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防止耳朵進水

  很多人對耳朵進水沒有特別的關注,認為它自己會變乾燥,所以不需要理會,但耳朵進水也要留心。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得炎症,嚴重的可能聽力下降,所以在平時要注意防止耳朵進水。那麼呢?

  耳朵進水有什麼危害

  洗澡或游泳的時候,總會不小心把水弄進耳朵。人們總是不注意小小的問題,逐漸累積起來會造成可怕的後果。如果液體長期在耳中積聚,很容易引發炎症等問題。耳朵進水會產生不好的危害。

  洗澡或游泳時,不小心把水弄進耳朵,液體如果長期積聚在耳中,容易導致中耳炎。首先,中耳炎是什麼?急性中耳炎一般是由於病毒和細菌通過咽鼓管途徑的感染。游泳時將水咽入鼻咽部進入引發中耳炎。嬰兒喝奶時,假如母親餵奶姿勢不正確,奶汁可能經過咽鼓管進入耳中,引起中耳炎。

  不乾淨的水進入外耳道,耳垢軟化、膨脹後,引發耳道堵塞、流水,產生外耳道炎。髒水的細菌積聚在耳內,也會增加炎症發生的機率。所以,並不是只要進水都會發炎,洗澡時進一點水是沒問題的,但對於嬰兒脆弱的耳道,還是應該擦乾,多注意。

  怎麼防止耳朵進水

  為了避免炎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先預防。好好保護耳朵,防止進水,做好每一個預防措施,保證身體健康才是根本。特別是給嬰兒洗澡或游泳的時候,更加需要注意預防耳朵進水。

  可先用小尾指沾水輕輕撩一下耳朵,水就不會向耳朵灌拉,或用軟塞子塞住耳朵,雖然舒適度不好,但能減少進水量。洗澡時,可帶浴帽,連同耳朵罩起來,洗頭時,用棉球之類的物品塞住耳朵。

  如果是給寶寶洗澡,可以在給寶寶清洗時,包括洗頭和洗澡,用一個棉球塞住寶寶的耳朵,同時減小水量,防止水花濺入寶寶耳內。還可以帶上寶寶專用的耳朵保護器,防止進水。洗頭時,如果沒有工具,媽媽可以用水將寶寶耳朵貼緊臉部按住。平時不要給寶寶掏耳垢。其實,耳垢對耳朵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能防止外面的塵埃、細小物質深入耳內。而且寶寶敏感,容易傷到耳朵,所以經常掏耳垢是不必要的,長期掏耳垢還會導致細菌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