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健康養生有哪些招數
秋天就快來了,從養生角度看,秋季可是很關鍵的呢。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養生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初秋健康養生有哪些招數。
初秋健康養生招數
第一招:少辛增酸 忌寒涼
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因為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
從食物屬性解釋,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氣。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過量。
有些人愛吃酸梅止渴,“其實酸梅屬於鹼性,”吃多了影響腸胃道消化機能,容易發生潰瘍,一旦天氣更冷,罹患消化性潰瘍的機率大增。
至於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沙拉等涼性食物。就太陽能量來說,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慢慢增加,不適合吃太多陰寒食物。“菜最好過個火,燙一燙再吃。”
尤其應避免瓜果,因為“秋瓜壞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損脾胃陽氣。不妨適量吃蘋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龍眼。
貼心小祕方:
可滋陰潤燥:銀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漿、蜂蜜、藕等。
偏酸性水果:蘋果、葡萄、石榴、楊桃、檸檬、柚子、山楂等。
辛辣食物少吃:姜、蒜、韭、椒、蔥等。
第二招:養陰補氣
中醫師不反對秋天進補,但瞭解自己是哪種體質很重要,因為“補”的內容也各異。
有時出現上呼吸道毛病,以為感冒,其實不然。而是有些年紀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較少,容易眼睛乾澀、乾咳舌燥,並沒有出現紅腫痛的發炎現象,中醫稱為“陰虛”,要適度服用養陰藥,以改善體質。
北芪補氣湯降脂兼強身
如果屬於過敏體質,著重“補氣”,要偏向溫補,忌吃寒涼食物。
在門診中會發現,病人經常“補錯藥”。有一次,醫生髮現怎麼都控制不好過敏體質患者病情,經詢問後才知道,病人私下吃蜂膠。
很多人以為蜂膠對過敏性疾病很好,其實蜂膠在中醫屬於寒性,剛好與治過敏體質溫熱藥相沖。病患一停用蜂膠,症狀立刻改善。
另外,經常腹瀉等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議多補鰻***最好清蒸***。
貼心小祕方:
常見的養陰藥:枸杞、玄蔘、玉竹、麥冬,可促進唾液腺體的分泌,可潤喉,也具有免疫調節的作用。
常見的補氣藥:人蔘、黃耆、白朮、茯苓***不過,在劑量上難以拿捏是否適合自己體質,不論食補或藥補,最好找專業中醫師問診。***
養陰食補:養陰益胃的玉竹豬心。
第三招:情緒保守,收斂元氣
依照自然界律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了貯存體內陽氣,要早睡早起。
《皇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在秋主“收”的原則下,情緒要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鬱結。“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靜,”在時令轉變中,維持心性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才能保生機元氣。
第四招:適當的運動
北京的秋天不算太冷,空氣品質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運動,吸收天地精華。尤其伸展動作,可幫助拉身,維持身體靈活度,滋脾補筋,強化迴圈。
伸展具有“運化作用”,能收斂心神。運指呼吸,“運之始暢”,意思是呼吸一旦舒暢開來,“化之始通”,從呼吸帶動的迴圈系統、腸胃消化到內分泌系統,一路順暢,氣血迴圈自然活絡。
要注意的是,早晚較冷時,不要在外面運動。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需調整運動方式。
貼心小祕方:
早晚天冷:建議在室內運動,如氣功、太極拳、八段錦或瑜伽等。
白天戶外:建議老年人多緩步走,年輕人可快步走,走到微喘或微微出汗。可增強心肺功能、調整氣血。
第五招:穿明亮衣服
有種說法,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這是延伸自五行理論***“木火土金水”對應“青赤黃白黑”再對應“肝心脾肺腎”***。
然而中醫師有另番詮釋。
“秋與白,有點穿鑿附會,”尤其白色食物多偏寒涼,像白菜、蘿蔔這類,“吃吃當然不錯,可是如果屬於過敏體質,會愈吃愈嚴重。”顯見中醫理論絕非一板一眼,必須適個別體質而異。
另外秋天萬物枯敗,充滿蕭瑟肅殺氣氛,情緒容易受影響。五行中既然秋天對應白色,代表清爽、明亮,表示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讓心情更愉悅輕快,別人看起來也較有生氣,不致死氣沉沉。
初秋健康養生湯
紅白果仁湯
方法:紅棗20克,薏仁20克、白果15克***去殼除衣***、桂圓肉10克,一同放入鍋內同煮40分鐘,再加上煮熟去殼的鵪鶉蛋6只,煮上半小時,加入適量紅糖或冰糖食用。
功效:具有養心神、清溼毒、健脾胃之功效;常食可使面板少生暗瘡、粉刺、扁平疣等,使面板滋潤嫩滑、光潔白淨。
百合雞湯
方法:百合15克、淮山藥15克、蓮子15克、薏仁30克、芡實15克、黨蔘20克、白蒺藜10克、烏骨雞1只***約1000克***,先將烏骨雞去毛及內臟切塊?放入炒鍋內加水適量燉至半熟時,再加入上述藥物同燉至雞肉爛熟,食雞肉、飲湯。
功效:可按平日口味食用,具有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之功效;常食可以使面板柔嫩,皺紋減少,消除雀斑,潤澤生輝。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