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溼疹有哪些外用偏方

  溼疹是常見的面板病,中醫認為,溼疹是由於風熱內蘊、機體正氣不足、風溼熱邪相搏、浸淫肌膚導致的,那麼?以下是小編給你整理治療溼疹的相關外用偏方。

  治療溼疹的外用偏方

  1、荊芥七葉一枝花方

  材料:荊芥30克,七葉一枝花、苦蔘、大青葉、防風各15克

  做法:鍋加適量水,放入上面5中材料,煮沸,去渣取汁,倒入專用盆中備用。

  用法:每天1-2次,趁汁溫熱的時候薰洗患處。

  功效:能夠祛風止癢,可以有效緩解溼疹症狀。

  2、仙鶴草方

  材料:取鮮仙鶴草250克,或者幹仙鶴草50-100克

  做法:砂鍋放仙鶴草,加適量清水,煮沸後去渣取汁備用。

  用法:用乾淨的軟布蘸汁燙洗患處,一次20分鐘,每天早、晚各燙洗1次。

  功效:適合滲出型溼疹

  提示:燙洗前要煮沸藥汁,燙洗後要保持患處面板乾燥,不要接觸鹼性水液。

  3、夜交藤方

  材料:夜交藤200克,白蒺藜、蒼耳子各100克,蛇床子、白鮮皮各25克,蟬蛻20克

  做法:鍋加水5000毫升,加上面的材料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備用。

  用法:汁液太熱時,可以先薰一下患處,等變溫後,用乾淨的軟布蘸汁洗患處,薰洗2小時後即可見效,每劑藥汁可以連用3-5次。

  功效:消腫止痛

  提示:藥汁要放在陰涼處,每次用前要煮熱。

  溼疹的相關症狀

  1.急性溼疹

  本型溼疹可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較易見於頭部,四肢屈側、陰部、手足背等部位。常呈對稱分佈,一般為侷限在某些部位,而全身泛發性溼疹甚少見。

  面板損害表現為多形性,即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脫屑等各種皮疹可互見。也就是說,在同一病變處,於同一時期內,可出現上述3~4種以上損害。患處炎症反應通常較明顯,尤其中央部位更為顯著,往往伴有糜爛、滲出、。但病損境界不清楚,腫脹也較輕。

  自覺癢甚,其瘙癢程度與發病部位,個人耐受性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癢以夜間尤甚,症情厲害,可影響睡眼。還有因搔癢而易併發細菌感染,從而引發毛囊炎、癤腫、 膿皰瘡、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膿性面板病。

  2.慢性溼疹

  該型溼疹可以在發病伊始就呈慢性型,但多數是從急性、亞急性演變而成,還可見於急性溼疹反覆在同一部位發生,最終轉變成慢性溼疹。慢性溼疹好發於四肢,如手足、小腿、肘窩、窩等處,分佈也多對稱。

  皮損常是侷限型,呈面板增厚、浸潤彰明、往往成苔蘚樣變,色素沉著屢見不鮮,境界分外清晰。患者常訴說劇癢難忍,遇熱或夜幕降臨時尤甚。病情纏綿,經年累月難得痊癒。在此期間,如區域性治療處理欠當或飲食刺激性食物,可使慢性溼疹急性發作。

  3.亞急性溼疹

  當急性溼疹炎症反應緩解、紅腫、滲出明顯減輕。整個病變以丘疹為主,間有輕度糜爛,少量滲液、且伴有少許結痂或鱗屑、則可稱之為亞急性溼疹。此期溼疹,主觀癢依然存在,病程可達數週之久。倘若病性遷延不愈者,可演變成慢性溼疹;如果處理欠當,症情迅速惡化劇變,還可逆轉為急性溼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