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道的黑板報圖片
“孝”作為中國道德之首,文化之源,千百年來世代相承。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及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欣賞
1
2
3
4
5
關於孝道的黑板報資料:孔子論孝
春秋戰國是我國奴隸制走向滅亡,封建制逐步確立的時期。隨著宗法奴隸制的日趨瓦解,“禮崩樂壞”。而當時的孔子認為要穩定社會秩序,必先穩定家庭,如果不樹立父母家長的權威,就無法達到家庭的穩定,進而也就無法穩定社會。所以,孔子提倡“孝”。孔子對西周的“孝”進行了繼承發展改造和創新具體如下:
1、強調“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礎上。孔子認為孝敬父母要真心實意,如單純在物質上滿足父母,尚不足以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藉。《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從這裡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質。
2、把行孝與守禮結合在一起。如果說孝道的精神本質是“敬”,那麼如何表達出這種“敬”呢?這就是:行為要符合禮,而孔子則直接將此看作是孝,《論語·為政》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無論父母生前或死後,都應按照禮的規定來行孝。
3、把“孝”與“悌”結合起來。《論語》中多次以孝悌連用,如:“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悌:敬兄,而敬兄長的實質,則是要求人們將家庭血親中的等級推廣到社會關係中去,所謂“出則弟”就是這個意思,它主要表現的是處理社會關係的準則。
4、提出“幾諫”的原則。孔子認為,父母若有錯,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語氣進行勸諫,以免陷父母於不義,這就是他所說的“事父母幾諫”《論語·里仁》。“幾諫”的原則兼顧到孝敬與社會群體利益這兩個方面,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5、孔子為傳統孝道的合理性找到了人性的根基,解決了孝道存在的哲學前提——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人,仁不僅是孝的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實現的終極目標。仁是人行為的最高準則,是一種普遍原則,要實現這一原則,必須有一個近的入手處,這就是孝。《禮記·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總之,孔子提出的孝實際上是一種家庭倫理,這就使孝從宗族倫理轉化為家庭倫理。
- 關於孝道的黑板報圖片
- 開車時聽的音樂有哪些
- 紅塵劫簡譜
- 關愛老人作文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範文
- 阿聯酋有哪些美食
- 競選學校廣播站自我介紹範文
- 簡單的端午節手抄報_端午節簡易手抄報圖片
- 五針鬆盆景製作和養護方法分享
- 保潔員試用期工作總結範文
- 如何打造歐洲恨天高復古髮型雙語
- 很累很累的空間說說
- 對你的寫作頗有幫助的好詞好句積累
- 很酷的哲理句子_酷酷的經典哲理句子
- 中國最好玩的十大遊樂園排名
- 個人藝術照攝影圖片***2***
- 英語有趣的幽默的小笑話
- 優秀的婚禮證婚人致辭
- 以考試為主題的隨筆
- 膝上型電腦屬性資訊怎麼檢視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