,魚體易被損傷,可在運輸中加入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0~15 分鐘。可用內襯塑料袋的帆布桶或活魚車運輸,魚與水的比例為1:3 ~5 ,邊進行邊充氣,亦可直接用塑料桶運輸,魚與水的比例為1 : l 。應注意越冬水域與養殖水域的鹽度差,鹽度差異過大則應進行鹽度過渡,過渡時應充氣緩慢進行。當鹽度差異不大時則將河豚入箱越冬。魚種入箱時間各地差異較大,上海為11 月份左右,具體視水溫而定。當溫度下降,魚已很少攝食時應準備進行魚種越冬。

  網箱越冬密度 河豚網箱越冬密度,主要受越冬期間溶解氧含量的制約。在海水網箱越冬區,由於氣溫及風浪的影響,海水形成明顯的對流作用,表層水與10 米左右深處海水的溶解氧基本一致,越冬期間可達6 毫克/升以上,對於南方水溫較高的地方,也可在湖泊水庫中網箱越冬。越冬期間網箱的負荷為5~7 . 5 千克/ 立方米。只要周密、細心管理,越冬成活率可達80 %~90 %。

  沉箱深度 河豚網箱沉箱深度以水溫和溶解氧為標準,海上網箱沉箱深度應在8 米左右,沉箱時箱底應離開海底至少0 . 5~1 米。

  沉箱方法 沉箱時先將箱口用網片封好,鬆開浮球細繩,換上直徑10~12 毫米、長度相等的聚乙烯繩,緩緩將整個箱體下沉至預定的深度,然後調整使箱蓋保持水平,箱體自然下垂。

  河豚網箱越冬:管理

  起箱

  河豚網箱越冬至翌年春天,當自然水溫回升至15 ℃ 左右時,便可將網箱逐漸浮起至水面,然後調整至正常位置,拆除箱蓋,清除網箱上的附著物,檢查網箱是否有鬆釦脫線破損,發現問題及時修補。

  起箱後的管理

  起箱時魚的體質較弱,運動能力低,處於疾病易發生或嚴重發生階段,應加強藥物預防,進行藥浴或投喂抗菌類藥餌。發現病魚,應及時撈出,查明病因,對症下藥,儘量防止疾病發生、擴散和蔓延。投喂新鮮適口的全價飼料或甲殼類鮮活餌料,提高魚的體質和魚的抗病力。只要起箱15~20天后無魚病出現,魚能正常攝食,並且隨水溫增加,河豚食量明顯增加,就說明已成功越冬。按此法在適宜的地區越冬,成活率可達到80 %~90 %。

  越冬期管理

  越冬期應注意適宜投餌,只要有魚攝食就可投餌,投餌量應根據魚體攝食情況靈活掌握,不攝食則不投餌,如投餌過多時對越冬區水質有破壞作用;應加強魚病防治,減少越冬期的疾病發生,發現病魚及時撈出隔離,並採取相應防治措施。應隨水溫變化改變沉箱地點和沉箱深度,保證魚體對水溫和溶解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