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化解尷尬的溝通技巧

  有時會因某些意外情況而使對方陷入尷尬境地,這時,在給對方提供“臺階”的時候,如果能採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時為對方面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那是最好不過的。這不僅幫助對方挽回面子,而且會使對方更加感激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丙吉做漢宣帝的丞相時,以善待下屬聞名。一次,丙吉外出,車伕喝得酩酊大醉,嘔吐不止,把車上的坐席都弄髒了,西曹主管痛罵車伕,並想辭退他,丙吉不同意,說:“日後,誰還敢收留他呢?”車伕非常感激,以後全心全意趕車,不再喝酒。

  有一次外出的時候,車伕看見驛站的騎手帶著紅色和白色兩個布袋,那是邊疆傳來的緊急文書。車伕猜想,邊境肯定發生了緊急事情,於是到驛站打探,得知敵人已經攻入雲中、代郡等地,於是立刻回來見丙吉,如實相告。

  正在此時,漢宣帝召見丞相和御史大夫,詢問邊郡情況。丙吉胸有成竹,侃侃而談,很快提出了可行的救援辦法,漢宣帝讚賞丙吉“憂邊思職”。

  其他大臣對丙吉十分欽佩,丙吉說:“這是車伕偶然打探到的訊息,使我提前有了準備。當初,他醉酒嘔吐,弄髒我的車座,我原諒了他,所以,他對我更加忠心,我才有今天的舉動。”

  丙吉沒有因為車伕的過失而懲罰他,“得饒人處且饒人”,並且想到車伕如果被辭退,日後的生活將難以為繼,這讓車伕感動不已。丙吉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果真贏來了回報:得到車伕報來的軍情後,提前做了準備,“胸有成竹”、“侃侃而談”,得到了皇帝“憂邊思職”的讚譽,以及同僚的欽佩。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如今,這句話已經成為人們處理人際關係的至理名言,指做事須留有餘地,別人犯了錯誤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能饒恕的地方就儘量饒恕。然而,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人一旦發現同事出了毛病、捅了婁子或拖了後腿,自己得了理,佔了勢,就氣勢洶洶,不可一世,一副吃人的樣子,令人望而生畏。

  要知道,一起工作的同事,特別是在同一部門、同一科室、負責同一項工作的同事,彼此有著緊密的關係,一個人的工作失誤可能直接影響別人的工作業績和收入,這時候造成失誤的人心裡一定非常難受,如果他的領導能將心比心,給他一些安慰:“沒關係,我們看看什麼環節出了問題,我們一起想想補救的措施。”這種與人為善的態度會使其感到安慰和溫暖。

  處處與人為敵,只能惹得狼煙四起,使自己四面受敵。在職場中,不讓別人丟面子,也算是處事的一大原則,也是為人的一種美德。那麼,應該如何做呢?

  ***1*** 不揭別人的痛處。

  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儘量避免觸及對方所忌諱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心理學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意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面前曝光,一旦被曝光,就會難堪或憤怒。

  ***2*** 別讓別人下不了臺,得饒人處且饒人。

  我們不但要儘量避免因自己的不慎造成別人下不了臺,而且要學會在對方不好下臺時,巧妙及時地為其提供一個“臺階”。在給人“臺階”的時候,要不露聲色,既能令當事者體面地“下臺階”,又要儘量不使在場的旁人覺察,這才是最巧妙的“臺階”。

  ***3*** 不讓對方輸得太慘。

  與人共事正像一盤象棋,只有那些閱歷不深的年輕人,才會連贏對方七八盤,眼見對方已漲紅了臉、抬不起頭來,還一個勁地喊殺。假如你在工作上勝人一籌,不妨在其他別的方面讓人一把;假如你在工作的某個方面有絕對權威,不妨在其他方面多聽聽他人的意見,反正你不可能把什麼事都包下來。即使你能幹,精力也不允許,何必要處處壓人一頭呢?如果你搞得別人一點自信也沒有,就沒有人願意跟你合作了。

  ***4*** 不要揪著別人的小辮子不放。

  在職場中誰都可能不小心弄出點小失誤,比如唸了錯別字,講了外行話,記錯了對方的姓名、職業,禮節有些失當等等。當我們發現對方出現這類情況時,只要無關大雅,就不必對此大加張揚,故意搞得人人皆知;更不必抱著譏諷的態度,小題大做,拿人家的失誤在眾人面前取樂。因為這樣做不但會使對方難堪,使他對你產生反感或報復心,而且也有損你的職業形象,容易使別人覺得你為人刻薄,從而對你敬而遠之,產生了戒心。

  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一句幽默的語言往往能使雙方在笑聲中相互諒解和愉悅,也往往能不露聲色的讓對方擺脫窘境。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工作著就不可避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誤。如果你是領導,你的下屬犯有同樣型別的錯誤,你會如何處理呢?有沒有喬軍對下屬、老總對喬軍這種寬廣的胸懷和得饒人處且饒人的智慧呢?

  “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是緩和與同事矛盾的最基本的原則。同事如果做錯了一些小事,不必斤斤計較,動輒責罵訓斥只會把你們之間的關係弄僵。相反,對同事給予寬容,在得罪你的同事出現困難時,也要真誠地幫助他。“饒人”可以讓對方更好地認識過錯,實際上等於給對方提供了改過的機會,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幫助、教育,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得饒人處且饒人”是一種寬容大度,是一種交際美德,是一種人生智慧。《增廣賢文》有言:“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如此看來,得理不饒人就是一種愚昧、沒有修養的表現了。在職場中,多給人臺階下,多放人過關,多與人為善,不爭一日之短長,不爭一言之褒貶。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和諧的職場生態圈。

  [職場溝通寶典]

  寬容是人際關係的“粘合劑”和“潤滑液”。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因為我們在給了別人一個機會的同時,也是在給了自己一個機會。

  1.寬容別人,要有“健忘習慣”。 誰都有難言的痛苦或傷疤,尤其是在職場之中,很少有人願意主動示人。如果對同事耿耿於懷,便用揭傷疤的方式去對待同事,這是一種小肚雞腸的行為,惹人反感。所以,對待同事諸多祕而不宣的事情,你還是害一下“健忘症”才好,忘記昨日的是非,忘記別人先前對自己的指責和謾罵,職場溝通才會有陽光,人際交往才會有歡樂。

  2.自我忍耐,是瀟灑的寬容。 “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穀粒。” 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難得人世走一遭,瀟灑最重要。同事的批評、朋友的誤解,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唯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寬厚待人,容納非議,你的職業天地自然會寬闊無邊。

  3. 寬容需要限度,不能無度。 寬容,若斤斤計較,寸土必爭,不善於體諒他人,勢必會影響和阻礙職場溝通的順利進行。別人若傷害了你,你給別人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甚至一笑而過,這並不意味著你無原則地去忍讓,對方可以不再承擔應有的責任。要知道,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承擔自身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所以,你的寬容應是有節制的,如若不然,對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既害了他,也容易給你帶來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