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寶寶不生病的小知識

  寶寶剛出聲不久,身體很十分稚嫩,照顧不好很容易會生病,媽媽們也十分擔心。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疾病多發階段提高警惕

  不要因為寶寶自出生以來還未生過病而洋洋自得地認為寶寶的抵抗力很強,也不要以為自已堅持母乳餵養就可以保證寶寶不生病。六個月之前的寶寶,確實還沒有到疾病的高發階段。一旦過了六個月,嬰兒體內的母體免疫球蛋白徹底耗盡,疾病的高發期從此開始。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抵抗力會相對強一些,但也是根據不同體質因人而異。有些寶寶可能是人工餵養,一樣得病不多,有些是母乳餵養,反而經常生病。並不能因為這個而怪罪母乳。要相信母乳永遠是嬰兒最好的食品。只是個體差異和護理方法不同而已。你要想一想,如果你的寶寶不吃母乳,也許得病的機率會更高。話題扯遠了。

  所以,六個月之後的寶寶,要比以往的日常護理提高警惕。以往不會生病的情況,現在可不一定,千萬不能大意。尤其到春季、冷熱交替的季節,都是感冒及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要特別注意,從思想上重視起來。

  二、少穿衣、少蓋被

  其實我在寶寶八個月之後調整的護理方式中最主要的就是減少他的穿衣、蓋被,讓他不再始終處於溫暖出汗的環境包圍中。

  寶寶奶奶家暖氣很熱,室溫在22度以上,中午更高。前幾個月剛來奶奶家,一直穿著保暖內衣褲,有時甚至再加一件春秋衣。寶寶經常手心熱熱的。寶寶爺爺奶奶就怕凍到孫子,有時抱著還會拿個小褥子裹一裹呢。晚上睡覺,寶寶奶奶給做了棉睡袋,柔軟暖和,可憐寶寶睡前總是滿頭汗呵。在我的請求下,又改做了一個薄棉的,好歹不太出汗了,但我估計還是比較“溫暖”。就是這幾個月,寶寶頻繁生病。

  八個月之後,我堅決去掉了寶寶身上的保暖衣。在家,只穿一件春秋衣,一個薄馬甲。當然,剛睡醒時,要再加一件外套或用毛巾被包裹一下,等活動開了暖和了再去掉。***剛睡醒時寶寶身體熱量少,這時要特別注意寶寶不要著涼***到中午陽光明媚時,會連馬甲也去掉。只穿一件單衫的寶寶,無比利索,小手漸漸變得溫潤、潮溼。這才是健康的體溫表現。

  晚上睡覺,我也忍痛摒棄了那件柔軟的薄棉睡袋,改為一套春秋衣褲。原來蓋在身上的薄棉褥子也改成了毛巾被。寶寶睡覺時的汗消失了,睡眠也踏實了許多。

  其實為寶寶減衣減被也需要勇氣和正確的判斷,MM們總是擔心寶寶會著涼的。標準就是,減衣減被後,摸摸寶寶的小手,溫溫的就是溫度適宜。熟睡時,腳也是溫暖的,但不出汗,就是最舒適的溫度。寶寶自身的散熱和排汗功能還不夠完善,大人如果穿衣多了,會覺得熱、出汗、不舒服,而寶寶就不一定。他又不會說話,只能這樣熱著。如果寶寶長期穿衣過多,手心經常是熱熱的,尤其是乾熱,不出汗,就不是一件好事。這樣過不了多久,寶寶就會肺胃蘊熱,降低抵抗力,引發呼吸道感染。

  三、寧可少吃不要多吃

  做媽媽的,都是無比疼愛寶寶的,喜歡看寶寶多吃飯,恨不得天下的美食讓寶寶都吃盡。我也一樣走入了這個誤區。

  隨著寶寶的長大,輔食吃得漸漸多起來。我也生怕自己的寶寶少吃到哪樣美食,擔心缺乏哪種營養。每天努力地為他安排著各種各樣的食譜,各種各樣的營養搭配。這種方式肯定是沒有錯誤的,但關鍵是量一定要掌握好。

  回想寶寶在前幾月的飲食,吃飯總量是偏多的。因為他不愛喝奶粉,我總擔心他缺營養,想方設法想讓他多吃點,尤其是葷菜。寶寶倒也好喂,食慾還不錯,一般給他準備的飯都可以喂下去。有一段時間他吃三頓飯,每一頓都是大半碗稠粥或麵條,再加上好幾種魚/蝦/肉/肝/蔬菜等,還一定要用小勺每天灌他300CC以上的奶粉***他同時還吃母乳***。現在想來那時真是鬼迷心竅了,才七八個月的孩子,要給他那麼多東西吃,身體負擔能不重嗎?

  最近一段時間,雖然依然是三頓輔食,但我已經把量大大減少了。在保證各種營養種類的前提下,我時刻告誡自己:寧願少吃,不能多吃。每頓飯都嚴格控制,稠的食物不可超過半小碗,很稀的食物可以稍多一些;每天的蔬菜量略有增加,但葷菜類少吃,堅決不超過1大匙,哪天感覺他消化不太好時就不吃。葷菜類多吃魚,少吃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減掉一頓輔食,但牛奶和水果不減。這樣即易消化,還保證了營養。

  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調整,寶寶的消化系統和代謝系統得到了休息,最近明顯感覺到他的食慾大大增強。每次無論吃什麼飯都會急得吱哇叫,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搶食物和小勺往嘴裡塞。這在以前是很少有過的。

  其實寶寶的消化系統與他的免疫系統也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攝入食物過多,必然造成消化系統、代謝系統的超負荷運轉,腎臟、肝臟負擔過重。不久就會食積成滯熱,留阻體內,防礙正常迴圈,降低抵抗力,引發疾病。

  還是那句老話:“要得小兒安,三分飢和寒”。確是多少代人撫育兒女流傳下來的真理啊。

  四、水是健康之源

  眾所周知,水是個好東西,水能治百病。但到了小寶寶身上,有時喝水變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任務。許多媽媽會想,喝水太費勁了,不愛喝就算了,反正喝那麼奶,也算水了。此言差矣。水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新增輔食後的寶寶,一定要每天加水。稍大一點的嬰兒,由於吃的食物成分已逐漸接近成人,每天一定要喝水。一般150CC是嬰兒的一天需水量。

  喝水當然最好的是白開水,但許多寶寶可能根本不接受白開水。寶寶也不愛喝,但他喜歡喝果汁。我的方法就是給他喝果汁加水,開始1比1,後來越兌越淡,果汁越來越少,幾乎接近白開水了。現在,他已經養成了喝水的習慣,到時會主動想喝,而且也可以喝點白開水了。每天我也會煮點梨水給他喝,放上一兩粒川貝和紅棗。小嬰兒的體質一般是偏熱型,容易上火,經常喝點梨水,潤肺祛火,也算是起到保健作用吧。

  對於拒不喝水的寶寶,一定不可以一直順著他,要想辦法改掉這個壞習慣,比如用果汁加水或用小勺喂。小寶寶的習慣是靠家長來培養的,如果他10個月時不喝水,那到一歲他也不喝,到兩歲、三歲,如果一直沒有養成喝水的習慣,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最近兩個月,我給寶寶喝水的量較以往更大一些,每天一般在250CC以上。他的尿量、汗量比以往大了,感覺體內原有的鬱熱慢慢散出,我想這也是抵抗力增強、少生病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小嬰兒腎臟功能發育不全,往往由於餵養不當腎臟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喝水也是增強腎臟功能、濾出毒素的重要手段。身體代謝系統功能增強,消化系統、免疫系統都隨之良好運轉。

  五、有生病苗頭時抓緊採取措施,細心護理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寶寶有生病前兆或跡象時,媽媽如果能細心觀察到,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是可以避免生病的。

  比如寶寶開始流清鼻涕。這明顯是感冒的前兆。如果剛開始流一點時就能夠發現它,肯定要比流了一天才知道要好得多。寶寶經常會打噴嚏。其實小寶寶受到空氣纖塵刺激時也會打噴嚏,不一定都是感冒了。我會密切注意他有沒有打出鼻涕。如果沒有,不必大驚小怪。如果有,哪怕一點,也要注意了。

  喝蔥白煮水是在寶寶剛開始流鼻涕時、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的有效手段。曾在有的媽媽論壇看到寶寶喝了蔥白煮水一天,就不流鼻涕了,當然感冒也就終止了的情況。煮法很簡單,就是用大蔥根部的一段蔥白,約手指頭那麼長即可,加水煮約半小時,成300CC左右。可放冰糖調味。

  如果有點輕微的咳嗽跡象時,川貝梨水或川貝蒸梨都是一個很好的食療方法。在病還未發起時,抓緊多喝點梨水,一般會有明顯的效果。

  如果還怕感冒還怕咳嗽,不妨兩種水一起煮。我通常就是在川貝梨水中放上一段蔥白,還可以加上塊蘿蔔,既能預防感冒,還有營養呢。

  不過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要想控制病情發展,喝的水一定要夠量,一般每天要在300CC以上才會有效果。如果寶寶已經有明顯的病狀了,這時不妨試試在兩小時內讓他喝水100CC以上,可能會有截斷病情的奇效。二是不管蔥白水也好,川貝梨水也好,都是保健作用或輔助治療作用,在病還未發起之前是有效的,一旦病情發展,僅靠這些是起不到治療作用的,必須配合藥物治療或及時去醫院,以免貽誤病情。

  再比如寶寶某一天的大便次數由一次變為兩次,內有未化之物,或寶寶的舌苔突然變得白厚,這都是寶寶消化系統運轉不正常的訊號。這時要給寶寶的食物減量,儘量餵食易消化吸收的東西,比如水果、蔬菜、蛋羹和米湯等。不要怕寶寶營養不全面繼續喂許多的肉魚蝦等。要知道一天兩天少吃點東西是絕對影響不到寶寶的營養的,反而會減輕他的腸胃負擔,提高免疫力,對健康有益無害。

  通常我在感覺寶寶消化不太好、舌苔厚時,會適時喂他兩次王氏保赤丸,健脾祛滯。或喂點金雙歧、乳酸菌素片之類,增強消化能力。當然餵食酸奶也是改善消化不良的一個好方法。

  寶寶消化不太好時,容易積食,積食的寶寶抵抗力會下降?

  六、增加寶寶的戶外戶內活動

  多讓寶寶接觸新鮮空氣和陽光、加強戶外活動的好處是媽媽們都知道的。戶外活動是提高呼吸道粘膜抗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即使冬天,在不太惡劣的天氣裡,在注意保暖的情況下,適當地讓寶寶接觸室外冷空氣,也是非常必要的。

  戶外活動的重要性毋庸贅述,戶內活動也同樣重要。相比而言,寶寶在家的時間還是要比在外的時間長一些。一定注意讓寶寶多多活動,比如爬行、走路、蹦跳等,不要總讓他坐著玩。尤其每次吃完飯,稍穩定半個小時之後,最好讓寶寶活動活動。寶寶的活動量大了,身體得到鍛鍊,不僅食慾和消化好起來,連喝水也會比以前增多。寶寶活動之前,要注意給他減減衣服,即使這樣寶寶活動之後也通常會滿頭大汗,這是非常正常的,這種正常出汗排洩對他的健康是有益的。

  父母照顧寶寶的小細節

  1.寶寶起紅疹

  小寶寶的屁股上起紅疹是非常常見的事情,爸爸媽媽碰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寶寶小屁屁起紅疹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尿不溼磨蹭到寶寶的屁股,導致起紅疹;也可能是寶寶經常躺著沒動,屁股不透風,容易起紅疹;還有可能和母乳有關。因此,媽媽要記得經常給寶寶換尿不溼,同時記得要經常抱抱寶寶,不要總讓他躺著,最後媽媽也要注意自己的飲食,以便給寶寶吃到最好質量的母乳。

  2.寶寶吐奶

  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引起寶寶吐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寶寶吃的太快,導致寶寶無法及時吞嚥;也可能是寶寶吃的太飽了;還可能是寶寶身體不舒服。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時,媽媽首先要注意寶寶是否生病,可以看看寶寶的體溫是否正常,寶寶是否喜歡哭鬧,然後再考慮寶寶是否吃的太飽。

  3.寶寶喜歡哭鬧

  寶寶因為小,無法表達自己的不適感,所以當寶寶餓了或是便便了以及生病了,他都會喜歡哭鬧。因此,爸爸媽媽不要一聽到寶寶哭鬧,就以為小寶寶生病了,可能寶寶是餓了,還有可能是小寶寶撒尿或拉大便了。

  4.小寶寶打嗝或打噴嚏

  寶寶打嗝可能是因為寶寶吃的太飽或是吸入了冷空氣導致的。寶寶打嗝時,媽媽應停止給寶寶餵奶,可以讓寶寶慢慢的喝點溫水,或是捏捏寶寶的耳朵。如果寶寶打噴嚏了,媽媽不要以為寶寶感冒了。寶寶的鼻腔小,外界的刺激容易讓寶寶們做出打噴嚏的反應。所以遇到寶寶打嗝或打噴嚏的行為爸爸媽媽不要緊張哦。

  5.寶寶衣物的選擇

  寶寶還小,最好不要讓他使用枕頭,這主要是由於寶寶的頭部還太柔軟,如果這時枕枕頭的話,會讓寶寶的頭部發生變形。平時最好是給寶寶穿棉質的衣服,尤其是冬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寶寶蓋的被子不用太厚,不然太重的話容易讓寶寶喘不過氣。

  輕鬆照顧寶寶的小技巧

  讓寶寶安穩入睡

  ◆ 讓寶寶吃飽再入睡***切忌:吃飽 ≠ 撐到***;

  ◆ 睡前洗個放鬆心情的熱水澡,有助於寶寶入睡;

  ◆ 讓寶寶聽有規律的聲音,如輕柔的節拍聲等;

  ◆ 良好的入眠環境也很重要。如關掉電視機,減弱室內光線及儘量減少噪音;

  ◆ 保持室內溫度在19~21攝氏度。

  ※ 需要注意的是,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月,嬰兒的睡眠時間是沒有規律的。

  寶寶不停地打嗝怎麼辦

  常見於寶寶出生後一兩個月內,由於調節橫膈膜的植物神經發育尚未完善,當寶寶受到刺激,如:吸入冷空氣,吸奶太快時,會引起快速吸氣,同時發出“嗝嗝”聲。

  平時餵奶後注意拍嗝,在寶寶打嗝時可讓他吸奶,喝涼開水或者通過其它刺激,如:光亮、聲音等使之緩解。

  囟門是否可以碰?

  新生兒頭頂部的囟門軟軟的,家長通常很擔心會不會在給寶寶洗頭時碰傷囟門,因此,寶寶出生很久了也不敢洗頭。寶寶的頭部分泌物較多,應經常清洗。雖然這時候寶寶頭部還很薄弱、柔軟,但仍有頭皮和皮下組織保護著。

  洗頭時只要注意不用力壓囟門,而是用手或紗布輕擦此處,就不會碰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