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與衛生手抄報

  食品安全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我國在基本解決食品數量安全的同時,食品質量安全日益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讓學生做食品安全手抄報,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意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食品安全事件

  1、WHO“紅肉致癌”報告引發熱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2015年10月26日就食用加工肉類和紅肉的致癌性發表了最新評估報告。IARC根據證據的力度***並非風險水平***,把加工肉類歸類為“令人類致癌”***第1組***; 紅肉則“可能令人類致癌”***第2A組***。世衛隨後於10月29日發表宣告澄清,2002年所提出“人們應節制進食保藏的肉製品,以減少患癌的風險”的建議仍然有效。

  報告一發布,立刻引起中國官方民間各方人士的爭論,人們還能不能愉快的大口吃肉、啤酒配炸雞和擼串呢。世界癌症基金會的評估是,每週吃不超過500克的紅肉並不會增加腸癌的危險。平均到每一天,大約是70多克。營養專家範志紅建議,只要數量不過多,烹調時不用碳烤、煙燻、油炸的方法,烹調後不焦糊、不過鹹,搭配適當穀物和蔬菜水果,就可以愉快吃肉了。

  2、走私“殭屍肉”流入餐桌

  2015年6月1日,海關總署在國內14個省份統一組織,開展打擊凍品走私專項行動,打掉專業走私凍品犯罪團伙21個,共查獲42萬噸殭屍肉,價值30多億元,部分走私凍肉已經進入市場。

  殭屍肉,人人見而誅之。據調查,這些肉製品曾被作為“戰略儲備物質”長年儲存在拉美某國的冷庫裡,已經嚴重過期。偵查人員提供的資料表明,這些肉製品是在上世紀的1974年被冷凍起來的。有沒有想過您正在津津有味啃的鳳爪可能比您的年齡還大呢?

  建立建立誠信的檔案制度和行之有效的二維碼食品追溯制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食用“殭屍肉”的機率。

  圖一

  圖二

  圖三

  食品安全基礎知識

  一、如何選購質量好的魚?

  鮮活或剛死的魚,用手握頭時,魚體不下彎,口緊閉,魚體具有鮮魚固有的鮮明的本色和光澤,體表粘液清潔、透明;魚鱗發光,緊貼魚體,輪層明顯、完整而無脫落;魚眼球飽滿突出,角膜透明清亮,有彈性;鰓絲清晰呈鮮紅色,粘液透明,具有海水魚的鹹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肌肉堅實而有彈性,用手指壓凹陷處能立即復原。鮮魚還有一種特有的鮮腥味。

  次鮮魚眼球不突出,眼角膜起皺,稍變混濁,有時限內溢血發紅;鰓色變暗呈灰紅或灰紫色,粘液輕度腥臭,氣味不佳;粘液多不透明,鱗片光澤度差且較易脫落,粘液粘膩而混濁;肌肉稍呈鬆散,指壓後凹陷消失得較慢,稍有腥臭味,肌肉切面有光澤;腹部膨脹不明顯,肛門稍突出。

  陳腐的魚,體色暗淡無光,粘液,鱗片鬆,易脫落,不完整,輪層不明顯;鰓蓋鬆弛,魚鰓粘液增多,顏色呈現灰色或灰紫色,有顯著腥臭味;眼球凹陷,上面覆有一層灰色物質,甚至瞎眼;肌肉鬆軟,無彈性,肚腹膨脹,骨肉分離,並有明顯的腐臭味。

  二、哪些水產品不宜吃?

  不宜吃的水產品主要有以下6類:

  ***1***死鱔魚、死甲魚、死河蟹不能吃,因為它們的腸胃裡帶有大量的致病細菌和有毒物質,一旦死後便會迅速繁殖和擴散,食之極易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不能吃。

  ***2***皮青肉紅的淡水魚不應吃。這類魚往往魚肉已經腐爛變質,由於含組胺較高,食後會引起中毒,故絕對不可食用。

  ***3***反覆凍化的水產品應少吃。有些水產品銷售時解凍,白天售不出去晚上再凍起來,這不僅影響了水產品的品質、口味,而且會產生不利於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故購買時需加以注意。

  ***4***染色的水產品切勿吃。有些不法商販將一些不新鮮的水產品進行加工,如給黃花魚染上黃色,給帶魚抹上銀粉,再將其速凍起來,冒充新鮮水產品出售,以獲厚利。著色用的化學染料肯定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購買這類魚時一定要細心辨別。

  ***5***用對人體有害的防腐劑保鮮的水產品不宜吃。有些商販將些死魚泡在亞硝酸鹽或經稀釋的福爾馬林溶液中,或將少量福爾馬林注入魚體中,甚至將魚在含有毒性較強的甲醛溶液中浸泡,以保持魚的新鮮度。這類水產品對人體危害是很大的,不吃為妙。

  ***6***各種畸形的魚不能吃。各江河湖海水域極易受到農藥以及含有汞、鉛、銅、鋅等金屬廢水、廢物的汙染,從而導致生活在這些水域環境中的魚類也受到侵害,使一些魚類生長不正常,如頭大尾小、眼球突出、脊椎彎曲、鱗片脫落等。購買時要仔細觀察,發現各種畸形的魚以及食用時若發現魚有煤油味、火藥味、氨味以及其他不正常的氣味時就應毫不猶豫地棄掉,以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