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禮儀規範

  求職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求職的禮儀規範,才能讓自己成功的過關斬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1、遵時守信

  求職者一定要尊時守信,千萬不要遲到或毀約。遲到和毀約都是不尊重主考官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如果求職者有客觀原因不能如約按時到場應事先打個電話通知主考官,以免對方舊等。另一方已經遲到,不妨主動陳述原因,宜簡潔表達。這時必須的禮儀。

  2、放鬆心情

  許多求職者一到面試點就會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害怕自己思維紊亂,詞不達意,出現差錯,以致痛失良機。於是往往會因為緊張而出現心跳加快,面紅耳赤等情況。此時,應控制自己的呼吸節奏,努力調節,儘量達到最佳狀態後再面對招聘考官。

  3、以禮相待

  求職者在等候面試時,不要旁若無人,隨心所欲,對接待員熟視無睹,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對接待員要禮貌有加,也許接待員就是公司經理的祕書,辦公室的主任或人事單位的主管人。如果你目中無人,沒有禮貌,在決定是否錄用時,他們可能也有發言權,所以,你要給所有的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並非只是對面試的主考官。面試時,自覺講手機等關掉。

  4、入室敲門

  求職者進入面試室的時候,應先敲門,即使面試房間是虛掩的,也應先敲門,千萬別冒冒失失的推門就進,給人魯莽,無禮的感覺。

  敲門時要注意門聲的大小和敲門的速度。正確的是用右手的手指關節輕輕的敲三下,問一聲:我可以進來嗎?待聽到允許後再輕輕的推門進去。

  5、微笑示人

  求職者在踏入面試室的時候,應面露微笑,如果有多位考官,應面帶微笑的環視一下,以眼神向所有人致意。

  一般而言,陌生人在相互認識時,彼此會首先留意對方的面部,然後才是身體的其他部分。面帶真誠,自然,由衷的微笑,可以展示一個人的風度,風采。有利於求職者塑造自己的形象,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求職者與主考官相識之後,便要稍微收斂笑容,集中精神,平靜的面容有助於求職者面試成功。

  6、莫先伸手

  求職者進入面試室,行握手之禮,應是主考官先伸手,然後求職者單手相應,右手熱情相握。若求職者拒絕或忽視了主考官的握手,則是失禮。若非主考官主動先伸手,求職者勿切貿然伸手與主考官握手。

  7、請才入座

  求職者不要自己坐下,要等主考官請你就座時再入座。主考官叫你入座,求職者應該表示感謝,並坐在主考官指定的椅子上。如果椅子不舒適或正好面對陽光,求職者不得不眯著眼,那麼就最好提出來。

  8、遞物大方

  求職者求職時必須帶上個人簡歷,證件,介紹信或推薦信,面試時一定要保證不用翻找就能迅速取出所有資料。如果送上這些資料,應雙手奉上,表現得大方和謙遜。

  9、雙手遞物

  求職要帶上個人簡歷、證件、介紹信或推薦信等必要的求職資料。見面時,一定保讓不用翻找就能迅速取出所有需要的資料。如果要送上這些資料時,要把資料的文字正面對著考官,雙手奉上,說:“這是我的相關材料,請您過目。”表現很大方、得體和謙和。

  求職注意事項

  求職者在學習面試禮儀時應該首先了解面試本身的作用、面試的過程,然後準備相應的面試禮儀面試是成功求職的臨門一腳。求職者能否實現求職目標,關鍵的一步是與用人單位見面,與人事主管進行資訊交流,以便使人事主管確信求職者就是用人單位所需要的人才。面試是其他求職形式永遠無法代替的,因為在人與人的資訊交流形式中,面談是最有效的。在面談中,面試官對求職者的瞭解,語言交流只佔了30%的比例,眼神交流和麵試者的氣質、形象、身體語言佔了絕大部分,所以求職者在面試時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及談吐,而且要注意避免談話時做出很多下意識的小動作和姿態。

  求職技巧

  反其道而行之

  有一個廣告專業的大學生,找工作四處碰壁。怎樣才能把自己“推銷”出去呢?他考慮了很久。一天,他再次闖進那家旅遊公司的總經理辦公室。總經理一看又是前天來的那個小夥子,便生氣地說:“我再一次告訴你,我們的人已經足夠了,不需要新手。”“那麼你一定需要這個!”那個大學生邊說邊從包裡掏出一塊精製的匾額,上面寫著:“本公司名額已滿,暫不錄用。”總經理一看笑了起來,他很欣賞這個小夥子求職方法的新穎、獨特,便聘用了他,並委以重任。

  求職信的禮儀規範

  稱呼要得體

  稱呼要準確,要有禮貌。

  一般來說,收信人應該是單位裡有實權錄用你的人。要特別注意此人的姓名和職務,書寫要準確,萬萬馬虎不得。因為他們第一眼從信件中接觸到的就是稱呼。最初的印象如何,對於這份求職信件的最終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因而要慎重為之。因為求職信往往是首次交往,未必對用人單位有關人員的姓名熟悉,所以在求職信件中可以直接稱職務頭銜等,如“上海煤氣總公司負責人”、“國發公司經理”、“北京配件廠長”。求職信的目的在於求職,帶有“私”事公辦的意味,因而稱呼要求嚴肅謹慎,不可過分親見,以免給人以“套近乎”或者阿諛、唐突之嫌。當然禮貌性的致辭還是可以適當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