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喝水必備常識

  冬季天氣乾燥,你需要及時補水,關於喝水,也是有學問的,那麼冬季喝水的小常識,你瞭解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秋季喝水常識

  1、水要分次喝才健康

  雖說補充水分很重要,但是一次喝太多,不但不利於吸收,反而會導致水中毒。所以,最好分次飲用,一次不要超過250毫升。

  2、口渴才喝水,身體易受傷

  當你口渴的時候,就表示你的身體已經嚴重的缺水了,那是身體像你發出的警告訊號。所以,在不渴的時候就要適當的喝水補充水分啦。

  3、水是好東西,多喝也不行

  現在普遍人為的每天2000毫升飲水量,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量級,多喝亦不利健康。而且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也會攝入一定的水分,所以也不必苛求特意飲用過量的水。

  4、睡前切勿大量飲水,早起喝水最健康

  這個不用多說,大家自然都有體會,睡覺前如果喝的太多,必然會導致晚上起夜,睡不踏實,而且第二天起來,眼睛也會浮腫。相反,如果在早晨起來後,喝一杯白開水,卻是非常好的選擇。這樣不但可以清除一晚上身體裡的各種毒素和雜物,還可以幫助排便,促進腸胃運動,並且補充一晚上流失的水分,是非常不錯的喝水方法。

  5、飲料不能當作白水喝

  飲料裡面含有大量的糖分、色素等等物質,多喝會加重身體的負擔,引發糖尿病、肥胖等等。

  6、隨手一杯水

  白天上班放一個大水杯在桌子上,每次經過飲水機時,別忘了停下來喝口水。在家別忘了在茶几、床頭放一瓶水,沒事時隨手拿起喝口水。

  秋季不能大量喝水的人

  1、腎臟病患者

  有慢性腎臟機能不全、腎病的患者,不宜多喝水。慢性腎機能不全或腎臟衰竭病人由於其腎臟機能逐漸喪失,無法正常地排洩水分及鹽分;腎病患者因體內蛋白質會經尿液大量流失,降低了血滲透壓,如果過量地喝水,就會使水腫變得更加嚴重。

  2、心臟病患者

  心臟病患者,特別是心臟衰竭的病人,會因腎臟血流與灌注功能不正常,無法使身體水分順利排出,因此全身容易產生水腫。如果飲用過量的水,就會增加心、肺等臟器的負擔,甚至誘發低血鈉症,出現噁心、嘔吐、全身抽搐、昏迷等危險症狀。

  3、肝功能異常並伴腹水者

  肝功能異常的人,除了本身不能合成身體中的血蛋白之外,其他原因也會造成水腫。因此,血滲透壓降低,水分容易堆積在組織中,常會有腹部、胸部積水的現象。此類患者不宜多喝水,以免加重水腫症狀。如果身體一旦出現水腫,應根據水腫的實際情況限制日常攝取的水量。

  秋季喝水最佳時間

  AM6:30: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身體開始缺水,起床之際先喝杯250ml的水,可幫助腎臟及肝臟解毒,還可幫助清潔胃腸道。別馬上吃早餐,等待半小時讓水融入每個細胞,進行新陳代謝後,再進食!***非常重要!身體排汙靠它!***

  AM8:30:清晨從起床到辦公室的過程,時間總是特別緊湊,情緒也較緊張,身體無形中會出現脫水現象,所以到了辦公室後,先別急著泡咖啡,給自己一杯至少250ml的水!

  AM11:00:在冷氣房裡工作一段時間後,一定得趁起身動動的時候,再給自己一天裡的第三杯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有助於放鬆緊張的工作情緒。

  PM12:50:用完午餐半小時後,喝一些水,取代讓你發胖的人工飲料,可以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不僅對健康有益,也能助你維持身材。

  PM3:00:以一杯健康礦泉水代替午茶與咖啡等提神飲料吧!喝上一大杯水,除了補充在冷氣房裡流失的水份之外,還能幫助頭腦清醒。

  PM5:30:下班離開辦公室前,再喝一杯水。想要運用喝水減重的,可以多喝幾杯,增加飽足感,待會吃晚餐時,自然不會暴飲暴食。

  PM10:00:睡前一至半小時再喝上一杯水,不過別一口氣喝太多,以免晚上得上洗手間影響睡眠品質。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