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飼養與管理的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我國畜牧行業也在完善和創新,如何科學合理高效的飼養與管理動物,是我國相關部門面臨也是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母豬的營養控制與飼養管理

  摘 要:在養殖場對母豬進行飼養時,主要是要保證母豬有一個良好的體質,通過充足的營養管理以及飼養管理,增強母豬的抵抗能力,刺激激素系統在母豬體內更好地發揮作用,使母豬在良好的營養控制和飼養管理中保持良好的生殖狀態,給養殖專業戶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收益,為良好的小豬的出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對母豬的營養控制以及母豬的飼養管理進行闡述。

  關鍵詞:母豬;營養控制;飼養管理

  1 母豬營養控制

  在母豬分娩的前後幾天內,要特別注重對母豬的各方面的養護,在這個特殊時期內,由於母豬正在進行著一系列的生理過程,例如排卵、受精等,因此在這段時間裡不能使母豬受到驚嚇,不能驅趕或者移動母豬,清理母豬的豬舍,保證豬舍的乾燥,為母豬提供一個低免疫的應激環境,假若在這個時期使母豬受到驚嚇,沒有清理好環境,則很可能會導致母豬不能正常繁殖,會出現流產、產仔的數量明顯減少等。在母豬的妊娠期要特別注意對母豬的營養控制,保證母豬有充足的營養攝入,又不能營養過剩,影響生殖質量。

  對於處在妊娠期的母豬,在給母豬的飼料的配料中,亞油酸的含量要高於2%,粗纖維要高於5%,此外,還要特別重視在飼料中新增維生素,保證母豬有充足的維生素的攝入。在適當的情況下,在母豬的飼料中,要提供一些新鮮的蔬菜,或者加入一些黃瓜片等,這些瓜果蔬菜類的食物不僅可以增加母豬的食慾,而且可以為母豬提供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的新增可以使母豬增加膳食纖維素。此外,由於夏季的氣溫普遍較高,母豬的正餐時間應該要得到合理的控制,最好控制在早上8∶00之前和下午5∶00之後,對母豬進行適當的加餐不僅成本不高,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控制能量的攝入,使母豬產生飽腹感,為母豬提供生長所必需的微量營養元素。對於懷孕時間為1~3個月之間的母豬,或者正處於哺乳期的母豬,要注意增加母豬的運動量,保證其有適當的運動過程,用來增強母豬的消化系統功能,增強四肢的力量,倘若不注意母豬的運動,一直將母豬關在豬舍裡,則會造成母豬的消化不良、抵抗力降低、便祕等現象的發生,影響母豬的正常生殖。對於即將生產的母豬,要做好母豬的產前準備工作,包括對母豬定期清洗、做好防疫措施,防止母豬感染上疾病,此外還要注意驅蟲等,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可以在養殖場的飲水系統中加入酸化劑等,這樣可以抑制母豬體內的消化道產生微生物,在養殖場中使用正虹母豬濃縮料的場所,不僅要注意到玉米的新鮮程度以及玉米粉碎是否均勻,還要加入一定量的黴菌吸附劑等,來加強母豬的消化系統。

  2 母豬的飼養管理

  豬場經營是否成功,關鍵是看母豬是否具備良好、正常的繁殖效率,母豬生產的仔豬越多、越健康,則給豬場帶來的效益越多。在對母豬進行飼養管理時,要給予科學、完善的飼養,保證母豬的健康生長與繁殖。

  對於懷孕期間的母豬,在對其進行飼養管理時要注意在母豬配後的3d、8~25d以及3個月,嚴禁對其進行高能量的飼養,防止由於營養過盛導致母豬的受精卵在初期就死亡或者是母豬的乳腺發育不良等現象的發生,在3d和8~25d這兩個時期,若是高能量的攝入,會導致母豬的空懷率大大提高,產仔的數量會相對減少,在3個月這個時期內,攝入過盛的營養,會導致母豬在生產後的乳腺發育不良,降低乳腺的泌乳效能。在對母豬進行飼養管理時,要注意增加母豬的運動量,保證其體內的血液可以順暢迴圈。此外,定位欄的裝置也要注意一些要求,例如對懷孕的母豬的前20d和後20d進行定位欄的飼養,在中期使用小圈飼養;對於全期小圈餵養的豬場,在中期對母豬進行飼養時要注意每隔一天對其進行一次飼餵,在母豬懷孕的後期進行自由的採食。

  在對哺乳母豬進行飼養管理時要注意母豬的泌乳管理,由於在母豬的繁殖週期中,泌乳的過程非常重要,因此在這個時期要注意對母豬進行合理的採食控制,保證母豬能夠攝取足夠的營養,增加產乳量,提高仔豬的生長速度。在母豬的妊娠期要注意進行足夠的飼料供給,增加它的糧食供給,在飼料中新增足夠的營養,提高飼料的能量。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增加對母豬的餵養次數,運用自由採食的餵養方式。在夏季的高溫天氣裡,要注意豬舍的降溫程式,時常對豬舍進行通風,保持豬舍良好的環境,控制豬舍的溫度,做到保溫和通風相結合。母豬生產後,要對母豬進行良好的飼養管理,在對小仔豬的管理上,要注意觀察仔豬的溫度是否正常,從小仔豬的姿勢、喘氣等方面可以看出它是否處於正常的體溫。

  3 總結

  在對母豬進行營養控制和飼養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為母豬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採取合理的措施,對母豬進行合理的保養,由於母豬合理的成長是由多方面控制的,因此養殖場要綜合各種因素,充分考慮母豬的生長特徵,提高母豬在哺乳期的泌乳能力,進一步改善母豬的飼養管理方案與營養控制方案,強化母豬的營養控制,優化母豬的成長環境,從各方面出發來提高母豬的生產能力。

  參考文獻

  [1] 陸雲和.母豬的營養控制及管理要點[J].養殖技術顧問,2012***03***:105-106.

  [2] 張含,趙薇娜.提高夏季泌乳母豬採食量的方法[J].中國豬業,2008***06***:128-129.

  [3] 宋偉紅,趙玉山,黃大鵬.不同能量水平日糧對雙肌臀泌乳母豬生產效能的影響[J].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03***02***:216-217.

  2

  芻議科學飼養管理以控制動物疾病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我國畜牧行業也在完善和創新,如何科學合理高效的控制動物疾病,是我國相關部門面臨也是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如對豬病進行有效的預防措施、病發的應急方案以及疾病後的處理方法等有一個科學系統的管理,從根本上降低動物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力推動畜牧業經濟的發展。本文就養殖場地的選擇和佈局、飼養動物源的選擇、科學消毒、培養專業養殖人才技能等方面進行了淺析。

  [關鍵詞] 科學飼養 管理控制 動物疾病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對畜牧業的發展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目前,動物疾病已經成為畜牧業最大的風險之一,傳統的飼養管理和預防等措施已經不能對多樣的病情進行有效的控制,也不符合現代養殖行業的發展。結合當代的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飼養管理,不僅能在事先對疾病進行預防,還能從根本上提高養殖行業的經濟利益。

  1 養殖場地的選擇和合理佈局

  大型養殖場的場地儘可能選在遠離工業園區、鐵道、公路主幹道等附近,最好選在地勢高、環境乾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場內最好設定生產區、辦公區,小型的養殖場可以根據養殖性質進行合理的劃分。例如飼養豬的養殖場內應該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欄,保證舍內的通風等關鍵環境因素,採用符合國家建議標準、安全衛生的飼料進行餵養,降低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2 飼養的畜禽源的選擇

  科學飼養管理養殖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選擇好畜禽源,在符合國家標準的地點進行購買,選擇健康、沒有病原的畜禽苗,同時也要看畜禽廠是否有合法種畜生產許可證和防疫合格證,在方方面面進行嚴格的監控,降低疾病的發病率。在引進畜禽種苗的時候,要及時瞭解近三年的疫情情況和發病率等資訊,也要經過當地的畜牧業監督機構進行產地檢疫,然後再發往各個養殖場。需要注意的是,各個養殖場應該對新進的畜禽進行不少於兩個星期的隔離,在保證沒有疾病的情況下,在和原有的家禽牲畜進行並群,共同飼養。

  3 科學消毒、隔離措施

  3.1 認識到科學消毒的重要性

  在對養殖場舍內進行定期消毒,不能因為沒有發生疫病而減少消毒的次數或者是質量。因為空氣中存在著大量的病菌,如果發生突變,可能導致病菌的入侵,造成疾病的發生,同時也要注意動物的飼料和飲水等重要因素的消毒。消毒時應該將工作細化到各個方面去。例如在飼養豬的時候,要定期對豬舍進行清理和消毒,及時的將豬的排洩物等運出,處理,可以用乾燥的石灰兌水配置成10%-20%的石灰乳,對豬舍的牆壁,進行塗刷,需要注意的就是消毒液最好現配現用,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功效。對於仔豬的欄舍進行消毒後,要進行及時的沖洗,防治藥劑有腐蝕性會降低仔豬的抵抗力等[1]。

  3.2 專欄養殖,防止交叉傳染

  飼養工具要專欄專用,不得進行換用或者是借用的情況出現,對於出現疫情的動物的用具在使用後進行及時的消毒,並且單獨存放。大型養殖場的飼養人員也是不能進行串欄飼養,要最大限度的保證外界因素的安全性和科學性,從根本上預防疾病的發生。

  4 對飼養動物的要求

  大型養殖場都應該建立技術疾病控制部門對動物進行定期的檢查。在動物發生疫情之後,將病死的畜禽等進行解剖,及早發現病情的根源,然後進行科學有效的控制措施,將養殖行業的損失最小化,也要對其屍體進行危害處理,禁止亂丟棄病死動物的屍體,造成更大的汙染。對於豬,要進行定期的免疫檢查,注射疫苗等,對出現疫情的豬進行隔離分欄處理,保證疫情不會進一步的擴大,每天要清理豬舍內的糞便和尿液,保證豬舍的通風和乾淨,對於產生的病豬死豬,不能對外進行銷售運輸,造成大面積的傳染,應進行深埋或者是其它的無害化方法處理。嚴格把握好仔豬和成豬的疫苗注射情況,從根本上提高豬的抗病能力,對疫苗也要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新型產品進行注射[2]。

  5 培養專業技術的高素質養殖人員

  培養新型綜合素質的養殖人員,也是大力發展養殖業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養殖行業的技術也在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對於養殖中出現的病情等問題已經不能沿用傳統的技術方法進行解決,因為病菌也隨著環境的改變在變化,同時發生疫情時沒能夠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控制,導致疫情進一步的擴大。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也考驗了養殖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所以應該加強對養殖人員專業技能進行不斷的培訓,借鑑其他養殖場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體系,讓員工熟悉整個飼養流程,同時可以利用網路上豐富的資源進行自學,以此來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養殖場可以訂閱養殖動物的期刊和報紙,讓養殖人員在業餘的時間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也可以組織培訓,讓優秀的養殖人員去參加,培訓、學習先進科學的飼養技術,來提高養殖場的養殖質量和水平,對出現疫情能夠進行及時的控制和處理,提高養殖行業的經濟收益[3]。

  6 結束語

  通過現在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對養殖行業出現的疾病進行控制,在疫情發生之前進行消毒準備工作,在病發的過程中能夠沉著冷靜的對疫情進行控制,事後可以安全無汙染的對病死的動物進行處理,防治疫情進一步的擴大。科學飼養管理也是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處理,提高養殖場的養殖質量和整體水平,推動畜牧業的發展,滿足市場的需求量的同時業保障了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滌平,楊克禮,伍銳等.動物疫病防控創新策略[C].//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201-204.

  [2]張淑豔.常見動物疫病的防治措施分析[J].中國農業資訊***上半月***,2014,45***10***:74-74.

  [3]劉曉穎.毛皮動物疾病防制措施[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5,8***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