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感冒的症狀有什麼

  小兒感冒在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也是很多媽媽關注的疾病。下面為您精心推薦寶寶感冒的症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寶寶感冒的症狀

  1、潛伏期大多為2~3日或稍久。

  2、輕症只有鼻部症狀,如流清鼻涕、鼻塞、噴嚏等,也可用流淚、微咳或咽部不適,可在3~4天內自然痊癒。如感染,涉及鼻咽及咽部,常有發熱、咽痛,扁桃體炎及咽後壁淋巴組織充血和增生,有時淋巴結可稍腫大。發熱可持續2~3日至1周左右。在嬰幼兒容易引起嘔吐及腹瀉。

  3、重症體溫可達39~40℃或理高,伴有冷感,頭痛、全身無力、食慾銳減、睡眠不安等,不久即可因部微紅,發生皰疹和潰瘍,稱泡疹性咽炎。有時紅腫明顯,波及扁桃體,出現濾泡性膿性滲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狀均加徵,鼻咽分泌物從稀薄變成粘稠。頜下淋巴結顯著腫大,壓痛也明顯。如炎症波及鼻竇、中耳或氣管,則發生其它症狀,全身症狀也較嚴重。較嚴重症狀中,要注意高熱驚厥和急性腹痛,並與其它疾病作鑑別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高熱驚厥大多見於嬰幼兒,起病後1~2日連續幾次。急性腹痛有時很劇烈,多在臍部周圍,無壓痛,往往早期出現,大多為暫時性的,可能與腸蠕動亢進有關;但也可持續存在,有時與闌尾炎的症狀相仿,多因併發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所致。

  4、急性扁桃體炎是急性咽炎的一部分,其病程及併發症與急性咽炎不全相同,因此可以單獨作為一個病,也可併入咽炎。由病毒所致者,有時在扁桃體表面可見白色斑點狀滲出物,同時軟顎及咽後壁可見小潰瘍,雙側頰粘膜充血伴散在出血點,但粘膜表現光滑,可與麻疹鑑別。由鏈球菌引起者,一般多在2歲以上小兒,發病時全身症狀較多,可有高熱、冷感、嘔吐、頭痛、腹痛等,以後咽痛或輕或重,吞嚥困難,扁桃體大多呈瀰漫性紅腫、或同時顯示濾泡性膿性滲出物,患者舌質紅、或有苔厚。如不及時治療,容易出現併發症,主要是鼻竇炎、中耳炎及淋巴結炎。

  5、血象病毒感染一般白細胞偏低或在正常範圍內,但在早期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數可較高;細菌感染則白細胞總數大多增高,嚴重病例有時也可減低,但中粒細胞百分數仍增高。

  6、病程較輕病例發熱時間自1~2日至5~6日不等,但較重者高熱可達1~2周,偶可長期低熱,達數週,由於病灶未清除,須經較長時間才能痊癒。

  一旦自己的孩子出現感冒的症狀,要及時的處理,以防發展的太嚴重了。

  寶寶感冒的預防方法

  1、鹽水漱口:由於病毒和細菌主要存在於口腔和咽部,鹽水可以殺滅細菌和病毒。經常含漱鹽水有預防感冒的作用,特別是在周圍已經出現患病者的時候,在患病後,用鹽水漱口也有促進康復的作用。

  2、冷水洗臉:經常用冷水洗臉可以刺激面板和鼻粘膜,提高耐寒抗病能力,是預防感冒的好辦法。

  3、食醋燻蒸:一般每立方米的房間用5ML食醋,加水一倍稀釋,放入容器內加熱,使之產生蒸汽,每週2次。這種方法對預防流感有確實的作用。

  4、多喝水:口腔和呼吸道內的黏液利於病毒和細菌繁殖,多喝水可以將這些病原衝出體外。秋季氣候乾燥,也有利於感冒的傳播,多喝水可以改變人體內環境,不利於感冒病毒的繁殖侵襲。

  5、每天喝一碗雞湯:有研究證明,喝雞湯能夠預防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因為雞肉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營養豐富,特別是其中所含的半胱氨酸,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此外,喝雞湯對感冒後加速康復也有積極作用。

  寶寶感冒的護理方法

  1.平時應該注意寶寶的耐寒力鍛鍊,提高抵抗力。不要天氣稍涼,就急於給孩子穿厚厚的衣服。寶寶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如果穿得過多,寶寶活動時就會大汗淋漓,汗毛孔張開。一旦安靜下來,溼透的內衣、開放的汗毛孔,使寶寶非常容易受涼感冒。寶寶是否增加衣服,媽媽摸摸寶寶的手腳是否溫暖就能判斷了。

  2.家庭成員或照看寶寶的人員中,一旦有人感染病症,馬上停止接觸寶寶。如果不能隔離,患病者一定要帶上口罩,並要勤洗手,以防傳染給寶寶。

  3.寶寶發燒時,應多給飲白開水,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尿量正常。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每次出汗後,應及時將寶寶浸溼的內衣更換下來。

  4.居室內保持空氣新鮮,溼度適宜,不要帶寶寶到空氣汙濁、人員混雜的環境中去。

  寶寶感冒護理要點

  1.注意休息.

  寶寶年齡越小,越需休息及護理,待症狀消失後再恢復活動,以免因病灶未能清除而復發。有發熱的寶寶,最好臥床休息,以減少其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

  2.合理飲食.

  感冒發熱的寶寶很容易出現食慾減低、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表現,飲食護理非常重要,總體原則是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如果強求寶寶進食,將導致寶寶胃腸負擔重,對身體和疾病恢復均有害。每次吃的食物量可少些,吃的次數可多些,多給寶寶喝一些水果汁,如新鮮橙汁等。發熱消退和消化能力較好的寶寶飲食可稠一些。隨著寶寶病情的好轉,一般1周左右可逐漸恢復到平日飲食。

  3.環境適宜.

  保持寶寶的房間空氣流通。對發熱的寶寶,新鮮的空氣有助面板有效出汗而降低體溫。應避免直接對著寶寶吹風,而導致寶寶面板血管收縮,加重病情。

  為寶寶安排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室內保持安靜,不大聲說話,儘可能增加寶寶的睡眠時間,以減少能量的消耗。可以讓寶寶躺在床上,給寶寶輕聲講故事或聽音樂,幫助寶寶放鬆,會起到促進疾病康復的效果。

  4.有效出汗.

  鼓勵寶寶多飲水。水可以增加機體細胞代謝,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同時可以有效出汗,有利於降低體溫。

  寶寶的衣服和被褥不要過多過厚,應穿寬鬆衣褲,以利有效出汗和散熱。千萬不能給發熱寶寶穿過多衣服和蓋過厚被褥,否則容易導致高熱不退,甚至誘發高熱驚厥!寶寶服用退熱藥後,會大量出汗,衣被汗溼後應及時更換,以免受涼而加重病情。

  5.物理降溫.

  寶寶發熱應首選物理降溫,尤其是小嬰兒發熱。在物理降溫無效時,再適當小量使用退熱藥進行藥物降溫。物理降溫方法有:區域性散熱降溫、洗溫水澡或溫水擦浴、冷鹽水灌腸等,其中以區域性散熱降溫法最簡單易行,適合家庭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