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有哪些禁忌

  祭祀是指祭神、祭祖,根據宗教或者社會習俗的要求進行的具有象徵意義的一系列行動或儀式。那麼,呢?

  1.祭時禁忌 人死埋葬之後,回到家中要立即給家神上祭,以安慰亡靈。漢族舊進墓祭新死者,一般於春季的第一個戊寅日前。後世祭祀死去的祖先,有了俗定的時日,一般在年節,清明、七月半、忌日等日子。

  初喪時的祭祀又多以七數為期,逢七必祭。但在家中祭祀祖宗的,虔誠者可早晚隨時祭典,關鍵的地,祭祀一定要遵從時日,而且要持之以恆。如果三天打魚,壞人天晒網,對祖靈想起來了就祭祀一番,想不起來就不祭,那是會得罪祖靈的,是對祖靈的不恭敬,不篤誠。祖靈肯定是要怪罪的。至少,當你真正有了宗法觀念的時候,再求祖宗靈魂保佑,祖靈是不會應允的。不但祭祀要及時,而且還必須做到祭祀準時。在忌日、時節裡拜饗祭祖,俗以為不能推遲時日,如果移前幾天,還可通融,但拖後三天舉行則萬萬不可。否則,祖上等了三天,還見不到有吃的有喝的供上來,便會對兒孫們失望,往往會嘆口冷氣而去。這口冷氣,是"窮氣"。家,便可能就要被這口冷氣嘆窮了的。

  七七之祭典,也有許多講究。河南、山東、浙江等地都忌諱"四七"到墳上去祭祀,大約是忌諱"四七"與"死七"相諧音的緣故。河南等地還有祭七避子嗣的風俗。如果死者有子一人,則一七不祭;有子二人,則二七不祭;有子三人則三七不祭,直至五七為滿。否則對子孫不利。山東一帶還有"犯七"之說。是講逢七祭之日。正好趕上農曆的初七、十七、廿七等明七,或撞上農曆十四、二十一、二十八等暗七的日子。俗以為這是不吉利的,必須在祭祀時,往墳上插一白旗,以驅趕邪惡,避開諱忌。清明是很重要的祭典日,這一天不管如何忙,都必須上祖墳祭祀。總之祭祀必須經常保持和遵守時日,否則就不能達到祭祀的目的,而且還會受到宗法觀念懲罰。

  2.祭者禁忌 參加祭祀的人是有所禁約的。許多民族,例如彝族、苗族、怒族、葉車族、傣族、佤族、哈尼族、鄂倫春族、漢族等都有禁忌女人蔘加祭祀祖靈的儀式。祠祭不準女人進祠堂,墓祭不許女人上墳山。俗以為女人上墳祭祀死去的祖先,意味著家中無男子,會招致絕子絕孫。犯了罪被處以刑罰身體因此而留有殘疾者禁忌為父母送葬,禁忌上墳祭掃。因為這樣會"慚負先人"。被刑為徒者,愧負刑辱,深自刻責,所以忌上墳祭祖。

  3.祭儀禁忌 上墳燒紙時,不能用棍棒挑動冥鈔,恐將冥鈔挑碎,祖靈不好使用,如果有的冥鈔燒去一半,剩下一半未燃盡,也忌諱重新丟進火裡去燒。俗以為,這留下的一半會變成錢財,是給活人用的,意思是襯衣 上想著子孫們。又說這一半叫"子孫板",只能留下,不能再燒掉,否則,子孫要絕。上墳燒紙,要專心專意,不能捎帶辦其它事情。否則冥紙到達不了祖靈手裡。對新葬者第一閃上墳祭祀,必須圍著墳墓走三圈,回家時必須從其它道路返回家中,禁忌走來時的路。據說是為了防止死者的亡靈走出墳墓,跟隨孝子們一同返家。人們敬祖的心願完全是仿照著敬人的形式不表達 的,如果某種行為對活人是不尊敬的,那麼在祭祀儀式的過程中,就不能把這種行為施用於死者。

  特別是老年死者,更要畢恭畢敬。如切忌以手指划著靈牌或遺像,好像是指著祖靈的鼻尖數落似的,有輕蔑之意,將對鬼魂構成不敬之罪。在祖靈面前禁忌大聲喧譁,發出笑聲和放屁,要叩頭致敬,焚香燃燭,表示默哀.4.祭品禁忌 祭祀的禮品,如果是女兒抬送來的要全部收留,禁忌退回其中的一部分,喪葬祭祀時,如果碰到了佛僧,道士,尼姑之類的人,必須將祭品的一部分與之飲食。俗以為這樣做可以減輕死者的罪孽,使之升入天堂。否則,對亡靈不利,或將使之入地獄。一般來說,凡是人們自己食用的肉類、穀類、水果、酒 等,都可獻祭給祖靈,而那些人們自己不食用的,也多數是禁忌獻祭神靈的。

  5.祭地禁忌 漢民族及其他民族對祖靈的墓地和安置列祖列宗位牌的祠堂都十分崇敬。崇敬祖墳是因為人們以為,祖墳的好壞能夠直接關係到後代人的窮達壽夭、貧富凶吉;崇敬祠堂則反映著人們"乞福於祖靈"的信仰觀念。這二個地方都是祖靈出沒的地方,因而在祭祀之時忌諱亂說,亂坐,亂摸,亂動。由於重男輕女的思想和女人不潔觀念的存在,祭祀祖靈的地方往往禁忌婦女進入。祭地還不能隨便動土,砍伐,釘楔。漢族的"風水"就有這一說,認為祭地的土坎、山坡為"土脈"是死者靈魂的歸宿地,神聖不可侵犯,否則會斷龍脈,得罪祖靈,會遭報應。墓地作為祭地,是不能在此隨便大、小便的。否則是要生病的。祭地禁忌的例子很多,其用意無非是為了保障祭祀重地有一個神祕的氣氛和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尊嚴,以顯示人與神之間的聯絡和溝通,使祭祀活動在虔誠、莊嚴的氣氛中進行。 6.祭祀禁忌 祭祀的器具包括死者的靈牌、像片、祭祀的用具、法師的法及法器等等。這些都是舉行祭祀時要用的,因而都具有神聖的性質,也就是說,它們具有禁忌物品的意義,一般來說都是不能隨意觸控碰撞的。白族人家中供奉的祖先的牌位,如果平時倒掉了,也不能隨便亂動,必須要等到初一或十五才能移動、擺好。漢、滿等民族家裡供奉的靈牌都禁忌亂摸亂動,否則,便認為是對死者的侮辱。臺灣一帶有禁忌用苦苓木製作供桌的習俗,人們認為苦苓木名帶一"苦"字,恐於祭祀的效果不到。

  有的民族在祭祀死者、超度亡魂進,需要用法衣、法器,如做七時和尚用的木魚,道士穿的道袍,要絕對禁止被汙血等不潔之物所汙染,也不準婦女觸控,否則會失去靈驗。東北蒙古族祭祀主持人所穿的神服,所用的神鼓,在祭祀之前要焚香聖化之,祭後也要用香薰染,這些法器平時不能用,也不能隨便帶它外出。漢族祭祀時未洗手禁忌接觸供桌上的香爐、燭臺、花瓶杯盞等器,更不能觸控司祭人所用的法索、劍符等。否則祭祀就要失效。祭祀時還禁忌跨越祭祀所用的一切器具。否則,就像在神靈面前拉屎、撒尿、吐唾沫、辱罵祖靈一樣,是對祖靈的侮辱、褻瀆。祖靈不但不會領供祭之情,還會怪罪人們,懲罰祭者。7.祭事禁忌 死者下葬之後的最初幾天,必須在靈牌前一天到晚供奉酒食,並焚燒金銀紙箔和紙錢,使死者在冥間衣食不乏。相傳,人葬後三天內尚不能馬上到達閻王處,暫息本地土地廟中,這三天內,家人每夜還得往土地廟送飯一次,並多燒紙,供其路上用,否則亡靈會鬧得舉家不寧。守靈期間,必須每天三餐行祭,酒肉相供。家族及親友來祭奠時,祭奠時必須從筷筒裡取一雙筷子折為兩截,一半放回筷筒,一半擺在供桌上,表示與死者分而食之,否則是要倒黴的。做七,頭七一定要格外重視,大意不得,因為這是首次大規模祭祀死者,萬事看開頭,開頭不好,亡靈會怪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