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冬季保暖要注意哪些部位

  隨著大寒節氣的到來,全國大降溫,入冬以來最冷的一週也來了,給寶寶保暖要注意些什麼?有哪些部位是需要護好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冬季保暖護好5個部位

  寒冷的天氣,護理寶寶的首要工作就是最好保暖措施,特別是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地區。寶寶冬季保暖,一定要護好這些部位。

  1.頭

  中醫經絡認為,頭部為手足三陽經會聚之處,因此中醫認為頭部為人體“諸陽之會”。半歲到1歲左右的寶寶,頭髮長得不是太多,在室外頭部溫度很容易被冷風帶走,以至於著涼生病。此外,耳朵的抗凍能力也很差,如果沒做好保暖工作,很容易凍傷。

  支招:寶準備一頂溫暖、舒適的帽子,但是冬季戴帽子不宜過厚,因為頭部過熱容易心煩頭暈,寶寶患病更是頭先熱。所以,帽子應該選擇柔軟舒適,薄厚適宜,通風透氣的。如果外出,最好選擇能護耳朵的帽子,或者準備一副耳罩,以防耳朵被凍傷。

  2.肚子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腹部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小肚子受涼易損傷寶寶脾胃功能,發生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疾病,所以要做好小肚子的保暖。

  支招:天冷時給寶寶24小時戴上肚兜或者穿一件跨欄背心,或者穿高腰的護肚褲,是保持溫暖的好方法。睡覺的時候如果怕寶寶容易蹬被子使肚子著涼,媽媽不妨把寶寶放在睡袋裡,這樣就暖和多了。

  3.背

  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適當溫暖”就是不可過暖,否則背部出汗多,汗水變涼後容易因背部溼涼而患病。不過,背部保暖也不要過度,如果因為穿得太多而使背部出汗,反而容易受風,引起感冒。

  支招:冬天給寶寶穿衣最好選擇一件保暖性好的羊毛毛衣,一件棉質或羽絨馬甲,外面穿一件棉襖或者羽絨外套。穿著輕便保暖的裝束,孩子活動的時候不會束手束腳,一旦有體育活動身上熱了,可以把棉襖外套脫掉,一件毛衣加一件馬甲的保暖性也不至於讓孩子受凍。

  4.手

  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禦寒能力差,如果手著涼,極易導致全身供血不足,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氣管等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縮,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潛伏在體內的致病菌便會乘機大量生長繁殖,引發呼吸道感染。

  支招:在寒冷天氣情況出門時,家長應該為寶寶選擇一雙大小合適的手套,可促進血液迴圈,達到保暖目的。選擇手套時,應儘量選棉絨、絨線或具有彈性的尼龍手套。

  5.腳

  腳部是陰陽經絡交會之處,面板神經末梢豐富,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要知道寶寶腳的表面脂肪很少,保溫能力很差,做好寶寶雙腳的保暖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支招:很多家長還錯誤地認為寶寶的襪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但是襪子厚但不吸汗,很容易潮溼,大量的水分會擠掉襪子纖維中的空氣,由於少了空氣這種極好的隔熱體,襪子潮溼時就會使寶寶的腳底發涼,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在鞋子的選擇上,鞋子大小要適合,可以稍稍寬鬆一些,這樣穿起來柔軟舒服,而且這樣鞋子裡能儲留較多的靜止空氣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冷天正確給嬰兒保暖方法

  衣:小寶寶並不像爸爸媽媽想得那麼柔弱,只要依循“比大人多一件”這個穿戴準則即可。選擇棉質材料的內衣,加上厚度合適、輕軟、暖和的小棉服、棉褲、帽子、手套,既輕便又保溫,避免裹得嚴嚴實實的,保證寶寶的手腳暖和、伸展及活動自如就可,且有益於促進手腳的精細動作發展。另外,要注意衣物的靜電作用。靜電使血液的鹼性濃度升高,而鈣質減少,且吸附大量病毒、細菌及有害物質等,嚴重影響寶寶健康,所以應選擇合適的棉質衣物。

  食:寶寶身上暖和了,手腳自然會暖和,所以首先要保證寶寶吃飽喝好,才有足夠的熱量來抵禦寒冷。在寒冷冬天,可以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糖分、維生素、脂肪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比如肉類、牛奶、海產品、豆類、紅薯、蛋類和蔬菜等等,保證寶寶攝取到足夠的營養和熱量,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食物可以有效防止凍傷。

  住:室溫一般維持在22-24℃,還應注意溼度,太低會使寶寶的呼吸道乾燥、黏液變稠;太高則有助呼吸道過敏原的生長,一般應保持在50%左右,保持空氣新鮮、清潔,常開窗換氣。給寶寶洗澡時,一定要事先備好衣物,利用浴霸、取暖器等取暖裝置使室溫上升至27-29℃,水溫比體溫高3℃左右***38℃-40℃***,在洗澡的過程中,應時刻注意保暖問題,不要超過10-15分鐘。洗完後迅速擦乾、穿衣。除了要注意保暖外,也要適當“受涼”。平時應循序漸進地養成用涼水洗臉、洗手的習慣,增加寶寶的耐寒能力,從而增強免疫能力。

  行:天氣情況允許下,保證每天1-2小時戶外活動,帶寶寶出門晒晒太陽,感受一點冷空氣,以增強面板的適應調節功能。寶寶的面板柔軟、細嫩、抵抗力差,寒凍刺激會對寶寶面板造成一定的傷害,出現紅腫、裂口等。所以出門前,在寶寶的外露部位,如臉、手塗擦上嬰幼兒專用的護膚品。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