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圖

  中醫學應用陰陽五行學說以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說明機體病理變化,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小編在此整理了,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簡介

  陰陽五行學說主要由陰陽五行與五運六氣兩個相對不同邏輯範疇的概念與關係所組成,其與現代哲學的關係,簡單的說屬於系統的理論邏輯與邏輯認識方法的關係。換一句話來說,現代哲學的基本觀點和原理其實都是在證明或闡述陰陽五行學說的科學性。如果沒有陰陽五行理論的系統邏輯,那麼,現代哲學闡述的基本觀點和原理就是一盤散沙。比如說,現代哲學其實就是以矛盾為立論基礎,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為其具體鋪墊的思維方法,也是客觀世界普遍遵循的規律。有道是,任何理論都是抽象的,若未採取特定的思維藝術或與具體事物結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備具體的含義,而且也無法形成完整嚴密的思維體系。所以,儘管現代哲學在所有單個的認識層面很深入也較全面,但其畢竟未能採用陰陽五行學說那樣的思維藝術,所以,它的不同認識層面就無法有機的銜接,形成一種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時空上一脈相承的動態變化的思維體系。

  中醫陰陽五行圖基本特點

  1、整體平衡觀念:人體自身是一個整體,生理上互相協調,病理上互相影響。 整體平衡觀念: 五官、形體、色脈等外在變化反映內在臟腑病變。 人體與外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是一個整體,區域性疾病,要放到整體環境中討論。

  2、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相生是指一事物對另一事物有促進、助長之作用; 相剋是指一事物對另一事物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即相生促發展,相剋利平衡! 即相生促發展,相剋利平衡! 即相生促發展 由於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故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著“生我”、“ 我生” 和“克我”、“我克”四個方面的聯絡。“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

  3、辯證施治:證,指疾病的原因和性質。不同於“症”。症是指疾病的現象, 通過望、聞、問、切來判斷。同病異治;呼吸問題可能由肺、腎或心臟疾病引起。 要用不同方法解決。異病同治:85%以上的疾病與免疫失調有關。固本扶正、調節免 疫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4、陰陽學說: 陽——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 陰——靜止的、內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 陽虛則外寒。陽虛——寒症——功能衰退,症狀表現:疲乏無力、精神萎靡、 畏寒肢冷、腰痠腿痛、夜尿多***五更瀉***。 陰虛則內熱。陰虛——熱症——功能亢進,症狀表現:五心煩熱、面色潮紅、 煩而多言、口乾咽燥、渴喜冷飲、尿黃、便幹。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邪正鬥爭,陰陽失調。裡邪出表為病退,表邪入時灰病進! 防治原則: 防治原則:無病防病***病前***、既病防變***病中***、愈後防復***病後*** 《黃帝內經》“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已病早治!”治病求本。急治標、 緩治本。 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