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論文
人際交往是指社會人群中的交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摘要:溝通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方式,現代企業管理就是溝通,人際溝通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第一技巧。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包括了語言溝通技巧和非語言溝通技巧,它們的分類以及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采取何種溝通技巧,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具體闡述人際溝通技巧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招聘、培訓、績效管理和企業文化、團隊建設的應用。最後理論聯絡實際,分析溝通技巧在我單位的實施情況,說明企業需要和諧,而高明的溝通技巧可以營造和諧關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使團隊融為一體,無往而不利。
關鍵詞: 人際溝通 技巧 人力資源管理
引言: :
古時東甌[ōu]***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帶***人住的是茅屋,經常發生火災,為此痛苦不已。有個東甌商人到晉國去,聽說晉國有個叫馮婦的人善於搏虎,凡是他出現之處,就無虎。東甌商人回去後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國君。由於東甌話“火”和“虎”的讀音毫無區別,國君誤以為馮婦善於“撲火”,便以隆重的禮節從晉國請來了馮婦。第二天市場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訴馮婦,馮婦捋起袖子跟著眾人跑出去,卻找不到虎。大火燒到王宮,大家推著馮婦往火裡衝,馮婦被活活燒死。那個商人也因此而獲罪。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人與人溝通的障礙會出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今天,尤其對於我們來說,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互相的溝通理解是何等的重要。寓言中東甌的管理者正是在用人招聘、培訓、績效考評等環節中缺乏有效的溝通而導致嚴重的後果。
一、人際溝通的含義及特點
***一***“溝通”,從字面上理解原始含義就指開溝以使兩水相通。[2]《左傳》有“吳城邗[hán],溝通江淮”。說的是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在平楚、服越之後,雄心勃勃,欲北上中原,一爭霸主,遂在今揚州城北的蜀崗上修建邗城,並在城下向北開鑿運河以溝通江、淮二水,名“邗溝”。
現在“溝通”一詞的意思已經泛指彼此的相通,而現代的人際溝通是指為了特定的目的,將資訊及含義,經由各種管道或煤體,在人或群體間傳遞,並達成共同協議的過程。
資訊—包括訊息、事實、思想、意思、觀念、態度等。
媒體—則包括語言、文字、圖型、符號、動作、表情等。
***二***溝通有四大特點:
1、隨時性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溝通。一項工作指令是溝通,一個規章制度也是溝通。任何管理者想要做任何一件事,如瞭解一些簡單的情況,均是溝通。
2、雙向性
我們既要收集資訊,又要給予資訊。我們強調的是雙方共同的交流。顯然這一交流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在企業中不是單純的上級對下級或下級對上級,而是相互之間的,即上級對下級有要求要讓下級知道、理解並執行。上級通過這一下達指令的過程,對員工行為進行引導和控制。同時,員工對指令的執行情況也要通過一定的反饋途徑向上級彙報,上級對彙報情況作出反應,從而實現對組織行為的控制。
3、情緒性
資訊的收集會受到傳遞資訊的方式所影響。溝通時要注意情緒控制,過度興奮和過度悲傷的情緒都會影響資訊的傳遞與接受,儘可能在平靜的情緒狀態下與對方溝通,才能保證良好的溝通效果。
4、互賴性
溝通的結果是由雙方決定的。溝通雙方彼此需要對方配合,他們擁有相互補充的資訊,離開了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溝通越深入,兩者之間的依賴性就會越強。
二、人際溝通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第一技巧
***一***溝通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方式。
從人類出現開始,就通過各種媒介,如身體、石器、棍棒、叫聲、語言等,互相傳播著各種生活資訊,為自己提供生活的依靠等物品,甚至抵禦來自其它的威脅。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有合群與群居的傾向,在群居中就離不開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離不開個體之間的資訊交流。人與人之間的資訊交流過程就是溝通過程。研究發現,溝通在人的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人在醒著的時候,大約有70%的時間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溝通
人們通過溝通和資訊交流,就可以建立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在廣泛的交往過程中,彼此還可能產生了情感,相互吸引,形成親密的關係。
[3]美國哈佛大學有一位教授專門研究義大利社會。他發現,義大利合唱團多的地方,當地的民主化程度就高。原因很好解釋。因為參加合唱團惟一的條件是嗓音好,無論工人、農民,窮人、富人,道德高尚的人、品質低劣的人都可以參加。合唱團定期開展活動,進行橫向聯絡,它使不同政治觀點、經濟狀況、道德理念的人得以溝通,民主、平等的理念自然就在溝通中催生。
***二***管理就是溝通。
現代企業管理已經進入了一個以人為本的管理新時代,人際溝通成了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都和溝通分不開,就算你是一個多麼優秀的管理者、決策者,你有多麼好的創意和點子,如果你底下的員工不清楚、不瞭解你的意圖,不能和你一起分享理念,又怎能發揮出自己的最大價值呢?在管理活動的眾多因素中,人是整個管理活動過程中最活躍的要素,是統領其他一切因素的靈魂與核心,人的因素是決定性的。 如果說將一個企業或者組織比作是人的軀體,那麼溝通就是人的血液,血液流通不通暢的話,就不能把營養成分輸送到人體的各個器官,從而導致麻痺、阻塞甚至死亡等情況出現。有很多尖銳的矛盾都是由於糟糕的人際溝通引起的,或者至少與此有關,例如公司業績下滑、企業合併失敗、家庭破裂等等,因為人們缺乏良好的交流和溝通。
企業中經常存在許多不必要的耗費和分歧,而這些分歧在常規狀態下,又必須通過付出高成本的管理溝通予以關注和解決,因而在某種意義上降低了企業或組織執行的理想效率。我們需要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溝通的障礙和成本
,最大限度地降低資訊傳遞過程中的嗓音,將情感、資訊、思想、計劃、工作的溝通高度統一, 用成本最小化的溝通設計造就出最成功的管理。
管理就是溝通,企業家必需重視員工並且開放溝通的渠道,才能善用溝通技巧,提高企業的績效管理。因為分享理念需要有高效率的溝通能力和技巧,高頻率地同組織內部的成員進行直接溝通非常必要,他們知道越多,就越能理解,也就越關心。每一個員工能清楚知道企業組織存在的目的與意義,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完成什麼?瞭解做事的最終目的?以及如何可以貢獻一己之力?企業上下齊心協力地向同一個方向前進,就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擋他們,這樣的組織才有生命力,才能不斷地向前發展。 ***三***人力資源管理的最重要的技巧就是人際溝通。
管理的物件可分為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包括有形物質***生產資料、機器裝置等***無形物質***品牌、商譽等***。人力資源則包括了人所帶來的一切資源,包括其知識、技能、才華、性格與思想等等。管理的實質是對各種物件資源的一種整合,但由於各種資源***人
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在客觀上是各自獨立隔絕的,他們自己無法直接互相發生組合和聯絡,因此就需要第三者***企業各種管理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對它們施加有效的處置和影響,從而在它們之間建立起有效和牢固的聯絡。這中間需要各種聯絡的橋樑。而溝通就是這些橋樑和聯絡。即獲取資訊的過程。
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是一刻也離不開溝通:管理的過程是資源組合的過程,組合的過程必須藉助於各種資源資訊和組合方式的資訊的大量複雜的交流、反饋。沒有這些大量的資訊交流、反饋,即溝通的發生、實現,管理的過程就要中斷或殘缺,甚至失去控制。
人力資源管理的主體是活生生的人,管理者不向被管理物件輸出指令,並從被管理物件方面獲取資訊,事實上就無法有效實施管理。計劃、組織、指揮、領導、控制無一不是資訊交流,即溝通。
人並不是冷冰冰的機器,可以依照預先設定好的程式或指令來機械性的進行工作,人都是有感情、有情緒的,他們在工作中會因應不同的環境變化和心理變化,如公司收購或合併、上司的表揚或批評、同事間的爭吵、家庭瑣事、戀人複合等等,引起的或高或低的情緒波動,從而影響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
績效與有效溝通的程度成正比關係,那麼要如何“溝”才能“通”?是我們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企業制定願景、策略、計劃,以及科學的組織、指揮、協調,都離不開調查研究、傾聽意見、權衡利弊、反覆斟酌,為此企業家與下級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必不可少。
1、溝通是人的一種重要的心理需求,是員工解除內心緊張,表達自己思想感情與態度,尋求同情與友誼的重要手段。人力資源管理要適時地對工作鬧情緒的員工進行輔導,安撫他們,平復他們的情緒。
2、溝通是改善人際關係、鼓舞士氣的有效途徑,有助於營造和睦相處的良好氛圍。
3、有效的溝通可以轉變員工的態度,進而改變員工的行為,因為人們在不同的資訊和意見的影響下,會形成不同的態度,引發不同的行為。
4、人際溝通是激發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員工通過各種溝通渠道,既能發表對企業變革的意見和建議,也能得到對意見和建議的反饋,是員工感到被重視、被尊重,從而激發他們主人翁責任感。
人力資源管理是直接以一刻也離不開溝通的人為管理物件,只有良好的管理溝通才能打通人們的才智與心靈之門,人力資源才能真正為企業所用,發揮出其企業核心資源的巨大經濟威力。
三、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溝通是很困難的,需要不斷而持續的努力,運用正確的技巧和方法來溝通。在日常的生產管理中,管理者或者是管理人員在溝通中應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容易產生歧義的話語應儘量避免使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管理者們改善溝通的重要途徑,管理者應在每次溝通前認清這次溝通的目的和意義,才能有助於溝通者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圖和感情,有效地防止溝通中的盲目傾向,便於溝通者檢查溝通的效果,從而更好地提高溝通技能,使每一次的溝通都達到所預期的目的。
***一***語言溝通技巧
人生來就渴望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而語言是人類社會中客觀存在的現象,她不僅是資訊傳播最有效的便捷的媒介,也是與他人共享文化經驗及個人經驗的工具。假如溝通是一扇門,那麼語言就是這扇門的鑰匙,它是溝通不同個體之間的交流的橋樑,是不同的個體心理活動彼此發生影響的最有效的工具。談話時語言運用得是否適宜,採用的方式和技巧是否恰當,將對溝通的效果發生很大的影響。
語言溝通的分類
1、口頭溝通。口頭溝通即人與人之間通過談話來交流思想,溝通心理。口頭溝通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正式的口頭溝通和非正式的口頭溝通、電話聯絡等,現代社會還有視訊會議、網際網路電話***SKYPE***等。
2、書面語溝通。書面語言溝通是指通過文字或圖形符號表達和傳遞思想情感。書面語言溝通是人際溝通中一種較正規的形式,它能起到口頭溝通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書信和便條是人際交往中書面語言比較常用的形式。現代社會還有電報、E-mail、網路即時工具***QQ,MSN***、部落格等。
語言溝通的技巧
***1***情
溝通不僅是一種資訊的交流,更應是一種感情的傳遞。溝通不能只談工作,不談思想,而應敞開心扉,開誠佈公,交真心、談真話、以心換心,這樣才能增進相互感情,架起相互信任的橋樑,使溝通成為增強團結的粘合劑。
***2***時
尋找溝通的時機很重要。人一般在心情愉快時比較樂於和他人交流,也相對容易接受外界資訊。選擇這個時機找其談心,就容易使溝通順利進行,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而在他人情緒低落、心煩意亂時,硬找人家談,十有八九會吃“閉門羹”。有經驗的思想工作者,大都善於尋找溝通的“突破口”,比如以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地域或心理上的接近性以及平和的態度與語氣等開啟談話的“突破口”,從而使溝通交流順利進行下去,最終達到增進團結、促進工作的目的。
***3***意
正確表達內容含義,管理者在交談時要注意語言的簡潔,交談目的是為了達意,以最少的語言表達最大量的資訊是一種藝術境界。古人說:“言不在多,達意則靈”,同時還應該形象生動、幽默而含蓄,交談中不要說盡道破,應該留有餘地,用生動的比喻,輕鬆幽默的語言來化解人際交往時的侷促、尷尬氣氛。另外還要注意委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避諱”,在日常交際中,總會有一些使人們不便、不忍,或者語境不允許直說的東西。這時說話人要故意說些與本意相關或相似的事物,來烘托本來要直說的意思,它能使本來也許是困難的交往,變得順利起來,讓聽者在比較舒坦的氛圍中接受資訊。
***二***非語言溝通技巧
語言並不是唯一的溝通工具,研究表明,大約65%的溝通是通過非語言的訊號進行的,還有的研究甚至認為這一比例能夠達到93%,在特殊的場合下,有聲語言甚至是多餘的。 在一般情況下,非語言行為多數與語言一起出現,目的是為了使語言意義更豐富、更加強、並賦之以某種情緒色彩,表明這是否是一個嚴肅的或有趣的、還是其他類的話題。主要包括點頭、姿勢轉換、面部表情、手勢以及拍打、擁抱等身體接觸方式以及目光接觸,此外還包括靜止的體態、人際空間距離的靜態姿勢溝通。
據有關資料表明,在面對面的溝通過程中,那些來自語言文字的社交意義不會超過35%,換而言之,有65%是以非語言資訊傳達的。非言語資訊包括溝通者的面部表情、語音語調、目光手勢等身體語言和副語言資訊。非言語資訊往往比言語資訊更能打動人。因此,如果你是組織溝通的資訊傳送者,你必須確保你發出的非語言資訊強化語言的作用。如果你是組織溝通的資訊接收者,你同樣要密切注視對方的非語言提示,從而全面理解對方的思想、情感。參考資料
非語言溝通技巧
1、平等
溝通還要注意平等交流。溝通不是下命令、髮指示,而要談想法,講道理,以理服人,不能以勢壓人。雙方在平等基礎上溝通,可使同志之間、上下級之間增進了解和理解,形成人與人之間融洽和諧的關係,掃清相互間的溝通障礙。同志間平等相待,不僅要平等對待與自己意見相同的人,還要平等對待與自己意見相左者,容得批評,聽得進逆耳之言。尤其對領導幹部而言,更應注意不能獨斷專行,自以為是,要有禮賢下士的精神,有眼睛向下的態度,有聽真話、求真言的渴望,有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的意識。還要善於運用靈活的方法啟發對方發表意見,從而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為正確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同時,溝通也要注意堅持原則、講黨性、顧大局、守紀律,杜絕自由主義、私下交易等不健康的東西。
2、切入點
溝通中最重要的是“傾聽”。傾聽會使瞭解變得全面和深入,傾聽期間可以尋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切入點”就是一種共鳴,是共舞雙方身體接觸部分。它是“傾聽”的關鍵,是無縫溝通的重要環節。
從刺激到反應之間有一段時間差,利用此段間隙,可以仔細地品味,尋找更多細微的因素,搜尋更加合理的?切入點?。找準切入點,是無縫溝通的第一步。
***三***慎選溝通渠道
某一種訊息要能夠傳達出去,存在有很多不同的通道
。但是使用不同通道傳遞訊息,便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要傳遞不同的訊息,總會有較為適合的渠道。至於如何選取適當的渠道進行溝通,這就要依賴我們管理人員的經驗和智慧了。
一般而言,在選擇溝通途徑時,主要考慮兩個因素:
1、物件:
如果我們要聽取對方的意見,也就是要求有回饋時,那麼用面對面的方式最好。因為我們不僅可以從言語上得到答案,更可以從對方的面部表情、反應、肢體語言上,看出些許訊息。
如果所要傳達事情的物件,是某一個人或某少數幾個人時,那麼我們可以考慮以私下約談的方式,當然也可以用便條紙,以“筆談”的方式來和對方溝通。至於是使用面對面溝通,或是使用筆談的方式,不妨先考慮一下,我們所要溝通物件的個性和習慣之後,再決定使用何種方式。
2、事情的屬性或性質:
如果所需溝通的事情是一項命令時,亦即可能是要向所有員工轉達一項公司的指示時,我們可以用全體員工開會時來宣達,或是利用書面的文稿交至每一位必須知道人的手中。
如果材料涉及個人隱私,需要保密時,可以設立總經理接待日、總經理信箱等渠道減輕溝通者的心理壓力。
四、人際溝通技巧應用於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方面
***一***招聘中的人際溝通技巧
在與新員工初次接觸的過程中,潛在員工和新員工通過與HR的交流,瞭解公司的文化、公司的發展情況,公司需要員工做什麼等等。
需要有雙向交流的溝通:
招聘時首先應該對應聘者進行企業的介紹,包括業務部門、企業文化等介紹,讓他們對企業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然後應聘者直接和業務部門的領導對話,營造一種雙方瞭解和溝通的氛圍,讓他們提出問題,以及對工作的要求,會對企業與業務有一個更完善、更深入的瞭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較快作出錄取決定,那些沒有被選中的應聘者,也得到了一個瞭解企業的寶貴機會,為下一次成功應聘奠定了基礎。
***二***培訓中的人際溝通技巧
培訓是最簡單、也最有功效,但費用很大的溝通方式。通過培訓,不僅可提高員工的工作技巧,更能提高工作熱情。
需要有理論聯絡實際的溝通:
培訓有很多方式,我們要在溝通中因應不同員工的工作崗位、技術特點,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處,並結合本人意願,理論聯絡實際地進行形式多樣的培訓,如角色扮演法,就是把理論聯絡到實際的好方法,針對在溝通中發現員工存在的哪些技能不足,而編寫一系列角色扮演指令碼,比如說惠普公司就曾經以業務部門優秀的銷售人員的成功案例為藍本,針對IT行業和公司的產品編寫了充滿實戰性的練習教案。要求銷售人員在每天晚上下課後,分成4-6個人一組,根據指令碼,將若干人扮演成客戶或合作伙伴,由這些優秀的銷售人員親自向員工介紹自己的經驗,為員工做當場指導,如開場白時,銷售人員應如何爭得客戶同意拜訪的日程安排;當客戶有顧慮時,應怎樣排除顧慮;當整合商堅持自己的利潤時,應怎樣處理等。使員工可以現學現賣,從而加速行為的改變。 ***三***績效管理中的溝通技巧
HR代表公司與員工就其工作表現、需要改進的地方、值得讚揚的地方進行溝通.這種溝通過程的好壞,實際上代表著公司對員工的態度,是不是公平的對待員工,是不是承認員工的價值。
需要有清晰、明確的溝通:
1、目標
要有清晰明確的目標,要符合SMART原則:即具體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達到的***Attainable***、相關的***Relevant***、基於時間的***Time-based***等五項標準。
2、績效輔導
績效輔導貫穿整個績效目標達成的始終。在員工表現優秀的時候,及時給予清晰明確的表揚和鼓勵,以擴大正面行為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強化員工的積極表現,給員工一個認可工作的機會。在員工表現不佳,沒有完成工作的時候,也應及時明確地予以指出,以提醒員工需要改正和調整。
3、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是透明的,目標是一致的,標準是確定的,它不是暗箱操作,而是公平和公正的。考核需要充分溝通,要客觀的反映員工的實際情況,避免由於光環效應、暈輪效應、新近性、偏見等帶來的人為誤差;平時需要清晰地記錄員工的日常工作業績表現,形成績效管理的文件,以作為考核的依據,確保績效考核有理有據,使考核者與員工對績效考核的結果的看法儘量一致,公平公正,沒有意外發生。
***四***企業文化和團隊建設中的人際溝通技巧 流暢的溝通能促進企業文化和團隊精神的建設,而企業文化和團隊精神的建設也是有助於溝通的流暢。好的團隊來自好的關係,彼此信任,充分溝通協調,雖有不同看法但會互相尊重,得到共識。團隊成員與成員之間之所以很默契,就是因為有一個共同方向,共同的目標,以及良好的團隊氛圍,這些都需要溝通來維繫。 企業文化之所以能夠為人們所感知,就是因為它存在於人們的交往和溝通過程中,離開了溝通,人們不可能知道何為該企業的價值觀,何為該企業的經營理念,也不可能知道何為該企業的道德準則,何為該企業的形象。企業文化在人際溝通中形成、傳播、演變、發揮其無所不在的影響。
需要有認同的溝通:
1、通過內部的報刊、雜誌等大力宣傳企業文化、價值觀、公司的經營理念等,清除多元文化帶來的障礙,改變員工之間的資訊阻隔現象,統一員工的價值觀。
2、員工中找尋有代表性的事例,塑造英雄人物,增加員工的認同感。
3、通過一些特定的禮儀、節日來消除各種人際衝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行為,減輕恐懼和憂慮,強化員工對企業的認識和認同。
4、團隊製造一個公平、舒適、和諧的工作環境,善於聽取員工的意見,消除各種人際衝突鼓勵員工參與和發揮工作的主動性,增強團隊之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勵團隊成員把個人目標昇華到群體目標中去,從而達到團隊的最高績效。
篇二
【摘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日益強大的社會心理壓力,如何認識和正確處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人際交往障礙會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情緒、健康等各個方面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通過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和溝通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分析,說明了大學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際關係交往和溝通能力。同時形成一種團結友愛、朝氣蓬勃的人際交往環境,也將有利於大學生形成和發展健康的個性品質。
關鍵詞: 人際溝通 技巧 人力資源管理
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生活都生活在人際關係網中,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依存於人際交往。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是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開放的社會需要開放的社會交往。對於正在學習、成長中的大學生來說,人際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老鄉之間、室友之間、個人與班級以及和學校之間等錯綜複雜的社會交往,構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網路系統。培養良好的人際效能力,不僅是大學生活的需要,更是將來適應社會的需要。一個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是永遠不會漂泊到壯闊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學生,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為複雜,更為廣泛,獨立性更強,更具社會性。個體開始獨立地步入了準社會群體的交際圈。大學生們開始嘗試獨立的人際交往,並試圖發展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來越成為大學生心目中衡量個人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大學生處於一種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髮展時期,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他們心理正常發展、個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並不是每個大學生都能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在這一過程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會產生各種問題。認知、情緒及人格因素,都影響著人際關係的建立。一旦在這一過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現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悶與焦慮之中,或因企圖對抗而陷入困境,並由此產生心理問題。
一、大學生人際關係不適的表現
有關調查表明,大學生心理問題中,關於人際交往的已佔50%以上,而以前的統計中,戀愛煩惱佔據首位。交際煩惱超過戀愛睏擾。仔細分析,大學生人際關係中的困惑、不適可以分為以下5類情況:
第一類:缺少知心朋友。
這類大學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際關係也不錯,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腸、肝膽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為此,有時不免感到孤獨和無奈。
第二類:與個別人難以相交。
這類大學生與多數人交往良好,但與個別人交往不良,他們可能是室友、同學或父母等與自己關係比較近的人,由於與這些人相處不好,常會影響情緒,成為一塊“心病”。
第三類:與他人交往平淡。
這類大學生能與他人交往,但總感到與人相處的質量不高,缺乏影響力,沒有關係比較密切的朋友,多屬點頭之交,沒有人值得他牽掛,也沒有人會想念他,他們難以保持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類同學多會感到空虛、迷茫、失落。某高校06級一學生,因同學關係不好,倍感孤獨、壓抑,最後離校出走。在離學校較近的幾個中小城市闖蕩了一圈後又回到了學校,在校園中與接到通知後星夜趕到學校的陳某父母不期而遇,此時,悲喜交加的陳某父子面對的,除了學校因陳某不假離校、曠課50多個學時而給予的勒令退學處分和校方師生的同情之外,誰也無力給予陳某更多的安慰。
第四類:感到交往有困難。
這類大學生渴望交往,但由於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個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礙等原因,致使交往不盡人意,很少有成功的體驗,他們往往感到苦惱,很希望改變社交狀況。大一年級女生小張,她在家裡一直養尊處優,家務活全部由父母包辦,自理能力不強。進入大學後,緊張的學習使她覺得不安。她開始獨來獨往,漸漸地,她有種異樣的感覺,好像全寢室同學都看不起她,開啟水也要她去,掃地也叫她,她覺得自己成了別人“差使”的物件,越發悶悶不樂,上課也毫無興趣,成績一落千丈。
第五類:社交恐懼症。
這類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特別敏感、害怕,極力迴避與人接觸,不得不交往時則緊張、恐怖、心跳加快、面紅耳赤,難以自制,總是處於焦慮狀態。他們害怕自己成了別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別人觀察。總擔心自己會出現錯誤而被別人嘲笑,總處於一種莫名的心理壓力之下。與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場所出現,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極其恐怖的任務。
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種心理障礙。許多一般人能夠輕而易舉辦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卻望而生畏。患者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個乏味的人,並認為別人也會那樣想。於是患者就會變得過於敏感,更不願意打攪別人。而這樣做,會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慮和抑鬱,從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狀進一步惡化。許多患者改變他們的生活,來適應自己的症狀。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不得不錯過許多有意義的活動。
二、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和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在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中,由於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會出現人際交往和溝通不暢的情況,影響其身心健康和學習進步。近年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困難成為大學生活中的一個普遍問題。看看上面那個調查,同學們在回答“通過擇業你感到自己特別欠缺的素質是什麼”時,選擇人際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達34.8%,位列首位。大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中存在問題重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1、自我中心型。
在與別人交往時,“我”字優先,只顧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強調自己的感受,而不考慮別人。在與他人相處時,不顧場合,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時,就高談闊論,眉飛色舞,手舞足蹈;不高興時,就鬱鬱寡歡,誰都不理,或是亂髮脾氣,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
2、自我封閉型。
這種型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願讓別人瞭解自己,總喜歡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和需要掩蓋起來,往往持一種孤傲處世的態度,只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在心理上人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閉起來;另一種情況是雖然願意與他人交往,但由於性格原因卻無法讓別人瞭解自己。這樣的人一般性格內向孤僻,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在我們隊裡也存在著這樣的學員,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不喜歡與他人接觸,做什麼都一個人,很難融合到大集體中,產生一種圾不和諧的情況。
3、社會功利型。
任何人在交往過程中都有這樣那樣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過交往得到提高,進步的願望,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過多過重地考慮交往中的個人願望,利益是否能夠實現和達成,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錯誤思想腐蝕拉攏,使個人交往帶上及其濃厚的功利色彩。在我們學員隊中,也有部分學員把市場經濟通行的“等價交換原則”用於人際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實現個人目的;或“唯利是圖”;大利多交,小利少交,無利不交,冷落不能給自己“實惠”的人,濫交亂捧能給自己“實惠”的人。個別學員把個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榮譽、成績都屬於自己,別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隊與分隊之間,甚至區隊與瞿之間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對於本分隊本區隊的工作都盡力完成,但在其它分隊區隊有困難的時候不願伸手幫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隊,區隊成為一枝獨秀。
4、猜疑妒忌型。
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現是,以一種假想目標為出發點進行封閉性思考,對人缺乏信任,胡亂猜忌,說風就是雨,很容易暗示。猜疑是人際關係和諧的蛀蟲。另外,心理學認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發人奮發向上的積極性。而一旦這種
嫉妒心限度就會走向反面,影響人與人之間正常的關係。在我們平時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現為對他人的成績、進步不予承認甚至貶低;自己取得了成績,獲得了榮譽就沾沾自喜,但同時又焦慮不安,對他人過分堤防,害怕他人趕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為。嫉妒心,嫉的是賢,妒的是能,這就是所謂的“嫉賢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夠很好的調節心態,發展到極端就會產生同歸於盡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別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夠坐在這裡的,大家都是通過高考這擁擠的羊腸小道的幸運者,一帆風順,優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進入大學校園情況就不一樣了,中學的優秀者雲集在一起,有的學員不能夠保持優秀,學業上優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產生忌妒心理。輕者出現內向,躲避,重者出現精神妄想,自殺甚至犯罪等。
5、江湖義氣型。
有些學生熱衷於江湖義氣,對所謂的江湖好漢,義士崇拜得五體投地,與其他同學稱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麼軍紀,國法,集體利益,不惜為哥們兩肋插刀,大有豪氣沖天的勇者風範。而實際上,這是對革命同志關係的玷汙,它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是維護個人和小團體私利的宗派團夥意識,與以革命原則為基礎的同志友誼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平時交往中,我們一定不能搞小團體,小圈子,應當堅持團結合作,珍惜互相之間的情誼,這樣才能做到“人伴賢良智更高”。
6、人際交往復雜困惑迷茫
這是很多大學生的心靈寫照,熟悉了周圍的環境,認識了周圍的同學,才發現校園的生活並不想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人的想法也不再像高中那樣單純了,人們說校園就是個亞社會,每天自然少不了待人接物,然而待人接物並不簡單,大學校園彙集著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同學,風俗習慣、觀點看法難免不一樣,正是這些風俗習慣和觀點看法的不同,使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著小摩擦,總是不能風平浪靜。調查顯示,有78.8%在校同學都反映人際關係複雜難處,其中宿舍關係就佔45%,人際交往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天都在為人際關係發愁,你說能不鬱悶嗎?
7、面子問題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面子更是大學生的一大怪癖,大學生的許多人際衝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無意的碰撞、不經意的言語傷害、或區區小利等等,本來只要打個招呼、說聲道歉,也就沒事了,但雙方都"賭氣",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遜,結果爭吵起來。更有甚者,一個不讓,一個拔拳相向,頭破血流,事後懊悔不迭。雙方都在用不適當的方法維護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彷彿誰先道歉就傷了面子,誰在威脅面前低了頭,誰就孬種、於是層層升級,以悲劇而告終。
三、大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存在問題的原因。
其實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分析起來大體上有以下幾各方面的因素:
1、家庭教育的原因;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在家裡父母總是怕孩子吃虧,慢慢的就養成孩子自私的心理。並且有些家長本身人際關係就不好,由於長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與人交往。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是從他們那裡學來的,所以有時候,做家長的應當讓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虧教育,這樣才會讓他們真真的自己去了解社會感知社會。真正的去為人處世。
2、學校教育的原因;
在很多中小學校,包括有的大學把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忽略甚至根本就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還有很多時候,有的學校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致使很多學生在面試的時候面紅耳赤,羞羞答答,這是學校教育的失誤,其實學校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如何做人,以及怎麼面對和接觸社會,時刻讓同學們明白,雖然他們不能改變一個社會,但他們一定要適應這個社會。
3、社會的影響;
記得曾經看過一篇名為《雷鋒出國了》的文章,上面寫到了現在我們社會人情的冷漠,也正是這樣的社會陰暗面影響著我們的同學們,他們從不敢相信人到不願相信人,所以我們要在社會上大力宣傳人性的迴歸,讓社會充滿愛,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的學生還有不熱愛與人交往的理由嗎?
4、自私自利的個人思想;
如今像你們這樣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期盼,對自家“獨苗”的呵護,成為培育“一切為我”的溫床。當你們計如大學校園,獨立地過集體生活,與同學相處時,一些同學自小養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無餘。
5、素質教育的匱乏;
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仍處於應試教育階段,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一些家長、學生、老師更多關心的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卻忽視了無法用分數衡量的內在素質的培養,這其中,就包括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這個作為社會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6、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
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也助長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脹,這種思想意識也影響了大學生的處世理念和行為方式。
四、大學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際關係交往和溝通能力
每個成長中的大學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際關係氣氛中,如何提高個人的人際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狀態,這是每個大學生值得思考的問題,調查結果也表明,那些對大學生活感到滿意度低的學生,其列在第一位的是人際關係不適。對在校大學生,就從品性格、能力、學識、體態、交際手段與社會經驗等方面鍛鍊自己,使自己能夠適應大學生活。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在社會交往實踐中學習,鍛鍊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務一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也有它內在的規律性,即依據一定的交往原則。只有遵循了正確的交往原則才能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創造更好的人際交往的藝術。
***一***掌握良好人際關係的原則
1、正直原則。
主要是指正確、健康的人際交往能力,營造互幫互學、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人際關係氛圍。決不能搞拉幫結派,酒肉朋友,無原則、不健康的人際交往。
2、平等原則。
主要是指交往的雙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嚴兩個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誼的基礎,是兩心相通的橋樑。交往必須平等,平等才能深交,這是人際交往成功的前提。社會主義人際關係的根本特徵就是平等,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貫徹平等原則,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別人的合法權益,尊重別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尊重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取決雙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3、誠信原則。
指在人際交往中,以誠相待、信守諾言。在與人交往時,一方面要真誠待人,既不當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後誹謗人,要做到肝膽相照,襟懷坦蕩。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諾事情要儘量做到,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擁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誼。馬克思曾經把真誠、理智的友誼讚譽為“人生的無價之寶”。古人也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心誠則靈”。其誠是換取友誼的鑰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寫道:“只有拋掉虛偽,以誠相見的人際關係,才識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4、寬容原則。
在與人相處時,應當嚴於律己,寬容待人,接受對方的差異。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交往中,對別人要有寬容之心,如“眼睛裡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計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讓人,最終將會成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寬容之心,還須以誠換誠,以情換情,以心換心,善於展再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對方,回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5、換位原則。
在交往中,要善於從對方的角度認知對方的思想觀念和處事方式,設身處地地體會對方的情感和發現對方處理問題的獨特個性方式等,從而真正理解對方,找到最恰當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6、互補互助互動原則。
這個原則是大學生人際關係處理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人際交往的一項基本原則理由玉大學生在經濟生活上還沒有獨立,依然出在以學為主的學生時代,因此互補性原則主要體現在精神領域。包括大學生氣質、性格、個性特徵的內容。往往我們會發現不同氣質、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夠相處配合的較好,而能力非常強的兩個人倒並不一定配合相處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交往過程中要勇於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從心理學上講,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個體都希望別人能承認自己的價值,支援自己,接納自己,喜歡自己。由於這種尋求自我價值被確認和情緒安全感的傾向,在社會交往中,更重視自己的自我表現,注意吸引別人的注意,希望別人能接納自己,喜歡自己。阿倫森的研究表明,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相互支援。對於真心接納我們,喜歡我們的人,我們也更願意接納對方,願意同他們交往並建立和維持關係。
福阿夫婦1975年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著保護自己心理平衡的穩定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關係保持某種適當性、合理性,並依此對自己與他人的行為得以解釋。這樣,當別人對我們表示出友好,表示接納和支援時,我們也感到應該對別人報以相應的友好,這種“應該”的意識會使我們產生一種心理壓力,接納別人,否則我們的行為就顯得不合理。與此同時,如果我們的友好的行動別人接納後,我們也希望別人作出相應的回答,如果別人的行動偏離了我們的期望,我們會認為別人不通情理,從而產生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對對方產生心理排斥。我國古人所說“愛人者,人恆愛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有其心理學基礎的。
7、功利作用原則
心理學家霍曼斯***1961***提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過程,人們希望交換對自己來說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換過程中至少得等於失,不值得交換是沒有理由去實施的,不值得交換的關係也沒有理由維持,所以人們的一切交往行動及一切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都是根據一定的價值觀進行選擇的結果。對於那些對自己來說值得的,或得大於失的人際關係,人們傾向於建立和保持,對自己來說不值得,或失大於得的,人們就傾向於逃避、疏遠或終止。
我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隨著人們的價值觀傾向不同,人際交往中存在著不同的社會交換機制。對重內在情感價值的人而言,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個人情感捲入更多,因而有明顯的重情誼、輕物質的傾向,與別人的交換傾向於增值交換過程。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感到欠別人的情份,因此在回報時,往往也超出別人的期望,這種過程的迴圈往復,就導致了交往雙方都感到得大於失。與此同時,對重外在物質利益的人而言,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重物質利益意識多於個人情感的投入,因此傾向於用物質來衡量自己的得失,在人際交往中處於減值交換。
8、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自我價值
指個人對自身價值的意識與評判;自我價值保護指人為了保持自我價值的確立,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一種防止自我價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援傾向。人在任何時期的自我價值感,都是既有的一切自我支援資訊的總和。自我價值支援的變化無非來自兩方面,一是符合人們意願,自我支援力量的增加,另一方面,與人們的期望相反,使人們面臨自我價值威脅,因而必須進行自我價值保護的消極變化,即自我價值支援力量的失去或自我面臨新的攻擊。
特別是我們面臨肯定的人轉向否定時,我們面臨兩種選擇:一是承認別人轉變的合理性,否定我們自己,貶低自我價值;二是進行自我價值保護,儘可能維護自我價值的不變,降低所失去的自我價值對自己的重要性。許多研究表明,自我價值否定是非常痛苦的,因此當面臨自我價值威脅時的優先反應不是否定自身,而是儘可能保護自己。
***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左右逢源,遊刃有餘,需要一顆寬容的心,需要真誠,需要積極交往的主動性,塑造很好的個人形象,善用各種交際手段,克服社會知覺中的偏見。
1、克服社會知覺中的偏差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確地認識和了解他人,同樣關係到人際交際能否順利進行。要走出對他人認知的心理誤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暈輪效應
在我們的頭腦中,總有一些潛在的,得之於各種途徑的觀念,並常常以此來評價和判斷他人,因為這樣做所耗費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說,它最省事。但是,圖省事往往會造成一些認知偏差。什麼美國人開放,英國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農民老實本分……。這些說法雖與某些人的特徵相吻合,但絕不是個個如此,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人如其面,各個不同,不能用概念來衡量人,把人簡單化。某人的一種優點、優勢放大變成了籠罩全身的“光環”,甚至原來的缺點也被掩蓋或者蒙上了一層奪目的光彩。這種對他人認知的最大失誤就在於以偏蓋全。“借一斑而窺全豹”並不總是適合於一切人和事,個別和區域性並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體。在人的諸多行為或性格特徵中抓住某個好的或不好的、就斷定他是好人、壞人,無疑是幼稚的。恰當地、全面地認知他人,就要克服說好全好,說壞全壞的絕對化方法。
首應效應
我們通常所說的印象實際上指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社會心理學中,由於第一印象的形成上最初獲得的資訊比後來獲得的資訊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首應效應***primary
effect***,也稱為最初印象。
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對人知覺時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會成為一種基本印象而影響對他人各方面的評價。俗話說,先入為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人們很重視給別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該看到,第一印象得之於較短時間的接觸,又無以往的經驗作參照,主觀性、片面性較強。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極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盤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要練就一番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本事,在長期的相處中全面、正確認識和了解他人。如一位大學生剛入大學出色的自我介紹在同學的頭腦中留下強有力的第一印象,即使以後他的表現不如以前,學生認為不是能力問題,而是不夠盡力;相反,有的同學在尋求職業時留下很不稱職的第一印象,那麼要轉變需要很多長時間。人們已習慣於用先入為主的最初印象軌道解釋一些心理問題。
近因效應
某人剛犯了一個大錯誤,於是就有人發現,他從來就不是好人。這是近因效應在作怪。在較為長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佔優勢,這是一種心理慣性。由於這種慣性的作用,人們往往會以最近的印象來評價人。與首應效應相比,在總的印象形成上,
新近獲得的資訊比原來獲得的資訊影響更大。不因一時一事評價人。
刻板效應
有些人習慣於機械地將交往物件歸於某一類人,不管他是否表現出該類人的特徵,都認為他是該類人的代表,而總是將對該類人的評價強加於他,從而影響正確認知,特別是當這類評價帶有偏見時,會損害人際關係。如有的大學生認為南方人小氣、自私,家庭社會地位高的學生傲氣、不好相處等,這種刻板印象容易形成先入為主的定勢效應,妨礙大學生正常人際關係的形成。
定勢效應
定勢效應是指人們頭腦中存在的某種固定化的意識,影響人們對人和事物的認知和評價。當我們與他人接觸時,常常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有準備的心理狀態,作一種固定了的觀念或傾向進行評判。
投射效應
人際關係中的投射效應,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與人交往時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討人喜歡、不為人接受的觀念、性格、態度或慾望轉移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是如此,以掩蓋自己不受人歡迎的特徵。如自私的人總認為別人也很自私;而那些慷慨磊方的人認為別人對自己也應不小氣,由於投射作用的影響,人際交往中很容易產生誤解。
為什麼有的人不能從人際交往中得到快樂?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際交往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種需要。在人際交往中,過分留心、處處算計、總怕吃虧上當,這當然得不到快樂。可以說,這樣的人還沒有領悟人際交往的真正內涵,因此他無法體驗到交往中的快樂。倆人互相交換一個蘋果,還是一人一個蘋果,倆人互相交換一個主意,一人就有了兩個主意,這個例子是交往露內涵的一個體現。此外,交往的意義還在於增大個人的心理空間,減少彼此的心理距離,建立“我們感”。這些都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社會需求。
消極的情緒,如不快、痛苦、憤怒、失望等,會影響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這點不言而喻。這些消極情緒的產生,可能來自某種壓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種喪失。每個人都要學會在生活中對付這些不良情緒,這也是個人成長的一種重要表現。現代社會主張個性獨立,人際交往也日益複雜,如果說在一些場合,或和某些人的臨時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應酬,那麼,建立和發展深入持久的人際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誠相見、表達真實的自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人們並不喜歡那些假扮的聖人。當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著明顯的缺點,理應努力克服和改正。人們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審視、認識自己和他人,不斷領悟人生,這是人際交往的內涵之所在。
2、建立健康的人際交往模式
適度的自我價值感是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礎。自我價值感來源於對自己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而存在有的固有價值的認識。任何一個個體都是無法完全被取代的,都有其獨特性,有其獨特的創造性潛能。伴隨這種價值感而來的是對他人的獨特性價值的理解以及對他人的尊重。是否具有這種適度的自我價值感直接影響到人際交往的模式。
3、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增進個人魅力
社會交往中,個體的知識水平與涵養直接影響著交往的效果,良好的個人形象應從點滴開始,從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優化個人的社交形象。
提高心理素質。人與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與知識及心理的整體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會影響人際關係的質量。有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懼、膽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獨、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加強自我訓練,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積極的態度進行交往。
提高自身的人際魅力。每個個體都有其內在的人際魅力,他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在社交生活中的體現。這就要求在校的大學生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從儀表到談吐,從形象到學識,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學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隨著交往的深入,學識更占主導地位。特別是大學生的個性培養,拓展自己的內涵。
4、培養主動真誠交往的態度
大學生對外在世界的觀察和思考已接近成熟,但對內在自我的反省能力卻有待發展。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往往覺得別人不關心自己,或不尊重自己,卻很少反省自身,問問自己對別人怎樣。這種單向性思維容易導致交往中一廂情願的傾向,並容易對挫折做出錯誤的歸因。
人際交往本質上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但許多時候互動鏈的執行需要有人激發。事實上,許多交際成功的人往往會主動激發,開啟人際互動鏈。即他們往往首先向別人發出友好的訊號,主動關心別人,主動幫助別人,主動與人打招呼……正像我們前面提到的那樣,“我敬人,人自會敬我”,他們以此打開了人際交往的局面。
大學生們容易忽略或很少加以反省的另一個問題是:我怎麼對待我自己?
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還是擔心自己會失敗?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和別人一樣,還是比別人差?一個人對待自己的態度也大大影響著其人際關係的成功與失敗。
許多時候,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以及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相應的態度和方式對待自己。所以改善人際關係首先是改變自己,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別人。對大學生而言,思維已近成熟,所以從反省自我開端,從具體行動起步,乃不失為上策。有人說: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對一個風華正茂的大學生來說,都需要有豐富的人際關係,並在這個世界上幫助與被幫助、同情與被同情、愛與被愛、共享歡樂與承受痛苦。在社會交往中,那些主動去接納別人的人,在人際關係上較為自信。主動交往的稀少源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擔心遭到拒絕,擔心別人不會象自己期望的那樣理解、應答,從而使自己處於窘迫的局面,傷害了自己的自尊。事實上,問題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因為人際關係中,雙方都需要適應,需要人際關係支援陌生情境。二是人們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許多誤解,如先同別人打招呼,在別人看來低人一等,“那些善於交往的人左右逢源,都有些世故,有些圓滑”,“我如此麻煩別人,別人會認為我無能,會討厭我”等等。
主動交往特別是當面臨人際危機時,主動解釋,消除誤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大學生人際和諧的表現之一是樂於與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則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閉心理,阻礙其正常人際關係的形成。有的是因為性格內向,被人誤認為封閉;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為緊張的學習,始終處於疲倦狀態,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漲的熱情,只要緊張氣氛鬆弛了,他們的熱情一般能很快調動起來;有的則是因為心靈上的創傷所致。如過去曾赤誠待人,結果卻遭致欺騙、暗算,因此對人漸存戒心,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學業、情感屢屢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層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對生活的追求。
主動而熱情地待人 心理學家發現,熱情是最能打動人、對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質之一。一個充滿熱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緒傳染給別人。一個面帶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納。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煩惱的事,但我們不應被它們所奴役,而應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學會愉快地面對生活可以從行動入手,讓自己高興地去做事,以微笑去待人
要熱情待人還須從心裡對他感興趣,真心喜歡他人。“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的一生中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自於這種人。”
“只要你對別人真心感興趣,在兩個月之內,你所得到的朋友,就會比一個要別人對他***她***感興趣的人,在兩年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
運用積極暗示能夠減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經常在心裡默默對自己說:“我是受歡迎的人!”每天早晨醒來,都要充滿信心地默誦這句話。除言語暗示外,還可運用形象暗示。在頭腦中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良好的交際者,直到這種形象在頭腦中能夠栩栩如生地浮現出來並根深蒂固。這就是西方心理學中有名的想象方法。
把每個人都看成重要人物 自尊得以維護,自我價值得到承認,這是許多人最強烈的心理欲求。我們只有在交往中注意到這一點,才能對應自如。的確,每個人都是重要的,當我們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時,也應將心比心把別人也看成重要的。據此,在交往中,我們應注意:***1***讓他人保住面子 如果一個人習慣於通過挑別人的毛病和漏洞來顯示自己的聰明,那將是最愚蠢的,必將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人人都有毛病和缺點,所以找起來並不難。但被人暴露自己的“小”,這是許多人所反感的,因為這威脅到了他的自尊。***2***不要試圖通過爭論使人發生改變 同學之間常常爭論,若是為探討問題,這是有益的,但試圖以此改變對方,則往往會適得其反。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把某種觀點看成是自我的一部分。當你反駁他的觀點時,便或輕或重地對他的自尊造成了威脅。所以爭論雙方很難單純地就問題展開爭論,其間往往滲入了保衛尊嚴的情感。這種情感促使雙方把爭論的勝負而不是解決問題看成最重要的。所以贏的一方常常難以抑制自己的洋洋得意,他把這看成是自己尊嚴的勝利,自己有能力的明證。而輸的一方則會覺得自尊受到傷害,他對勝方很難不產生怨恨。從而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許多爭論到最後會演變成為人身攻擊,或變成了僅僅比嗓門高低的遊戲。所以爭論對人際交往常常是一種干擾因素。
主動發現和讚賞別人的優點。每個人都有其不足,每個人也都有其所長。人類天性中最深切的衝力是“做個重要人物的慾望”;
“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心理學家認為,讚揚能釋放一個人身上的能量,調動人的積極性。“讚揚能使羸弱的身體變得強壯,能給恐怖的內心以平靜與依賴,能讓受傷的神經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給身處逆境的人以務求成功的決心”。真心真意,適時適度地表示你對別人的讚揚,讚揚要對人也對事,能夠增進彼此的吸引力。
最有效的讚賞是讚揚他人身上那些並不是顯而易見的長處和優點。如果你讚賞一個領導能力強,他也會高興,但若是讚賞他有風度或是很會教育子女,他一定會更高興。如果你讚賞一個容貌出眾的女孩子漂亮,可能不會引起太大的反響,因為她對這一點很自信;如果你說她性格很好或聰明,她可能會更為高興。
5、鍛鍊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技巧
加強和提高人際交往與溝通的技巧很多,概括地講有四種:
***1***、善於結交。
在人際交往中,結交的過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親密接觸三個階段。善於結交是指能夠巧妙地引起對方注意,並主動製造機會,自然地與對方進行初步接觸,進而保持進一步接觸的過程。
***2***、善於表達。
常言道: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談話是溝通訊息,獲得間接經驗的好形勢,也是表達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手段,善於表達,要求表達的內容要清楚明確,表達的方式要恰當,幽默和風趣,是對方感到輕鬆愉快。自我表露 真正可以深入下去的交談必然是雙向的。因而自我表露是另一項應該掌握的技能,即自信地袒露關於自己的資訊——怎樣想,有什麼感受,對他人的自發資訊如何反應等。然而,許多人卻不能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而給交往製造了障礙。自我表露需要把握好時機,否則就可能犯滔滔不絕、只顧自己之大忌。一般而言,談自己的合適時機之一是有人邀請你談談自己的時候。這時,如果你能適度地展開自己會引起大家的興趣和好感。另一種時機是當他人談的情況和感受與你自己比較一致時,即“我也……”的技巧。人們總是喜歡那些經歷和看法與自己一致的人,因為贊成自己的人實際上是在肯定我們的價值和自信。所以,“我也一樣”,“我也喜歡這個”,“我有過和你同樣的經歷”之類的表白往往能激發對方積極的反應,使談話氣氛熱乎起來。
***3***、善於傾聽。
傾聽的目的一方面是給對方創作表達的機會,另一方面是是自己能更好地瞭解對方,以便進一步與其交往和溝通。學會提高傾聽的藝術,首先要靜聽他人的談話,不要貿然打斷對方的話題,也不要時時插話,影響他人的談話思路,或弄不清談話的是指就斷然下結論。其次,要鼓勵對方講下去,可以用簡單的贊同、複述、評論接話等方法引導他人講下去。另外,不要做無關的動作,如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愛聽不停、不慎耐煩、不時看錶、目光遊離不定等動作。這些既影響對方講話的興趣,又是一種非常無禮的行為。記住,鼓勵他人談論他們自己、他們的感受、他們的成就,是贏得友誼的有力品質。
***4***、善於處理各類矛盾。
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矛盾和摩擦,而善於出力問題,就是要求一個人在遇到麻煩的時候能夠打破僵局,或者能夠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創造深入交往的氛圍。從讚揚和誠心的感謝入手。在此之前,我們已深知讚揚和感謝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對方的自信和自尊,從而在感情上接納我們。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誠懇地提出批評,對方往往更容易接受。應該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誠但不輕率,謙虛但不虛偽,謹慎但不拘禁,或波但不清服,老練但不圓滑,勇敢但不魯莽,隨和但不懦弱。
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努力朝這些方向前進,我們就會發現,一切正在悄然改變:朋友之間的不快蕩然無存,能夠暢所欲言的知音越來越多;親友間深摯互愛;你便會過得充實愉快,會覺得人際交往是一件自然與輕鬆的事,從而對學習生活持以樂觀的態度,對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學生活以及以後的人生充滿信心。
大學生處於一種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髮展時期,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們心理正常發展、保持個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每個人生命的主宰其實就是自己,關鍵是你要有所改變,要有強烈成功的願望,針對自己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以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對待人際交往,相信就一定會找到合適的方法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漸學會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參考文獻:
【1】郭 麗 《大學生人際交往個案解析》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林崇德 《發展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蘇厚重 《大學生人際關係原理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
【4】凡 禹 《人際交往的藝術》 北京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2.
【5】蘇連升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分析》 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2004年3月
【6】汪漢榮 龍健飛 王緒朗 《淺談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影響因素及其消除對策》 經濟師 2005年02期
【7】賈玉霞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 咸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6年
【8】許蘇明 《論社會交換行為的型別及其制約因素》 南京大學學報 200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