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的心理影響

  心理因素在人際交往中發生的深刻影響,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態度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態度是人們對一定物件較一貫,較固定的綜合性的心理反應傾向,它不是某種心理過程而是全部心理過程的具體表現,認知、情感、動機同時在其中起作用。

  態度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對人際交往也會產生影響。在交往中,態度給交往一方造成心理壓力,因為態度總是指向並傾注於某個物件,具有壓迫性。如態度和藹、真誠、坦蕩,會使人有安全感並親而近之;反之,態度圓滑、缺乏誠意,狂妄會使人有危機感並疏而遠之。有的人在別人面前,自以為是,對別人輕蔑相向,即使有求於人也表現出一副考驗別人的架勢,長此以往,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有的人則缺乏誠意。如評價別人一味吹棒、奉承,極盡吹拍之能事,或者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使人產生虛偽之感;有的人只喜歡聽好話,對批評、意見不屑一聽,甚至不滿。如此交往態度。別人避之唯恐不及,誰還敢與你接近?

  哲學家斯賓諾沙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人與人之間由於家庭、環境、教育等因素的影響不同而存在種種差異,這不足為奇。在人際交往中,若對文化、身分、地位低的人持輕視、看不起的態度,這隻會導致相互間的隔閡與對立。事實上,一個看不起別人的人,也一定會被人看不起甚至遭人唾棄***孔子家語***寫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一個文化、身份、地位較高的人,由於自己各方面自律嚴,有時就易推已及人,認為別人也應象自己一樣,於是看不慣別人這,看不慣別人那,不善包容別人,待人的"弦"繃得過緊,缺乏一定的彈性,最終人際關係弄得很僵,和誰也處不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這並非是缺點或不足,當你不喜歡別人的行為方式和習慣時,大可不必表示鄙夷,留一點心靈的空間,容納別人。善待別人,你得到的不僅是朋友,還有精神上的愉悅、因為你對別人表示了理解。

  :語言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人際交往中,最經常使用的、最基本的手段是語言,由於語音的差異或語義歧義或語言結構不當會造成人際交往障礙。

  由於歷史的影響、地域的差異性和民族傳統的不同;語言必然存在差異,即各地均有自己的方言。在交際中,各自使用自己的方言,那麼語言誤會也可能影響交際甚至引起糾葛。這是不言而喻的。在此主要談談語義歧義及語言結構不當所造成的交際障礙。語義即詞語的意義,語義不明或語義含混不能正確地傳達資訊會使人產生誤解,造成交際障礙。例如:有位民警在公共汽車站執勤,他看到有人把豬腸子掛在欄杆上,便大聲喊道:"誰的腸子?這是誰的腸子?"喊了幾聲後.一位姑娘漲紅著臉說:"別喊了,東西是我的。"民警又說:"你怎麼把自己的腸子掛在欄杆上?影響市容,***!"周圍一片鬨笑。姑娘由羞變怒。反脣相譏:"你這人怎麼講話的?這是豬腸!你肚裡能長出豬腸子來?你語言不文明,更應該***!"這一交際事故正是由於民警用了歧義短語造成的。諸如此類的說法,稍不留心就會惹上麻煩。可見,語義歧義在交往中會產生誤導作用,從而影響交往。同樣,語言結構不當或有語病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也會給交往帶來困難。如交往一方對另一方說;"你的意見我基本上完全同意,就是有一點值得商榷。"這讓對方不可理解:是不完全還是完全?是完全同意還是不完全同意?

  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語言的表達對交際也有明顯影響。如有的人說話夾槍帶棒,敲敲打打,或者出語尖酸刻薄,言外有意,或者冷言冷語;還有的人說話好用反詰語言等等。這樣說話常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有時還會帶來口角甚至不良後果。即使你再是怎樣的"豆腐心腸",一張"刀子嘴"也難以使你與別人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

  :個性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個性,心理學中又稱之為人格,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具體個人所具有的意識傾向性以及經常出現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包括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思想、信念、世界觀、性格、氣質、能力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人際交往受到個性品質的影響。

  交往中,一個人熱情、誠實。高尚、正直、友好。討人喜歡,人們易於接受他而與之交往;相反,一個冷酷、虛偽、自私、奸詐、卑劣的人就會令人生厭,於是人們迴避他,疏遠他。對於一個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無中生有、嫉妒誹謗、搬弄是非的人和一個誠實正派、心誠意善的人,顯然人們傾向後者,更願意與之結交。可見,良好的個性品質易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不良的個性品質則會影響正常交往。但人們在性情、志趣等方面存在個性差異並不等於他們沒有共同之處。例如:有著共同文學愛好的兩個人,性格特點相左,但交往中如果以共同的文學愛好為基點,彼此產生心理上的共鳴,把彼此相左的性格特點放到交際的次要位置,求同存異,那麼交往雙方也會感到其樂融融,甚至會隨著彼此的相融而成為知己。如果雙方丟棄彼此的共同點在個性品質上去相互指責或計較,這不僅使交往雙方關係僵化,甚至會反目成仇。你看不慣別人,對別人不感興趣,別人也看不慣你,對你不感興趣。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夫·阿德勒說:導致雙方情感疏遠,情感疏遠就易產生隔閡。有了隔閡自然格格不入,於是你會愈感孤立,當然也得不到別人的關係與幫助,成為一個無關緊要的孤家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