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斷奶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育兒知識是涵蓋孩子各年齡段在育兒時遇到的各方面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是對新生嬰兒更好的照顧,更好的呵護所需要學的一種知識。因為每個不同月齡的寶寶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的呵護及教育方式。從寶寶及母親雙方的角度關注育兒生活,涉及兒科疾病、幼兒保健、孕婦保健、孕期保健、育兒教育等方面。

  斷奶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這代表著他從嬰兒時期的單一飲食向成人膳食踏出第一步。從完全靠吃奶到斷奶,這期間的酸與甜,經歷過的媽媽們可都是身有體會的。如何讓寶寶順利地度過斷奶期,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一、寶寶多大斷奶

  從科學上講,寶寶1歲以內,母親的乳汁比較有營養;1歲以後,母親乳汁的營養可能逐漸不夠,孩子還需要其他飲食的輔助。同時,在母乳餵養期間,女性月經會被抑制,長期如此,可能導致內分泌方面的問題。因此寶寶在1歲到1歲半之間,最斷奶的最佳年齡段。

  過早或過於突然地斷奶,可能會給習慣於母親哺育的孩子帶來創傷,使他們的安全感減少。每個幼兒的成長不盡相同,有些孩子雖然已經三四歲,但仍處於“口欲期”,或安全感建立得並不好,對於這部分孩子,可以適當延長母乳的時間。

  在給寶寶斷的時最值得注意的是,斷奶最好選擇春、秋兩季,避免在夏季炎熱時斷奶,也不要在寶寶生病時斷奶,因為此時寶寶的抵抗力有所下降,而改吃牛奶和輔食後,又會加重寶寶的胃腸道負擔,不利於疾病後的康復。

  二、斷奶的方法

  科學的斷奶法遵循四字原則——循序漸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然斷奶法,即逐步減少餵母乳的時間和量,代之以牛奶和輔食,直到完全停止母乳餵養。嬰兒從母乳過渡到固體食物有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應該是逐漸的,而不是突然性的,所以大人要有耐心。只要在這個過程中遵循科學的方法,順利斷奶並不困難。

  1.慢慢延長哺乳的間隔時間

  如果寶寶兩個小時喝一次奶,媽媽可以慢慢延長到三、四個小時喂一次奶,或是用其他輔食來替代。這樣,可逐漸減少寶寶喝母奶的次數,而媽媽也會因為寶寶喝得少而減少奶水。

  2.改變寶寶喝奶的習慣

  寶寶都會有習慣性的喝奶需求,而這種喝奶的習慣必須逐漸地改掉。例如:寶寶早上起床習慣喝母乳、中午必須喝完母乳再睡覺。那麼媽媽可以改變自己,讓寶寶無法維持這些習慣。例如媽媽可以比寶寶更早起床,讓寶寶無法直接在床上喝奶;中午改成讓寶寶到公園去玩耍,玩累了就回家睡覺。總之就是儘量讓寶寶不要處在讓他想喝母乳的情境。

  3.增添多樣的輔食

  寶寶斷奶的過程也是增加輔食的過程。新增輔食不僅可為寶寶增加營養,促進生長髮育,而且可以慢慢改變寶寶的進食習慣,口味從單一變為多樣。同時形態多樣、味道各異的輔食還可以豐富寶寶的感覺,促進食慾,鍛鍊吞嚥和咀嚼能力。這些都可以減少寶寶對母乳的興趣,沖淡“戀母”、“戀乳”的濃厚心理。

  4.進食方式的改變

  進食方式上逐漸增加寶寶用杯子喝飲料、喝湯,用勺吃飯、吃菜的機會,淡化孩子對吸吮的心理依賴。同時,增加父親和其他親人餵食次數,早期冷落的另一半親情也由此得到發揮。

  三、斷奶注意事項

  1.不要在夏天斷奶:因為夏天天氣炎熱,胃腸道消化功能減弱,如果斷奶後給孩子新增過多的輔食,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發生腹瀉等胃腸道疾病。一般於春、秋兩季斷奶最好。

  2.不要在孩子患病期間斷奶:因為孩子患病的抵抗力差,消化功能不好,身體很虛弱,如果這時斷奶,勢必影響身體的康復,甚至加重病情。

  3.要加強護理:孩子斷奶期間,要加強護理,注意觀察孩子的大便是否正常,體重是否減輕,發現異常現象時,要及時處理,不能聽之任之。

  四、斷奶漲奶怎麼辦

  1.熱敷

  熱敷可使阻塞在乳腺中的乳塊變得通暢,乳房迴圈狀況改善。熱敷中,注意避開乳暈和乳頭部位,因為這兩處的面板較嫩。熱敷的溫度不宜過熱,以免燙傷面板。

  2.按摩

  熱敷過乳房後,即可按摩。乳房按摩的方式有很多種,一般以雙手托住單邊乳房,並從乳房底部交替按摩至乳頭,再將乳汁擠在容器中。

  3.藉助吸奶器

  奶脹且疼得厲害時,可使用手動或電動吸奶器來輔助擠奶,效果不錯。

  4.熱水澡

  當乳房又脹又疼時,不妨先衝個熱水澡,一邊按摩乳房,感覺會舒服些。

  5.溫水浸泡乳房

  可用一盆溫熱水放在膝蓋上,再將上身彎至膝蓋,讓乳房泡在臉盆裡,輕輕搖晃乳房,藉著重力可使乳汁比較容易流出來。

  6.冷敷

  如果奶脹疼痛非常嚴重,可用冷敷止痛。一定要記住先將奶汁擠出後再進行冷敷。

  7.看醫生

  如果腫脹無法緩解,疼痛繼續,可請醫生開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