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長征精神走好新的長征路心得體會

  2016年是長征勝利80週年,對中國來說,這是永遠不可遺忘的一段英雄歲月,是獲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歷史記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借鑑。

  

  在上週的微黨課上,我更加詳細地瞭解了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的種種故事和細節。感觸頗多,不禁讓我想起了暑假青馬班去井岡山的社會實踐,當時我們眼前的井岡山,層巒疊嶂,綠樹成蔭,甚是美麗茂密,然而那一片鬱鬱蔥蔥下掩埋的,卻是革命烈士的鮮血。

  結合之前的實踐經歷,微黨課的長征描述又加深了我對革命精神的理解。我瞭解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只是,比如“兩萬五千裡的由來”是什麼?在微黨課上,我得知行軍日記清楚地記錄下這一偉大的征程。紅一軍團直屬隊的長征行程表表明,紅一軍團直屬隊至少走了1.8萬里,而且行程表特別註明,軍團下屬部隊的獨立行軍均不計入。而紅一軍團直屬隊黨總支書記蕭鋒的日記表明,紅一軍團行軍最長的部隊走了二萬五千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長征中,紅軍頻繁迂迴穿插,還要籌款、做群眾工作,這都增加了紅軍的行程。此外,紅軍由於缺少地圖,難免走錯路。長征是一場行軍作戰,重走長征路難以還原真實的行軍路線,不能只是在地圖上測距。由此可見,長征路程遠比我們想象的艱苦。

  除了長征路途的堅信,長征途中我黨部隊還要面對敵人的追剿,更體現出了我黨過硬的本領和強大的精神,以及戰鬥力和決策力。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分別出發。縱橫十一個省份、攻佔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餘次戰鬥,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荒無人煙的地區,總行程2.5萬餘里。紅軍將士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

  紅軍先後跨越了近百條江河,征服了約40座名山險峰,其中包括20餘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皚皚雪山,穿過了被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紅軍在長征途中,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計殲滅和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紅軍也付出了兵力損失達四分之三的重大犧牲。

  1936年,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三大主力會師,偉大的長征宣告結束。長征儲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為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做好了準備。

  30萬紅軍經過長征,只倖存下了3萬,但這用無數生命寫下的英雄史詩,已成為中國革命和人類歷史上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一段永不磨滅的鐵骨精魂的回憶。

  作為預備黨員發展物件,我輩更應該銘記革命先輩的長征精神,團結同志,艱苦奮鬥,不要忘記如今的和平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

  

  中國共產黨無論在民主革命、社會主義建設還是改革時期,都是一個光榮的稱號。它是先鋒戰士的標誌,是高尚人格的體現,是引領無數人們奮發前行的旗幟。因此,它在人們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從小,爺爺奶奶就同我說過許多關於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長征,兩萬五千裡的征程,體現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素質,更是一個優秀組織的堅持。

  黨課上,國金小組的黨員同志們給我們詳細地介紹了長征的知識,從長征的歷史程序,到長征的現代精神,從古到今。長征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革命前輩的敬佩和讚揚,更多的是對我們實際做事做人的啟發。

  1934年10月,由於博古、李德等人“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會合,並建立了湘鄂川蘇區。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歷史從這裡說起,精神也從這裡開始傳承。

  現今,我們一直傳說的長征只有兩萬五千裡,但其實在長征中,紅軍頻繁迂迴穿插,還要籌款、做群眾工作,這都增加了紅軍的行程。此外,紅軍由於缺少地圖,難免走錯路。長征是一場行軍作戰,不能只是在地圖上測距。而在當下,黨的長征仍在繼續,只是從行軍長征轉變為知識、科技和經濟的長征。而作為這條長征路上的一員,我們大學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正如指出的:“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征,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黨員同志們在黨課上提出了長征精神對於當代大學生的啟示: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培養艱苦奮鬥精神。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即將成為黨員的大學生,我要求自己能夠做到以上三項,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失業的新長征上為祖國做貢獻。

  

  雛鷹因為磨鍊而得以展翅飛翔,花蕾因為磨鍊而得以競相開放,柳樹因為磨鍊而得以綠意盎然,人生因為磨鍊而得以更加精彩,我很慶幸,通過這次遠足活動,我磨鍊了自己的意志,使我變得更加堅強。

  頭頂的驕陽似火,腳下的山路崎嶇,這,無疑加大了這次遠足的難度。要放棄嗎?一個邪惡的念頭開始滋生。“快放棄吧,這種天氣,就應該老老實實呆在家裡,和老師請個假吧”,這種意法,使我更加動搖。“不,不,不,不可以的,老師都沒有開車,而是一步步陪你們走下來的,又不是隻有你一個人覺得累”。我想了想,覺得沒錯。於是,拿出水瓶,狠狠灌了一口後我又繼續跑向前,緊跟“隊友”的步伐。

  在經歷了七公里的長征之後,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亮子溝。到達亮子溝的時候,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早已不在乎什麼形象,一屁股坐在地上後,便拿起麵包狼吞虎嚥起來。

  這一次遠足活動不僅僅讓我體會到了紅軍長征的辛苦,更重要的是它,還使我深刻理解了“磨鍊”這個詞的意義。

  磨鍊是激發潛能的“催化劑”,因為磨鍊,孔子才能不畏嚴寒酷暑,踏遍祖國的千山萬水,留下了“韋編三絕”的佳話;因為磨鍊,司馬遷忍受了宮刑的痛苦,寫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啊。

  磨鍊是勇於前行的動力。在1000多次嘗試失敗後,曾有人問愛迪生:“你應該放棄了吧”,可他卻回答:“1000多次失敗起碼告訴我,有1000多種東西不適合做燈絲!”

  如果把人生比作大樹,那麼磨鍊就是使大樹屹立的土地;如果把人生比作河流,那麼磨鍊就是引領河流前行的河道;如果把人生比作航船,那麼磨鍊就是吹動航船前行的風。

  選擇磨鍊,你就選擇了成功;逃離磨鍊,你就選擇了懦弱;放棄磨鍊,你就選擇了失敗。我很慶幸,我選擇了磨鍊,同時又收穫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