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什麼食物有效去燥

  秋燥帶給人們的影響可不少:口乾、咽乾、面板乾燥,飲食調理需滋陰潤燥,那麼秋天應該吃什麼去燥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秋天去燥食物

  1、荸薺

  《本草綱目》記載荸薺“主消渴痺熱,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清熱、解毒、去燥。”荸薺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止渴、利溼化痰、溫中益氣、清風解毒等功效,可用於陰虛火旺、肺熱咳嗽、疲積、目赤、咽喉腫痛等病。

  2、牛奶

  牛奶中的鐵、銅和維生素A有美容作用,能改善面板細胞活性,有延緩面板衰老、增強面板張力、消除小皺紋等功效。秋燥造成的面板乾燥,可以多飲牛奶,補益氣血、滋潤面板。

  3、銀耳

  銀耳又稱為“窮人的燕窩”,燕窩雖補,卻價格昂貴。銀耳無論顏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窩相似,價格便宜,所以稱為窮人的燕窩。燕窩太補易上火,銀耳為涼補有潤燥的作用。燥氣和火氣對人體不利,去火、去燥吃銀耳最有效。

  4、藕

  藕是東方蔬菜之王,清熱疏鬱,滋陰潤燥。富含多酚類物質,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可抗衰老。蓮藕好吃,而且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榨汁可以清涼潤燥,熟煮可以養胃補脾。

  5、甘蔗

  中醫認為,甘蔗入肺、胃二經,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補肺益胃的特殊效果。甘蔗可治療因熱病引起的傷津,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引發的咳嗽氣喘。

  6、蜂蜜

  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功能等作用,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因此,在秋天常服用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對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7、百合

  百合含有澱粉、蛋白質、鈣、磷等營養成分,具有潤肺止咳、清脾除溼、補中益氣、清心安神的功效。煮熟後的百合略帶苦味,但細細品來,則苦味變甜,甜而生津。

  8、胡蘿蔔

  因胡蘿蔔中含有胡蘿蔔素,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於面板乾燥、口脣乾裂者食用。可將胡蘿蔔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

  9、石榴

  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乾、煩渴不休者,可做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秋天去燥養生茶

  1、烏龍茶

  經常喝茶的人都知道夏夏喝綠茶,秋天適合喝青茶,黑茶冬天喝最適合,夏天喝綠茶能夠緩解夏困。夏天喝綠茶能清熱解毒、降低血脂。烏龍茶介於綠茶、紅茶之間,茶性平和,而且不寒不溫,適合秋天飲用。

  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茶,幾乎不含維他命C,卻富含鐵、鈣等礦物質,含有促進消化酶和分解脂肪的成分,可抑制脂肪的吸收,並使多餘的糖分難於轉化成脂肪。由此,人們賦予了烏龍茶“負熱量飲料”的美名。長期飲用,不僅能降低膽固醇,而且有助於人減肥和健美。

  泡烏龍茶最好用專業的紫砂壺或蓋碗杯,並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後加蓋。泡烏龍茶時邊上要有個煮水壺,水開了馬上衝,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潤一下,然後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烏龍茶可沖泡多次,品質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2、菊花茶

  九月份已經到來,正是菊花新鮮上市的季節,雖然秋季已經到來,但是還留有幾分暖意,這個時候喝點菊花茶清熱下火是在合適不過了。菊花富含維生素A,是保護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質,也是中醫治療各種眼疾的良藥。所以菊花茶有很好的護眼功效,在乾燥的秋季飲用還有滋潤清熱的功效。菊花茶能讓人頭腦清醒、雙目明亮,特別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乾澀有較好的療效。經常覺得眼睛乾澀的人,尤其是常使用電腦的人,不妨多喝些菊花茶。

  雖然菊花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是也不能“貪杯”。最好不要連續五天飲用,每次飲用最好五朵為宜,一般沖泡五至七次就可以了。有些人喜歡在菊花茶中新增一些冰糖或蜂蜜,這樣喝起來會更加清甜一些。專家認為,加適量的冰糖或者蜂蜜調節口味是可以的,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偏高的患者而言,儘量不要新增。此外,脾胃虛弱的人群最好也不要加糖,過甜的茶容易導致口發酸並且唾液增多,容易出現不適的現象。

  菊花茶除了直接用沸水泡飲之外,還可以和一些食材搭配,口感不同之餘還可以獲得不同的保健功效。菊花茶搭配山楂,有助於消脂降壓,肥胖症或者高血壓的患者可以多飲用。菊花搭配金銀花,有助於防止風熱感冒及咽喉腫痛。菊花搭配枸杞,清肝明目,適合熬夜學習的學生白領一族。

  秋天去燥按摩穴位

  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熱症、上火的剋星。如果你有口臭、便祕、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

  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祕、發熱、口乾,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來消消火。

  這個穴位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沒有固定的次數,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由於它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比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

  具體的做法: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看過秋天去燥食物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