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花語是什麼意思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主產於閩粵、川、江浙等省的佛手,其中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被稱為“果中之仙品,那你知道它的花語嗎?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各位客官喜歡!

  佛手的花語

  佛手花的花語是:多福多壽。

  佛手被稱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稱“金佛手”。

  象徵意義

  佛手是一種開頭奇特的柑橘果實,果實有裂紋如拳,或開張如手指,所以通稱為“佛手”。佛手能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香味,持久不散,因此人們常常將它放在房間中。

  佛手是佛的象徵之一,以前就有人把畫有水仙和佛手的圖案標為“學仙學佛”,這是一種吉祥圖案。佛能給人間帶來無限幸福,佛手也能使人們吉祥如意。

  佛手的“佛”與“福”諧音,所以佛手一個吉祥意義是祝福。一幅畫著特大的桃子、石榴與佛手的畫,其吉祥意義是祈祝“三多”,“三多”是指多福多壽多子。其中,桃象徵長壽,佛手象徵幸福,石榴因子多而象徵多子。佛手與蝴蝶畫在一起,其吉祥意義是祈祝長壽,活到八十歲,因為“蝶”與“耋”同音。

  佛手的形態特徵

  枝

  佛手是香櫞的變種之一。是不規則分枝的灌木或小喬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紅色,莖枝多刺,刺長達4釐米。

  葉

  佛手為單葉,稀兼有單身複葉,則有關節,但無翼葉;葉柄短,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釐米,寬3-6釐米,或有更大,頂部圓或鈍,稀短尖,葉緣有淺鈍裂齒。

  花

  佛手的總狀花序有花達12朵,有時兼有腋生單花;花兩性,有單性花趨向,則雌蕊退化;花瓣5片,長1.5-2釐米;雄蕊30-50枚;花柱粗長,柱頭頭狀。子房在花住脫落後即行分裂,在果的發育過程中成為手指狀肉條。

  果

  佛手的果實手指狀肉條形,重可達2000克,果皮淡黃色,粗糙,果皮甚厚,難剝離,內皮白色或略淡黃色,棉質,鬆軟,瓢囊10-15瓣,果肉無色,近於透明或淡乳黃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氣;種子小,平滑,子葉乳白色,多或單胚。通常無種子。

  佛手的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佛手的生態習性

  佛手為熱帶、亞熱帶植物,喜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佛手-原植物不耐嚴寒、怕冰霜及乾旱,耐陰,耐瘠,耐澇。以雨量充足.冬季無冰凍的地區栽培為宜。最適生長溫度22~24℃,越冬溫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mm最適宜,年日照時數1200~1800小時為宜。適合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長。

  在廣東省主產區的高要市及德慶縣,年平均氣溫22℃,最冷月的1月平均氣溫為13.2℃,極端最低氣溫為-1℃,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28.6℃,年平均降水量為1600mm左右,全年日照時數為1815小時。在排水良好、肥沃的稻田,土壤呈微酸性,生長良好,產量較高、較穩。

  佛手喜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緩坡,土厚約30cm,微酸性,沙壤,排水良好,較肥沃處。

  佛手的栽培技術

  佛手施肥應根據樹齡大小、生長好差而定。一般頭3年在3~8月每月宜施一次速效有機肥;進入盛果期後一年可追肥3次,分別在花前、幼果期和採果後及時施入麩餅、堆肥、人畜糞尿並加入磷鉀肥或複合肥,尤其要注意施好冬肥。

  佛手在未進入結果期應施好攻梢肥:即在發春梢、夏梢、佛手秋梢前10天施一次速效化肥及農家肥,一般每株施尿素約30g,磷肥100g與5kg雞牛糞拌勻後,結合中耕除草,開挖寬30cm,深25cm的環狀溝施下,覆土蓋嚴。9月份後不能施肥,防止晚秋梢徒長。佛手種後第二年就可進入結果期,可連續收果30年左右。每年應施肥四次,第一次花前肥,宜在3月中旬施下,每株施腐熟人糞尿5kg;第二次在開花盛期,需肥量較大,每株施腐熟雞牛糞5kg、尿素150g;第三次在“小暑”前後施壯果肥,重施磷鉀肥,以促進果實的膨大提高產量,每株施複合肥1公斤與腐熟雞牛糞5kg混合施下,同時用100g磷酸二氫鉀兌水50kg噴施一次葉面肥,對促進樹勢旺盛及果實膨大十分有利。第四次施採果肥;9~10月份採果後,在植株的兩邊沿樹冠滴水線開挖寬40cm,深40cm的對稱溝,每株施腐熟雞牛糞10kg,複合肥1kg與混合後回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