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農曆初一有什麼習俗
正月初一是“雞日”,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春節正月初一的一些習俗,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正月初一的習俗
開門炮仗
開門炮是漢族傳統年俗。農曆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剛矇矇亮,人們便起床了,家家戶戶第一件事就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梆敲三更,響炮連天,這意味著開門大吉,也宣告新年開始。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
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通常指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必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
拜年的傳統正確時間應該是除夕零點以後,這個時候新的一年真正開始大家互相祝賀,而早於零點就屬於拜早年,如果晚於正月初十就屬於晚年了,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佔歲
舊時中國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佔》,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佔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的風俗。
貼畫雞
朱仙鎮木板年畫
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來驅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裡講到了前面說到的度朔山上的這隻天雞,說是當太是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徵著天雞。然而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過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我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聚財
中國民俗之一。俗傳正月初一同時也是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留著這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在中國古代春節時飲用的酒品,故又名歲酒。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屋,因為是在這種房子裡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朮、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製而成。
節令食物
年糕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
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 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春捲
春捲也叫春餅,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吃春餅的食俗也影響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隨成吉思汗徵西域時就曾命廚師作春盤,並作詩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樑”。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
節日活動
團圓和聚餐
每逢“舊正”,韓國也會因數千萬人大流動而面臨“春運”的難題。好在韓國國土面積不大、公路交通網又比較發達,加上幾乎家家戶戶有汽車,因此大部分韓國人會選擇開車回家過節。
除夕夜,越南人家家戶戶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全家人歡聚一堂,吃頓團圓飯。豬肉綠豆餡的方形粽子是越南春節餐桌上必備的食品。糯米被竹葉染成淡綠色,甘滑軟糯,清香可口。另一樣傳統食品就是越南特色的春捲。越南春捲的皮由多重加工的米粉做成,特點是薄、韌、透,裹上餡料,配上蘸汁,吃起來清淡爽口。
在朝鮮半島,家家戶戶聚餐時都要吃“年糕湯”,意味著又長一歲以及萬物更新。
“祭祖”和“感恩”
新年鐘聲一敲響,越南民眾就會開始祭拜祖先。象徵天地五行的五果盤是必不可少的供品,既表達對祖先的感謝,也有希冀新年如意、安康和好運的意思。
在朝鮮半島,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舉行正式、莊重的“祭禮和歲拜”儀式。男女老少早早起床,換上新衣,有的穿上傳統民族服裝,依次向祖先磕頭行禮,祈求祖宗保佑平安,然後再向長輩一一拜年,感謝長輩的養育之恩。凡向長輩拜年,晚輩都要跪下磕頭,長輩則要給晚輩“壓歲錢”或簡單的禮物。
猜你感興趣:
- 春節農曆初一有什麼習俗
- 關於希望勵志名句有哪些
- 夢見下冰雹特別的大是什麼徵兆
- 新媒體運營助理的基本職責
- 離子燙長髮女生髮型圖片女生
- 中藥破布葉的功效與作用
- 語文科任教師家長會發言稿
- 初中語文期末複習計劃
- 校長在捐贈儀式上的講話稿精選
- 2017年五行缺水女孩怎麼取名
- 八字軍訓響亮霸氣口號
- 中職教師心得體會總結
- 四年級精美數學手抄報內容
- 池中水妖的經典童話故事
- 顯示器老是自動關閉怎麼辦_記憶體故障
- 責任在我心中主題演講稿
- 女性夏季吃什麼水果養生
- 幼兒園母親節講話
- 關於電子商務的經營範圍
- 勵志正能量的經典語錄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