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飼養技術

  刺蝟除肚子外全身長有硬刺,當它遇到危險時會捲成一團變成有刺的球,它的形態和溫順的性格非常可愛,有些品種只比手掌略大,因而現在有很多人將它當寵物來養。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根據刺蝟膽小易驚、喜靜怕光等習性,飼養場地宜選在有樹木遮擋的僻靜處。刺蝟的飼養方式有籠養、圈養和池養。

  *** 1 ***籠養:飼養刺蝟的籠子可用竹、木或塑料作籠架,網作籠壁,籠底為漏空地板,便於清洗而定,一般為 80 釐米 ×60 釐米× 50 釐集籠子的大小。籠內設一木製巢箱,大小約 30 釐米 ×20 釐米 ×20 釐米,巢內墊細軟乾草,巢的一端設門洞供刺蝟出人,巢頂設活動蓋門,便於清理衛生,飲食器具放在籠內。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可進行立體式籠養。

  *** 2 ***圈養:飼養刺蝟的圈舍圍牆用磚或石砌成 50 釐米高,為防止刺蝟逃跑,距地面 10 ~ 25 釐米處的牆面必須光滑,可嵌以玻璃條。圈舍分室內、室外兩部分,室內面積 2 ~ 4 平方米,內設巢穴並鋪些乾草;室外為運動場,為 5 ~ 8 平方米,上搭蔭棚,地面種些雜草、灌木,堆些土堆,供刺蝟棲息。這種規格的圈舍,可養殖商品刺蝟 5 ~ 6 只,或哺乳期的母仔猜一窩。

  *** 3 ***池養:冬季氣溫在 0 ℃ 以上的南方宜採用池養。養殖池為水泥結構,可建成半地下或全地下式,池深 50 釐米,面積 10 平方米左右,池壁頂端設 15 釐米的防逃沿,向內平伸。池的上方修建防雨防晒棚,池內種些灌木雜草供刺蝟棲息。冬季池頂可用塑料布或草簾覆蓋防寒。這種規格的飼養池,可放養商品刺蝟 5 ~ 6 只或母仔猜一窩。

  刺蝟的歷史記載

  春秋秦文公的時候,陝西陳倉有個人在挖土的時候捉到一隻奇怪的動物,按照當時的記載,它"形如滿囊,色間黃白,短尾多足,嘴有利喙",陳倉人覺得把這樣稀罕的動物當作瑞獸獻給文公,一定能得到很多賞賜,於是興沖沖地拿著這種動物回去。在路上碰到兩個詭異的童子,那兩個童子拍著手笑道:"你殘害死人,現在還是被活人逮住了吧!" 陳倉人十分詫異,"二位小哥,此話怎講?""我們說的是你手上的'東西',它叫刺蝟,習慣在地下吃死人的腦子,因此得了人的精氣,能夠變化," 兩個童子嘻嘻哈哈,"你要抓好它,別讓它跑了!"這時候,陳倉人手上的刺蝟忽然也開口說起人話來:"他們兩個童子,其實是野雞精,叫做陳寶,你抓住雄的可以稱王,抓住雌的可以稱霸。"那人反應極快,立刻舍了刺蝟去捉童子,倆童子忽然變成兩隻斑斕的雉雞振翅飛走了,再回頭看刺蝟,也早已不知去向!

  日後,文公的繼任者穆公在陳倉山狩獵的時候捉到一隻玉色寶雞,被捉後立刻化成石雞,有認識的人說,這是"寶夫人",得到可以稱霸,後來秦穆公果然稱霸,把捉到寶夫人的地方稱為"寶雞"。再說那隻雄雉,在配偶被捉後逃到了南陽,據說在400年後被漢光武帝劉秀捉到,成就了一番王業。

  傳說中的刺蝟和黃鼠狼、水獺和狐狸一樣,位列"仙班",在中醫上,刺蝟皮被稱為"仙人衣",以往在民間是很少會有人敢大肆捕殺它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