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揉腹部養生功效
現在人們的養生意識越來越強,很多人都會通過各種手段來進行養生保健。按揉腹部究竟都有哪些養生功效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按揉腹部的養生功效,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按揉腹部的養生功效
一、促進腸蠕動,消除便祕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明顯地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從而起到促進排便的作用,從而預防和消除便祕,對老年人尤其需要。
二、腹部按揉利於減肥
因為按揉腹部能刺激末梢神經,通過輕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細血管暢通,促進脂肪消耗,收到滿意的減肥效果。
三、睡前按揉有助睡眠
在睡覺之前進行揉腹可以使人輕鬆,有助於睡眠。另外對於那些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可以起到平息肝火的作用,使人情緒穩定,達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四、揉腹防胃、十二指腸潰瘍病
每天早、中、晚飯後各揉腹l次,每次約揉5分鐘,可達到輔助治療潰瘍病的目的。因為胃潰瘍病的發生與胃酸分泌過多有關。經常揉腹,可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過量分泌,防治潰瘍病。
五、慢性肝炎
每天早、晚堅持揉腹,則舒肝解鬱、調理脾胃,可解除肝區隱痛、腹脹不適、食慾不振等。
六、手術後腸粘連
患者在傷口完全癒合後,進行自我腹部摩擦,可防手術後腸粘連的發生。一般應在每天早晨起床前、上午10點、下午3點鐘和每晚睡前各揉1次。揉腹能促使腸道蠕動,有利於區域性組織對手術後滲出液吸收。
揉腹的方法
揉腹一般建議在夜間睡覺之前或者是早上起床的時候進行。排空小便,把雙手洗乾淨,然後仰臥,雙膝屈曲,全身放輕鬆。用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是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之後換方向再按揉50次就可以了。
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恆,一定會收到明顯的健身效果。
三線按摩法的方法
三線:左胸至肚臍;心口至肚臍;右胸到肚臍。
手法:站立或仰臥,全身放鬆,兩隻手首尾重疊貼於腹部,分別沿上述三條線緩緩下推。每條線連續做三次再按下一條線,直至腹部發熱為好。
提醒:動作要緩和,呼吸要自然,力度要適中,可以解開衣服也可以和衣按摩。
按摩前最好排空小便,進食過飽時不要馬上進行,區域性面板感染者、腹腔內急性炎症患者以及腹部腫瘤患者也不宜進行。
小腹最易招寒氣,每天揉腹滋陰培陽
中醫認為寒痛多見於身之前,腹部就處於身前,腹寒就是常見的一種情況。腹寒有益在女性朋友身上發生的機率會更高,給女性的健康、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那麼出現腹寒,我們該如何調理呢?下面中醫就為大家介紹溫暖腹部的實用方法。
腹寒給女人帶來的傷害
胃寒
女人靠血養,血是脾胃“消化”所吃的食物轉化而來。
其實“消”和“化”兩者是不一樣的,“消”如同冰塊溶解成水,食物通過胃磨成乳糜狀;“化”才是將乳糜狀食物轉化成營養物質血,這個過程如同水加熱變成氣,整個“化”在小腸中進行,並且靠消化酶才能完成。而消化酶對溫度非常敏感,胃寒腹腔溫度一低,酶就怠工了,食物沒有酶高效率作用難以轉化,很多女性經常困惑吃得多吃得好,不見補正為此。
宮寒
“女人十有九寒”,有婦科疾病或者子宮卵巢囊腫、痛經的女人,通常都是下腹部溫度較低,中醫裡稱之為宮寒。
腹部有很多重要經脈如脾胃經、肝腎經穿過,任衝督三脈起於腹腔內,腹腔、盆腔內的血液占人體血流的70%左右、彈性小,流到這裡血液速度都減慢,女人腹溫低,腹部經脈氣血瘀滯不通,血液流速會更加慢,毒素清理速度自然變慢,毒素淤積成為女人身體最大的傷害。
子宮是孕育生命地方,如果長期毒素淤積無法代謝出去,就如一個堆滿垃圾的荒蕪野地,不但難懷孕,即便懷了,孩子也容易生病。另外直腸、結腸也在盆腔內,血液瘀滯,會形成頑固性便祕。
女人學會腹部保溫,比做任何昂貴抗衰療法都來得簡單、根本。因此,對於女人來說,一生的保養課題就是要“熱”養腹部。
如何堅持按揉腹部
每週拍腹排毒
在肚臍兩邊脂肪最豐厚的地方,或者摁上去有脂肪結塊的地方,用雙手手掌連續稍用力拍打10分鐘,大多數人都能拍出紅、紫、青、黑等不同顏色的痧,這就是內在寒溼火毒的瘀滯,拍完以後馬上喝一杯溫水,加速排毒,每週拍打一次,連續拍打幾次以後會發現出現的痧斑逐漸減少,到最後基本上不會再出,這樣便是起到祛病養生效果了。
每天揉腹
小腹是寒氣最愛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養生很關鍵。經常以手心的勞宮穴去按摩小腹至發熱,可以養元補氣,滋陰培陽,所以要養成揉小腹習慣,每天的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逆時針,後順時針,最低以36圈起,或36的倍數,揉的力度要適中。
天樞穴能通腸道、排宿便。腸道通,自然脂肪不會堆積,所以這麼好的穴位一定要多去敲一敲,這個穴位在肚臍兩旁,旁開三個手指的位置,每天至少兩個時間段去敲打,五到十分鐘,敲打至小腹發熱為止,胃氣盛,大腸通,自然脂肪能順暢代謝。
除了揉腹外,人們還應經常捏揉手指頭以疏通經絡,保健養生。另外,還要按摩足部或身體其他部位,以強體養生、祛病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