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欒樹
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別名:木欒、欒華等,是無患子科、欒樹屬植物。為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時縱裂;皮孔小,灰至暗揭色;小枝具疣點,與葉軸、葉柄均被皺曲的短柔毛或無毛。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欒樹的方法。
欒樹的種植
欒樹病蟲害少,栽培管理容易,栽培土質以深厚,溼潤的土壤最為適宜。以播種繁殖為主,分櫱或根插亦可,移植時適當剪短主根及粗側根,這樣可以促進多發鬚根,容易成活。秋季果熟時採收,及時晾晒去殼。因種皮堅硬不易透水,如不經處理,第二年春播常不發芽,故秋季去殼播種,可用溼沙層積處理後春播。一般採用壟播,壠距60-70cm,因種子出苗率低,故用種量大,播種量30-40kg/畝。
欒樹的移栽
大苗培育一般當樹幹高度達到分枝點高度時,留主枝,3年至4年可出圃。一年生苗幹不直或達不到定幹標準的,翌年平茬後重新培養。一般經兩次移植,培養3年至6年,胸徑就可達到4~8cm。
定植密度:胸徑4~5cm的每畝600棵左右,胸徑6~8cm的每畝200至300棵,選留3至5個主枝,短截至40cm,每個主枝留2至3個側枝,冠高比1:3。
培育幹徑8~12cm的全冠苗,每畝栽植160~170株,即株行距2m×2m;培育幹徑12cm以上大苗,每畝栽植130株,即株行距2m×2.5m。結合撫育管理,修剪幹高1.5m以下的萌芽枝,以促進主幹通直生長。
苗木整形與修剪欒樹樹冠近圓球形,一般採用自然式樹形。因用途不同,其整形要求也有所差異。行道樹用苗要求主幹通直,第一分枝高度為2.5~3.5m,樹冠完整豐滿,枝條分佈均勻、開展。庭蔭樹要求樹冠龐大、密集,第一分枝高度比行道樹低。在培養過程中,應圍繞上述要求採取相應的修剪措施。一般可在冬季或移植時進行。
欒樹的田間管理
***1***遮蔭:遮蔭時間、遮蔭度應視當時當地的氣溫和氣候條件而定,以保證其幼苗不受日灼危害為度。進入秋季要逐步延長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直至接受全光,以提高幼苗的木質化程度。
***2***間苗、補苗:幼苗長到5~10cm高時要間苗,以株距10~15cm間苗後結合澆水施追肥,每平方米留苗12株左右。間苗要求間小留大,去劣留優,間密留稀,全苗等距,並在陰雨天進行為好。結合間苗,對缺株進行補苗處理,以保證幼苗分佈均勻。
***3***日常管理:要經常鬆土、除草、澆水,保持床面溼潤,秋末落葉後大部分苗木可高達2m,地徑粗在2cm左右。將苗子掘起分級,第二年春移植,移植前將根稍剪短一些,移植結束後從根莖處截去苗幹,即從地表處平茬,隨即澆透水。發芽後要經常抹芽,只留最強壯的一芽培養成主幹。生長期經常鬆土、鋤草、澆水、追肥,至秋季就可養成通直的樹幹。
***4***移植:芽苗移栽能促使苗木根系發達,一年生苗高50~70cm。欒樹屬深根性樹種,宜多次移植以形成良好的有效根系。播種苗於當年秋季落葉後即可掘起入溝假植,翌春分栽。
由於欒樹樹幹不易長直,第一次移植時要平茬截幹,並加強肥水管理。春季從基部萌櫱出枝條,選留通直、健壯者培養成主幹,則主幹生長快速、通直。第一次截幹達不到要求的,第二年春季可再行截幹處理。以後每隔3年左右移植一次,移植時要適當剪短主根和粗側根,以促發新根。欒樹幼樹生長緩慢,前兩次移植宜適當密植,利於培養通直的主幹,節省土地。此後應適當稀疏,培養完好的樹冠。
***5***施肥:施肥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措施。幼苗出土長根後,宜結合澆水勤施肥。在年生長旺期,應施以氮為主的速效性肥料,促進植株的營養生長。入秋,要停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的木質化程度,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冬季,宜施農家有機肥料作為基肥,既為苗木生長提供持效性養分,又起到保溫、改良土壤的作用。隨著苗木的生長,要逐步加大施肥量,以滿足苗木生長對養分的需求。第一次追肥量應少,每畝2500g至3000g氮素化肥,以後隔15天施一次肥,肥量可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