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防止向日葵空殼技術

  向日葵是異花授粉作物,防止向日葵空殼,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向日葵空殼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向日葵加強水肥管理

  向日葵是喜肥水的作物。水肥條件的優劣對降低向日葵的空殼率,提高產量有密切的關係。試驗證明,肥水充足的向日葵空殼率僅為3.5%~5%。

  1、合理利用自然降水是降低空殼率的有效途徑。向日葵抗旱適應性較強,但從生育期來看仍是一種需水較多的作物。蒸騰係數較大,是禾穀類作物的2~3倍。種子吸收的水分約等於本身重量的56%時,才能發芽。而且,在葵盤形成至終花期的25~30天中,需水最多,佔一生的2/3以上。此時期缺水,就會嚴重減產,空殼秕粒增多。試驗證明,在乾旱地區此時灌溉比不灌溉降低空殼率1~1.5倍。

  但是,在缺乏灌溉條件的半乾旱地區,主要是靠自然降雨來滿足向日葵生育期的需水要求。這裡就有一個如何使需水較多的現蕾開花灌漿期同自然降雨高峰期相吻合的問題。選擇適宜的品種型別,確定最佳播種期是解決這個矛盾的核心。如建平縣在降雨量300~500毫米,70%的降雨集中在6~8月份,經常發生春旱、秋旱。根據葵花前後期需水少,中期需水較多的需水特點和本地降雨規律,宜選擇中早熟或中熟品種在5月10~15日播種,早熟品種在5月20~25日播種。只要抓住春苗,乾旱少雨利於蹲苗,使苗長的壯實。而需水量佔一生中的60%~70%的花盤形成、開花、灌漿期正值6~8月份雨季高峰,有利於花盤發育,花器官的形成,減少空秕粒。但雨水過多也會影授粉,增加病害的蔓延。

  2、科學施肥是降低空殼的有效措施。向日葵是喜肥作物,植株高大,需肥較多,每生產100公斤籽粒需消耗純氮4.4~6.5公斤,純磷1.5~2.5公斤,純鉀6~18公斤,比禾穀類作物多1~2倍。而且,各生育階段對肥粒的攝取是不均衡的,出苗到開花期需肥較多。肥料不足不僅對植株發育不利,而且對花器官的形成和發育有直接影響,特別是花盤中心部位空秕粒有所增加,空殼率高達40.1%。

  向日葵從出苗到開花期需肥量較大。需氮、磷、鉀量分別佔一生中的67%、54%和66%。所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應重施種肥,以保證充足的養分供應,為降低空秕率奠定基礎。一般每畝施有機肥4000~5000公斤做基肥,磷酸二銨20公斤,尿素10公斤,硝酸鉀10公斤作種肥,結合踩格子播種垵施或穴施。當葉片展開8~10片時,即花盤原始體開始分化時,每畝追施尿素2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硝酸鉀5公斤。試驗證明,此時追肥能保證生育前期對養分的需求,促進小花分化,增加小花數19%~44%,提高產量25%~44.4%,減少空殼率。

  3、人工打杈是減少養分分散的好辦法。向日葵具有分枝特點,特別是食用型品種更為明顯的,每個葉腋都能長出分枝,開成花盤。分枝消耗養分。盤小籽秕,同時,使主莖花盤變小,空秕粒增加,產量下降。為避免養分消耗,保證主莖花盤生產應在分枝芽剛一露頭及時打去。試驗證明,人工打杈空殼率在8%以下,而不打杈的為41%。

  向日葵加強昆蟲授粉

  向日葵是蟲媒花粉作物,蜜蜂授粉的效果極為顯著。原蘇聯對昆蟲授粉進行的試驗證明,有蜜蜂的和其他昆蟲授粉的植株空殼為14.8%;無蜜蜂只有少量昆蟲授粉的空殼為59.8%;而無蜜蜂無昆蟲的自然授粉情況下空殼為85.8%。由此看來,發展養蜂業,利用蜜蜂授粉對提高向日葵產量、減少空殼率是大好處的。試驗證明,每5畝葵花田放一箱蜜蜂,結實率在95%以上,增產10%~20%。

  向日葵人工輔助授粉

  在昆蟲和蜜蜂不足的情況下,人工輔助授粉是提高結實率的有效辦法。向日葵開花後,花粉的生活力、沒有授粉的柱頭受精力均能保持10天。花粉受精力最強的時期在開花最初2~3天內,因此,應在向日葵進入開花期***全田70%植株開花***2~3天,進行第一次人工輔助授粉。

  以後每隔3~4天授一次,共授粉2~3次。授粉時間最好在上午露水落下去之後進行,到午前11時結束。如果上午進行不完,可在下午3時以後進行。早晨有露水,花粉成團影響授粉效果;中午天熱,花粉生活力弱,效果也不好。

  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最好用10釐米直徑的圓紙殼或木板,上面墊上一層棉花,再蒙上紗布,在背面對角紮起來,做成與花盤大小相近的“粉撲子”。授粉時一手握住向日葵花盤頸,另一手用粉撲子的正面輕輕接觸花盤,用力不要過大,以免損傷雌蕊的柱頭,使雄蕊的花粉粒粘在粉撲上,然後將粉撲子以同樣的辦法接觸另一個花盤,即進行了授粉。授粉時要注意把新鮮的花粉授在正在開花的小花上。授粉株數越多,粉撲子上粘的混合花粉越多,選擇授粉的機會就越多,授粉的效果就越好。據試驗證明,人工輔助授粉3次,向日葵空殼率僅為37%,而未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的空殼率竟達61%。原蘇聯試驗證明,人工輔助授粉比沒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的增產8.6%。在無蜜蜂的地區,人工輔助授粉的效果最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