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和腎之間的關係_骨骼和腎的聯絡

  人體的骨骼和腎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當骨頭痛時,要注意腎病的發生了。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骨頭和腎之間的關係的內容介紹,歡迎閱讀!

  骨頭和腎臟的關係

  中醫學有腎主骨的理論,腎與骨的生理病理關係密切,傳統醫學有很詳細的理論性記載,認為腎所藏的精,所主的液可以化生骨髓,骨髓可以滋養骨骼,骨骼得到髓的滋養而堅強有力。骨的生長髮育、修復的強弱與腎的功能息息相關。

  現代醫學研究,腎臟的功能不是為了造尿,腎臟是調節細胞的環境穩定性的卓越器官,尿既調節了內環境的體積又調節著它的成分。尿是在調節體內複雜變化過程中廢棄的剩餘物,腎臟可影響內分泌、免疫調節、生殖、鈣、磷代謝、部分造血及中樞神經系統等的功能。

  所以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如果腎功能異常,將影響鈣、磷的代謝,從而影響著骨的生長和發育。腎功能正常時,腎小管能重新吸收原尿中的鈣99%,原尿中的磷90%,並排出一定數量的鈣和磷,以保持血鈣和血磷的相對恆定,有利於骨發育直接進行。

  因此,老妖認為,中醫的腎與骨,在現代醫學中已得到解釋和證實,我們應該積極地以現代醫學的發展成果來豐富中醫理論,同時也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去研究和發現人體各器官組織之間尚未發現的有機聯絡,從整體制約的巨集觀出發平衡機體各器官各組織之間的協調關係。

  傳統醫學在長期臨床實踐以腎主骨的理論指導下,認為骨疾多腎氣虛,治骨要補腎成了治療骨骼疾病的一條重要途徑,現代醫學也研究證明了治骨為什麼要補腎的理論依據。如補腎藥對骨骼的組織結構具有明顯的影響,可加強其成骨細胞的活性,能增加成骨細胞的數量。

  補腎藥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功能,維持體內免疫功能的相對穩定,尤其是提高了非特異性免疫力。內分泌系統對骨骼的生長、發育和修復有密切關係,特別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和性激素,直接影響到骨骼的生長和修復。慢性骨炎要補腎,常用的處方為豬腰子加鹼。但是那種鹼的味道大家很難以接受,所以隔水蒸腰子湯少鹽,這樣的方式還是具有進補的功能的

  慢性骨炎由諸多錯綜複雜的因素引起了機體生理病理變化,直接影響到重要器官,肝、腎、脾、胃、腸氣化功能,補腎藥在臨床上的應用,直接推動了這些臟器奮發向上以正常履行其職的力量。補腎藥又緩解因制動引起的全身性脫鈣和患部被細菌作用後因迴圈障礙引起區域性的破壞性失鈣,治骨要先培扶***的理論先進也普遍被醫學界所認識和接受

  腎與骨骼的關係

  中醫認為健骨需健腎,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精之來源先天,後天之分,先天之精來源父精母血,有生命遺傳之屬性,是生長髮育和生殖的物質基礎。後天之精來源天地之精華,包括空氣、水、五穀食物,經過胃的消納和脾的運化,轉輸到五臟六腑,成為臟腑之精,維持生命能量需要,生理功能需求,是促進機體生長,發育,生殖的基本物質。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來源不同,但都藏於腎,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在腎中密切結合而成為腎精。

  先天之精為後天之精產生的物質基礎,後天之精源源不斷地產生,又充養和培育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只有得到後天之精的補充和滋養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後天之精也只有得道先天之精的活力資助,才能源源不斷的運化。先天生後天,後天養先天,腎為先天之本,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臟腑之精充盛,腎精的生成,貯藏和代謝才能正常。腎藏精,精化為氣,通過經絡,佈散全身。

  腎中精氣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兩個方面: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有論及:在生長髮育期,女子“三七”二十一歲到“四七”二十八歲左右;男子“三八”二十四歲到“四八”三十二歲左右。成骨大於破骨,骨量增多,骨增長變粗,直至骨骺板完全骨化,長骨即不再增長。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時

  下。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狀。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腦衰少,天癸竭。

  男子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洩。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狀。五八,腎氣衰,發墮齒稿。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斑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這段論述明確的指出了機體生、長、壯、老,己的自然規律,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對,機體的齒,骨,發的生長狀態是觀察腎中精氣的徵候,是判斷機體生長髮育狀況和衰老程度的客觀標誌。

  腎主骨生髓,其華在發,“發是腎之苗”,腎主骨生髓,是指腎精具有促進骨骼生長髮育和滋生骨髓,腦髓和脊髓的作用。“腎生骨髓”是指腎藏精,精生髓,髓居於骨腔之中,以滋養骨骼。腎中精氣充盈,骨髓生化有源,則骨髓,腦髓,脊髓得以充養,髓得所養,腦的發育就健全,就能發揮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骨骼得到髓的滋養,才能堅固有力。反之,腎中精氣不足,骨髓生化無源,不能營養骨髓,髓海亦失養,出現頭昏乏力或骨骼脆弱無力,甚或發育不全,如小兒發育遲緩,囟門遲閉,佝僂失形,骨痿無力,不耐久立和勞傷,或容易發生骨折,或常出現腰膝痠軟,步履不穩等症。

  “齒為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但也由腎中所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鬆動,甚至早期脫落,小兒則牙齒生長遲緩。

  腎藏精,精又能化血,血以養髮,腎精足則血旺,血旺則毛髮黑而潤澤,故說“其華在發”因發又能反映腎精的盛衰故又間接地反映骨骼強狀與否的狀態。因此,從中醫臓象學角度認識到骨骼養護必須遵循:健骨需健腎,腎精充足,骨亦健壯。

  綜觀所述,無論從中醫的藏象學說對腎主骨生髓的解析還是從西醫的解剖學到組織細胞學的角度,對骨骼系統的論述,都指出骨骼系統在機體生理功能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骨骼系統在肌肉韌帶的共同作用下,除了承受人體自身重力,還要承擔重力、收縮力、延伸力、擴充套件力、彈跳力、暴發力、衝擊力等。一切生理力學,骨骼系統包括骨所組成的髗腔、胸腔、腹腔、盆腔同時還要容納、懸系、保護腦組織,五臟六腑等全部器官系統。骨骼系統還保持人體特定的優美身材,適應多彩的活動和運動。骨骼的健康直接關係到每個人的自由活動和生活質量。

  中醫藥文化在華夏大地上有五千多年以上的歷史,中醫對骨骼全面的認知,在兩千多年的古典醫學鉅著《黃帝內經》中早就有詳細的表述。《黃帝內經》指出,腎不僅藏精主水,且生髓養骨,如書中多處所提:“腎生髓………在體為骨”、“腎主身之骨髓”、“腎主骨和主生殖”等論述,認為腎主骨,骨的生長,發育,強弱和退化與腎的功能息息相關,骨的生理,病理直接受腎的功能影響。

  現代科學家通過一系列動物實驗,採用來自骨組織影象分析技術研究,也得出,中醫所說的腎功能,其中性活力水平下降對骨骼影響,並且直接會引起骨組織結構改變。同時中醫補腎的藥物,對促進骨折和對骨質疏鬆的治療作用同樣非常明顯,這一切結果表明腎功能和性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量丟失,關節軟骨變性。這是源於主骨和主生殖的腎功能降低,性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抑制因素減少,骨吸收活動增強,骨形成相對不足,從而使骨質疏鬆,骨折癒合遲緩。正是源於此某些中藥製劑在改善腎功能的基礎上,對骨骼組織結構具有明顯的影響,可加強成骨細胞的活性,增加成骨細胞數量,縮短吸收週期,從而使因腎功能和性激素分泌水平下降而誘發的骨結構改變趨於正常狀態,即成骨與破骨細胞數量及活力達到動態平衡的穩定,同樣也保持了骨量的穩定,進一步加快對膠原蛋白的吸納,促進膠原蛋白的與鈣離子的結合速度,促進了骨形成的速度和質量,礦物質***主要是鈣離子結合的無機鹽***沉積率的提高又促進了骨量的增長。因此,中醫的腎為先天之本,主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機能,與骨骼成因健康狀態密不可分並且得到了驗證

  骨頭痛應該要注意腎病

  骨頭痛,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看骨科,可是你不知道,腎病和骨頭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實際上腎病也可能會引起骨骼問題。專家表示,腎臟除了有生成尿液、維持人體水平衡、排出人體的代謝物和有毒物質的重要功能外,也有內分泌功能。腎臟分泌的促紅細胞生成素能促進骨髓造血,腎臟生成的維生素D能調節人體的鈣磷代謝,以維持骨骼的正常結構和功能。所以腎臟出了問題,就可能影響到骨骼。因此,我們要是遇見了不明原因就發生骨痛、骨折的患者,首先肯定是要讓他們去骨科接受檢查,但如果排除了骨科相關問題的可能,那麼一定得查下腎臟。

  痛風、尿酸高的人群要小心

  據瞭解,由腎病引起骨骼問題最常見的就是痛風、尿酸高的人群,一方面尿酸會沉積在腎臟裡,使腎功能受損;另一方面還會影響到關節,引起關節紅腫、疼痛。一些慢性腎病患者,因為腎病問題,導致體內的鈣、磷及維生素D的代謝發生紊亂,刺激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引起骨痛、骨質疏鬆等腎性骨病。而且一般發生腎性骨病時,患者的腎病就已經不輕了。

  因此,不明原因發生骨痛、骨折的患者,首先要去骨科接受檢查,如果排除了骨科疾病,那麼一定要查一查腎臟。

  腎病其它症狀:貧血、高血壓、面板瘙癢

  其實除了骨科會出現問題外,腎病還能引起其他部位、系統的疾病症狀,專家舉例道,比如高血壓,近60%的腎臟病患者會表現血壓升高,而高血壓本身又可能傷腎,所以每個初診高血壓的人都應該檢查是否存在腎臟病變。貧血、出血也是腎病晚期的常見表現。還有面板瘙癢這種小問題,也不能太大意。

  專家建議,成人應該每年檢查一次尿常規和腎功能。平時,要觀察尿液的顏色,如果尿液顏色突然變深、變紅都要注意,尤其是如果剛剛感冒或者腹瀉過,又出現小便顏色變紅,那很可能是感染後發生IgA腎病的表現。此外,除了尿液變化、骨頭疼外,浮腫、食慾差、面板瘙癢、對稱性面板出血點、貧血、腰痛、血壓升高等等都是腎功能不好的表現,發現後應該立即就醫。


骨頭和腎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