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吃臘八粥是紀念誰的
臘八節,每年農曆的十二月初八,你知道臘八粥紀念的人物嗎?今天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臘八粥紀念的人物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臘八粥紀念的人物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晒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慄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八節來歷的其他說法
“臘八節”喝粥,全民節日的全民食品
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無論中國古代的民間習俗還是佛教、道教中,都將臘月初八視為節日,大都有喝臘八粥的傳統。而且咱河南流傳喝臘八粥紀念岳飛的故事。所以,臘八節和臘八粥也是全民的節日和食品。
民間:祭祀祖先和神靈,拉開春節序幕
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史記·補三皇本紀》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嚐臘八粥。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節的各地臘八粥食俗
1、北京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裡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2、天津
天津人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3、山西
山西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 臘八節吃臘八粥是紀念誰的
- 音樂對人的好處
- 鬱金香自然球種植方法
- 汽車發動機艙清洗方法介紹
- 財務管理目標的比較及影響因素分析
- 女人出軌的面相特點有哪些
- 秋季第一學期四年級班主任工作計劃
- 父親鋼琴演奏教學簡譜
- 年度服裝促銷計劃
- 微波爐洩漏會損害人們的健康嗎
- 高考政治二輪複習衝刺練習及答案解析
- 木薯的功效與作用介紹
- 以礙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 元宵節燈謎大全好玩又有趣
- 開啟網站怎麼提防電腦病毒入侵
- 晚上吃什麼促進睡眠
- 女人獲得幸福的方法
- 丁香花花語是什麼
- 幼兒園親子活動策劃案
- 液晶顯示器有點模糊如何解決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