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可以保護胃有哪些養胃食物

  冬季寒冷乾燥,胃部易受寒風刺激而發作疾病,最重要是飲食養胃,冬天可以保護胃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答案。

  冬天可以保護胃食物

  1、捲心菜

  中醫認為捲心菜性味甘平,健脾養胃益腎,通絡壯骨,利五臟、調六腑、補骨髓之效。將捲心菜與薏米、陳皮、蜂蜜同煨,可以緩解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症。捲心菜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

  推薦食譜:番茄土豆包菜湯

  原料:包菜小半個、番茄3個、土豆1個、胡蘿蔔半根、水6碗。

  做法:將番茄洗淨,頂部劃十字,用開水汆燙,剝去外皮,切小塊;土豆洗淨去皮,切成丁;胡蘿蔔洗淨,同樣切成丁;包菜剝開洗淨,切粗絲;熱鍋放少許油,放入番茄翻炒,加鹽後繼續翻炒按壓成汁;下土豆和胡蘿蔔丁略炒,倒入6碗水煮沸,加入包菜,繼續煮至所有材料爛熟即可,下適量鹽調味食用。

  2、大白菜

  大白菜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可以刺激胃腸蠕動、防止大便乾燥,並且與其他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相比,白菜纖維更加軟嫩可口。白菜中還含有能保護胃黏膜的維生素U,適合消化道潰瘍患者吃。

  推薦食譜:排骨燉白菜

  原料:豬排骨300g、白菜150g、蔥段15g、薑片15g、枸杞10g、鹽1小匙、醋1/2小匙、料酒1小匙、香油少許。

  做法:將排骨剁成小段,洗淨,白菜洗淨切成5cm左右的長段。將豬排骨在沸水中飛水,洗淨血沫,這樣做是為了不讓最後的成品中有血腥味。將排骨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加入薑片、蔥段、枸杞、少許醋和料酒煮至排骨熟。然後放入白菜煮熟。喜歡吃軟爛的白菜的人可以多煮一會兒。最後可根據個人愛好放鹽調味,再點上少許香油即可。

  3、蓮藕

  生藕味甘性寒,能清熱潤肺,涼血行瘀。將藕加工至熟後,其性由涼變溫,功能變為健脾開胃,止瀉固精。尤其是把藕加工製成藕粉,更是老年人食補佳品,既富營養,又易於消化,更有養血止血、調中開胃之效。

  推薦食譜:桂花糯米藕

  原料:藕1節、糯米適量、幹桂花1克、冰糖約100克。

  做法:將糯米洗淨,控幹水份備用,將藕洗淨,在近藕節處切下一小塊做蓋子。藕孔沖洗乾淨,將糯米塞入藕孔中,裝滿米後,將切下來的蓋子放回原處,用牙籤深入固定。將藕放入鍋中,加水沒過藕,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煮30分鐘。放入冰糖、幹桂花,小火,煮100分鐘即可。將煮好的藕切片,即可食用。或者,將切好的糯米藕用油稍微煎黃,兩面都要煎,吃時再撒上些白糖。

  4、蘿蔔

  中國醫學認為,蘿蔔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可見蘿蔔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後蘿蔔賽人蔘”之說,對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推薦食譜:蘿蔔燒排骨

  原料:豬排骨500克,蘿蔔500克,醬油20克,料酒5克,鹽4克,味精3克,白糖5克,蔥8克,姜5克,澱粉5克,油50克。

  做法:蘿蔔切絞成塊,蔥切段,薑切片。炒鍋上火,放油將蔥、姜和蘿蔔放入,煸炒至上色加入料酒、醬油、鹽、味精、白糖和清水,放入排骨坯料,用火燒開鍋後,轉用小火燒25分鐘,待汁收濃且口味濃香時,加入水澱粉,把汁全部掛在原料表面即可。

  5、紅薯

  紅薯***特別是黃心的紅薯***系糧食中營養較為豐富的食品。由於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

  推薦食譜:玉米麵紅薯粥

  原料:玉米麵100克、紅薯適量。

  做法:可將玉米麵100克,先用涼水調成糊狀,待水燒開後放入,然後將切成碎塊的紅薯一併放入,輕輕攪動以防止玉米麵粘在鍋底。熬粥時要用文火,中間可點幾次冷水,以不稀不稠為好。

  6、山藥

  山藥中含有的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成分,可以改善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對脾胃虛弱、食少體倦、腹瀉等症有食療作用;山藥中的尿囊素則有助於胃黏膜的修復,對潰瘍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淮山有收澀的作用,所以,便祕者不宜食用。為了健胃,煲湯最好採用鮮淮山,且烹煮的時間也不宜太長,因消化酵素會受到破壞而失去功能。

  推薦食譜:山藥枸杞紅棗粥

  原料:山藥1根、棗***幹***10粒、枸杞子20克、蓮子50克、大米30克、糯米20克、小米20克。做法:將山藥洗淨去皮,切成段,去皮時一定要戴手套,否則面板容易發癢。準備好大米、糯米、小米、棗洗淨備用。將蓮子、枸杞子準備好。大米、糯米和小米洗淨放入鍋內加水,將枸杞子、蓮子和紅棗洗淨放入鍋內,山藥也一起放入。高壓鍋用煮粥的鍵即可。按喜好粥可以加糖拌勻食用。

  7、南瓜

  秋季面板變得粗糙、乾燥,吃南瓜對面板保持細嫩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可以護肝,而且有一定的健胃作用。

  南瓜也很適合胃不好的人食用,其中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作用。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

  推薦食譜:百合南瓜羹

  原料:南瓜、鮮百合、枸杞子、冰糖、蜂蜜。做法:將南瓜洗淨,去皮及瓤,切成大塊,放入鍋中煮爛,冷卻後盛入打汁機裡,再蜂蜜打成茸狀;百合去黑根,洗淨,掰成小瓣;枸杞洗淨泡軟備用。鍋中加適量的清水,放入枸杞、冰糖、百合燒沸,再轉小火煮熟,然後加入南瓜茸敖濃即成。

  空腹不能吃的食物

  牛奶

  大家都知道牛奶是極為健康營養的飲品,但就算再怎麼營養也應該注意飲用的時間,如果食用不當的話同樣不利於人體健康。

  尤其是不要在空腹狀態下喝牛奶,因為牛奶中有大量的蛋白質,如果空腹飲用的話不僅會造成營養的浪費,同時還有可能會胃酸反映從而誘發胃腸道疾病,引起胃痙攣。

  人們經常在早上空腹吃牛奶,這樣不好,因為空腹喝奶使得牛奶在胃和小腸中停留時間過短,過快地進入大腸排洩系統,這樣不但營養物質得不到充分的吸收,而且進入大腸的牛奶中的氨基酸會轉化成有毒物質,危及人體健康。

  西紅柿

  西紅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一種蔬菜,很多人都被它那酸酸甜甜的口味所吸引。但是專家特別提醒,在平時生活中同樣不能在空腹的狀態下吃西紅柿,這是由於在西紅柿中含有大量的果膠、柿膠酚、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空腹時食用很容易導致這些成分與胃酸發生反應,從而凝結成不易溶解的塊狀物,因此引起胃痙攣。

  黑棗

  不管是黑棗還是紅棗,都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水果之一,而且棗類食物還都具有很好的補血功效。但是在吃這些食物的時候要注意,應該儘量避免在空腹狀態下食用,否則的話不僅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甚至還有可能會誘發胃痙攣。這是由於在黑棗中含有大量果膠和鞣酸,它們都容易與人體內胃酸結合,從而出現胃內硬塊。

  尤其是要注意不要在晚上睡覺前吃黑棗,否則的話很容易因為胃痙攣以及胃脹氣從而影響正常睡眠。特別是患有慢性胃腸疾病的人,最好少吃。

  香蕉

  如果經常在空腹狀態下吃香蕉的話,同樣容易引起胃痙攣等各種胃腸道疾病。專家特別提醒,空腹吃香蕉十分不利於人體健康,這是由於在空腹狀態下胃腸內幾乎沒有可供消化的食物。這個時候吃香蕉勢必會加快腸胃的運動,與此同時全身的血液迴圈也會加快,從而增加心臟負荷。也就說,空腹吃香蕉不僅容易誘發胃腸道疾病,同時還有可能引起心肌梗塞。

  養胃食物

  1、捲心菜

  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於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隱痛等症。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

  2、蘋果

  蘋果味甘、性涼,可健脾補氣益胃,生津潤燥,適宜脾虛食少、胃陰虧虛、陰虛胃痛等症。

  3、栗子

  中醫認為,板栗性味甘溫,入脾、胃、腎三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等功效。適用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腎虛所致的腰痠膝軟、腰肢不遂、小便頻數、折傷腫痛等症。因而,腎虛者不妨多吃板栗。

  4、銀耳

  銀耳又稱白木耳,味甘淡、性平,無毒,入肺、胃、腎三經,具有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養胃、補腦強心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肺燥乾咳、胃腸燥熱、便祕等症。

  5、紅薯

  紅薯富含纖維和維生素等物質,有暖胃的功效,紅薯能加快腸胃的消化。烤紅薯是冬季大家最愛吃的之一,也可以將紅薯切塊,與大米一起煮成粥。

  6、蜂蜜

  它含有葡萄糖、果糖、有機酸、酵母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能對胃粘膜的潰瘍面起到保護作用。

  7、木耳

  木耳中的膠質可吸附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及放射性物質,將之排出體外,具有清胃、滌腸、防輻射的作用,是成年人保養腸胃的佳品。

  8、洋蔥

  洋蔥可健胃潤腸、消食理氣,對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積食、便祕等都有很好的食療作用。另外,洋蔥中還含有抗血小板凝聚的物質,能夠稀釋血液,改善大腦供血,緩解精神疲勞和心理緊張。工作壓力大的人每天吃半個洋蔥就可以收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9、雞蛋

  蛋黃含有大量卵磷脂和腦磷脂對胃粘膜有很強的保護作用。

  10、山藥

  隨著天氣漸冷,有些脾胃虛寒的人常常出現食少腹脹、大便稀溏、肢體倦怠等症狀。經常熬山藥粥喝,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

  11、菠菜

  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祕。《食療本草》中稱其“利五臟,通腸胃,解酒毒。”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慾,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

  12、羊肉

  羊肉不僅能溫補脾胃、提高機體免疫力,還能清心明目,緩解上班族因用眼過度產生的疲勞。

  13、大棗

  大棗有補脾益胃的功能,常吃大棗或用大棗、糯米做成的粥,對胃潰瘍有一定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