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和田玉怎麼鑑定

  隨著人們對玉石收藏熱情的高漲,加上資源的稀缺,使得和田玉價格飛漲,市場上各種人工染色、沁色不計其數,染色和田玉的感官鑑定主要從顏色、外形和硬度等特徵著手,主要表現在顏色濃豔、不自然,色調單一,“浮”於表皮。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1***邊玉:看上去既像玉又像石,有不同的顏色,色澤分佈也好像受沁的古玉、老化的美玉。這種玉實際上是玉礦的邊沿和岩石交界之處的邊玉***邊石***,色澤與古玉受沁是不同的。在原生狀態時岩石變質交代過程不徹底,或外來礦物加入融熔之後形成的,其顏色的位置、發散、邊界與器物表面的關係和沁色有著明顯的不同。這種狀況也存在於風化時天熊次生色渲染的玉中。

  ***2***皮色:皮色的形成與邊玉不同,它是玉石在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次生色,其顏色有黑、紅、黃、栗色等。不少玉工在製作玉器藝術品時,有的故意將皮色留下作為“俏色”,也有的留下一些皮色以示是正宗籽料***籽料優於山料,山料不帶皮色***。正因為皮色是風化外皮的遺留物,在仔細觀賞中可以看到,它的色澤是由外向裡的,而且在皮殼上留下了風化玉質的疏鬆狀態,其緻密、光澤、油頭、水頭都不及玉本體,往往有麻面,不光潔。

  ***3***作色:人工作色屬玉的人為次生色,也是對玉的一種藝術加工,同時也被製假者利用***作古。人工作色始於宋代,明以前人工作色的行話叫做“老提油”,明以後叫“新提油”。也許人們從俏色中體會到,玉雕藝術品帶上顏色會更美,從而想到人工作色。提油作色與沁色是不同的,雖然作色也是從皮殼開始,沿綹裂、玉質薄弱處滲入玉肌,但它的顏色呆板、層次不清。古玉沁色是在幹百年中生成的,它的延伸、發散、浸染十分自然舒展。而作色是短期行為,它們不可能完全相像。出土的老提油,不少在皮殼處的顏色已經褪色、脫落,成為斑狀,反而不如伸入玉肌內的顏色重,這種現象真正的沁色絕對沒有。

  染色和田玉的感官鑑定主要從顏色、外形和硬度等特徵著手,主要表現在顏色濃豔、不自然,色調單一,“浮”於表皮。沿裂隙或稜線分佈富集;邊緣過渡明顯,界限分明;表皮漂白和褪色,可見酸蝕痕、磨砂及拋光痕跡;紫外熒光下,染色和田玉的邊部具有熒光反應,強藍白色熒光;使用查爾斯濾色鏡觀察等。對於老的一些染色方法,如核桃皮、有機染料等,目前可以用儀器進行鑑定。對於近些年來新出的使用鐵鹽等染色的方法,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方法來鑑定,主要還是憑個人經驗。

  和田玉選購技巧祕笈

  一、結構:熟玉一般無結構,在自然光或人造光源下肉眼看都沒有結構。它的密度和硬度都稍高,有剛柔並濟的通透感。

  二、玉色:老熟的玉石呈現為脂白,為有油脂光澤的暖白色,不是純白也非極白,而是略微泛黃。給人的感覺是寧靜內斂。

  三、毛孔:老熟玉石因年代久遠,毛孔更為均勻平整細小,雖表面光滑給人感覺卻並非平整,反而更立體豐富。

  四、皮色:老熟玉石會讓人感覺其表面有一層淡黃色的玉層,溫潤柔和。這是因為其玉質緻密,皮色不得門而入,只得在表面化開。

  五、形狀:老熟玉石形狀自然,沒有明顯的稜角,彷彿在歲月的磨礪下,變得柔潤光滑。

  六、手感:老熟玉石因毛孔細小,入手後取出,水漬不會留存在表面,反而會迅速分享。並且其手感如嬰兒之肌膚,撫之嬌嫩流暢。

  和田玉保養要注意哪些細節

  一、知道對和田玉進行定期清洗

  一般情況下被人們佩戴使用的和田玉都是以玉器這種形態存在的。最為常見的有和田玉手鐲、和田玉吊墜與和田玉手把件等。我們都知道這些和田玉器在我們平時佩戴和把玩的過程中難免會沾染一些髒物,比如說汗漬、灰塵以及一些化妝品等。

  為了保證和田玉表面的潔淨,定期清洗工作就顯得很有必要了。但是清洗工作的頻率也不宜過於頻繁,一般一週次就可以了。

  二、明白哪些因素對和田玉不利

  雖然說和田玉在硬度以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質上都是比較出色和穩定的,但是在有些物質面前,它們又是很脆弱的,稍有不慎就會受到腐蝕的侵害。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我們就應該知道對和田玉造成腐蝕作用的物質究竟都有哪些。

  根據前輩的經驗,我們需要保證和田玉儘量不要去接觸以下幾種物質:1、汗水;2、灰塵;3、油脂性物質以及試劑;4、冰水;5、大部分女性化妝品;6、強酸強鹼等。

  三、注意和田玉保養的環境是否合適

  除了一些物質能對和田玉造成傷害之外,外界的一些環境因素如果不適宜的話,其實也會對和田玉石的玉質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常見的不利環境有:高溫、強光、火源和乾燥等。如果長期將和田玉或者和田玉器放置於以上幾種環境中,玉石的表面會因為失水而失去光澤,從而使和田玉看起來乾燥而無活力。

  所以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如果和田玉石以及一些和田玉飾品不佩戴的話,那麼就要考慮一下儲存它們的環境是否合適,一般來說要保證周圍的空氣有一定的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