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手腳涼怎麼辦食補

  冬季手腳涼應該怎麼辦?這是不少女性朋友及老人想知道的問題。其實冬季手腳涼調理有方法,學會一些方法就能手暖腳暖!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冬季手腳涼緩解方法

  1、告別冷飲冷食

  在中醫養生傳統中,女性體質屬陰,不可以貪涼。所以,女人要儘量吃有溫度的食物,儘量少吃冰激凌、生冷的食物。有些女生為了減肥,天天不吃飯,只吃水果、蔬菜等,還以為這樣既健康又“排毒”。其實很多瓜果也是寒性的,平時我們按照食物金字塔來進食的話,瓜果中的寒效能跟其他食物抵消,所以不會對身體有害。但如果作為主食,甚至完全不吃其他東西,那瓜果的寒邪就會消耗掉我們自身的陽氣了。

  2、多進食熱量多的飲食

  可適當多食羊肉、狗肉、牛肉、鹿肉等溫性食品;花生等堅果也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促進血液迴圈,也可常食之;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些強身健體的中藥,如人蔘、鹿茸、蜂王漿等,增強機體抗寒能力。

  3、常喝姜棗茶

  姜棗茶是冬日推薦的一道熱飲,非常適合脾胃虛寒、怕冷的朋友們。每天將適量生薑、紅棗切片煮熟後,放溫,再加一些蜂蜜,喝上一杯,可以有效驅寒潤燥,抵禦嚴冬。這款茶飲平時手腳冰冷、吃涼東西容易腹瀉的人可以多喝,生活中也建議多吃薑,幫助身體驅寒;口舌生瘡等愛上火的朋友最好少喝,或者少放些姜、多放些棗。另外,蜂蜜不宜久煮,應以溫開水沖服為好,以免營養成分散失。

  4、足底升溫法

  足底反射區豐富,刺激足心可反射性引起血液迴圈加快,機體產熱增加,預防感冒、哮喘等疾病的發生。用500毫升規格的葡萄糖瓶子兩個,洗淨後灌滿熱水***水溫60℃-75℃***,塞好瓶蓋,如果燙可以外加自制的和瓶子大小合適的布套。老人仰臥在床上,採取屈膝位,將兩玻璃瓶分別放在足弓部,兩腳依次滾摩水瓶,每次20分鐘,每天兩次,堅持練習兩個月。

  5、嘗試吃辛辣食物

  辣椒、胡椒、芥末、大蒜、青蔥、咖哩等辛香料,可促進血液迴圈,利用平常飲食時,搭配食用,例如吃炒麵、炒米粉時就加點辣椒醬;喝湯時就多加點胡椒粉;吃水餃時,配碗酸辣湯,無形中就吃進好多辛香料。

  6、穿著襪子抱著熱水袋入睡

  在睡覺時穿的衣服也很重要,並不是穿得越厚越好,只要注意將容易著涼的部位保溫好即可。如果是手腳冰涼的人,可以考慮穿著襪子抱著熱水袋入睡,如果是容易肚子發涼的人最好不要裸睡,或者可以通過包裹腹帶的方式來保證肚子的溫暖。

  7、晨起吃薑

  中醫認為,生薑可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生薑中也含有植物殺菌素,其殺菌作用不亞於蔥和蒜。生薑中的薑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有促進消化的作用。其中還含有較多的揮發油,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臟和血清膽固醇的蓄積。對於手腳冰涼的女性有很好的暖身功效。早上吃薑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熬薑湯,也可以用糖醃製而食或放在菜中炒食。

  冬季手腳冰涼的原因

  1、末梢迴圈不好

  冬天出現手腳冰涼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氣溫降低會使血管收縮,血液迴流能力減弱,使得手腳尤其指尖、腳尖等部位的血液迴圈不暢,末梢神經迴圈不好造成的。

  正常情況下,多穿衣服、吃暖的食物、多動起來等就能促進迴流,緩解手腳冰涼的問題。但對本身血管迴流能力弱、末梢迴圈差的人群,更難通過這種方式讓四肢回暖。

  2、陽虛體質

  大多數的手腳冰涼人士是由於陽虛體質所致。如果在添置保暖衣物之後,手腳仍然感覺寒意,就應該注意是否出現了中醫所說的‘陽虛’體質。“陽虛”也稱為虛寒,顧名思義,指人體的陽氣不足,多為脾腎陽虛。

  陽氣乃生命之本,溫煦身體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若陽氣不足,無法運達至手腳等肢體軀幹的末梢部位,便會出現畏寒、手腳冰涼等現象。因此,緩解手腳冰涼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調理身體,補“陽氣”。

  3、氣血兩虛、脾陽不振、肝氣鬱結

  除了陽虛之外,根據症狀不同,中醫認為手腳冰涼還可能是由於一些虛症、實症所造成的。

  專家表示,虛的方面,氣血兩虛、脾陽不振和脾腎陽虛都能引發手腳冰涼,而且不分季節變換和心情都會出現。實的方面,則有可能是感受寒邪導致氣血淤積和肝氣鬱結。前者指受涼時四肢冰涼,顏色青紫,嚴重時甚或覺得疼痛。後者指平常情緒不穩,心情抑鬱時出現手足不溫,心情平復後症狀可消失。

  4、月經和生育引起的激素變化

  在有手腳發涼症狀的人群中,女性佔絕大多數。這是激素變化通過影響神經系統導致皮下血管收縮和血液流量減少,從而引發寒症。

  5、疾病因素

  精神壓力過大,心裡過分敏感,平時過度操心,時常心神不寧的人也是手足寒症高發人群。

  6、穿少了

  當然,手腳冰涼不全是因為體質、疾病所造成的。很多愛美的女性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仍然短裙、短褲不離身,穿得少了,自然會覺得冷。因此,穿得少的女性們出現手腳冰涼,首先還要反省是不是穿得太少了!

  緩解冬季手腳冰涼的泡腳偏方

  1、生薑泡腳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2、艾草泡腳

  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於鍼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薑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幹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身體寒溼重的病人,每週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腳。還可在用艾草水泡腳的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10粒乾紅棗加兩片生薑,加十碗水煮兩個小時***作為輔助。

  用艾草泡腳期間應當注意,同時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的食物,注意休息。虛熱、實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慢性支氣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3、鹽水泡腳

  鹽水泡腳可以治腳氣鹽水泡腳治腳氣,這是因為食鹽有很好的防毒除菌功效,而把食鹽放入熱水中,利用水中熱力,那麼面板可以更好的吸收鹽水的防毒除菌成分,就可以實現鹽水泡腳治療腳氣的功效。

  此外,鹽水泡腳可以補腎、抗衰老因為我們人體腳部離心臟是最遠的,所以血液供應非常少,而式樣鹽水泡腳,就可以讓鹽水的有效成分進入腎和心臟,並且促進血液迴圈,已達到補腎、抗衰老的好處。

  鹽水洗腳的方法是,一般在半盆熱水中加半調羹鹽,水溫可稍高一些。但腳部如有傷口,鹽水洗腳應暫緩進行。

看過冬季手腳涼緩解方法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