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為什麼耳聾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
1800年1月29日貝多芬在寫給明友Wegeler醫生的信中最早提到了他的耳聾。貝多芬發現近2年來聽力逐漸變壞,自認為是他1797患斑珍住寒所致。
1802年貝多芬曾向人透露過在森林裡他聽不到牧羊人用笛子吹奏的歡快管樂聲。他還告訴Wegeler,當人們說話聲音很輕柔時,他能聽見,但是聽不清。如果有人大聲喊他同樣聽不清,而且日夜聽見耳朵裡有響聲。據說在維也納轟炸期間他不得不用脫脂棉墊蓋住耳朵。
以上證據表明,此時貝多芬的聽力損失以高頻為主,並伴有重振和嚴重的耳鳴。這時的貝多芬己開始使用對話手冊,並且在他的牙齒和鋼琴之間安放一根小棍以便能聽見琴聲,表明耳聾性質含有傳導性聾的成分。貝多芬的音語沒有變壞,表明其耳蝸功能尚有部分保留。
貝多芬52歲時因聽不清獨奏聲而被取消了對歌劇《費德里奧》的指揮權。後來他的身體每況愈下,晚期還患有進行性黃疸,嘔吐,腹瀉和持續4個月的水腫。他經歷過4次腹腔穿刺,共抽出11升腹水。臨終前2天,貝多芬寫了遺書,他對在場的醫生說:“鼓掌吧!朋友,演出結束了。”
1827年3月26日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在維也納去世,死因為現今的肝腎綜合徵。維也納病理博物館副主任Joseph Wager和助手一起對貝多芬做了屍檢。貝多芬的耳廓很大,外形不規則,耳甲寬闊。外耳道蓋滿鱗片,鼓膜被鱗片覆蓋。顳骨巖部,尤其是耳蝸周圍血管豐富,乳突很大,內襯含血管的膜性組織。位聽神經皺縮並有脫髓鞘改變。許多耳科專家贊同貝多芬的耳聾屬於耳蝸型耳硬化症,這可以解釋其進行性混合性高頻聽力減退伴有重振,音語辨別率減低和耳鳴,發病年齡亦與該病相符。然而在屍檢中未發現鐙骨底板固定。除耳硬化症外,還有人認為貝多芬的耳聾系梅毒或Paget病所致,真相如何,目前已難以澄清。
在貝多芬生活的時代,許多人認為貝多芬得過梅毒。1912年,專研貝多芬的學者和醫生西奧多·佛利莫***Theodorvon Frimmel***寫道:“貝多芬的耳聾僅是症狀,這疾病本身有另一個名字。”塞耶也說,貝多芬的疾病許多人都知道,病名則羞於啟齒。一位耳科醫生亞當·普利茲***Adam Politzer***還提到有兩張有貝多芬名字的治療梅毒的水銀藥膏的處方。但是,大家都選擇迴避這個問題,或者保持沉默。這可能由於當時貝多芬崇高的社會地位,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而不敢造次。諾伊邁爾寫道:“他的不朽作品神聖不可侵犯,今天沒有人敢表示輕蔑的批評。貝多芬的音樂讓我們覺得好像進入聖殿,內心充滿景仰。”
直到20世紀青黴素發明之前的數十年,當時世界對梅毒研究的興趣正高,才有更多的醫療工作者投入了這項研究,貝多芬耳聾之謎才得以揭開。
貝多芬的好友也是他的醫生安德烈亞斯·貝托裡尼***Andreas Bertolini***提供的資料表明,年輕時的貝多芬除了有時腸胃痛之外,相當健康。當時他已經在向海頓學藝,同時他卓越的鋼琴即興演奏,在維也納的王公貴族中也享有盛名,包括皇帝的同父異母兄弟魯道夫大公都拜貝多芬為師。但是,他在維也納的第一年,有一次發燒改變了他的一生。阿洛伊·魏森巴赫***Aloi Weissenbach***也是貝多芬的醫生,他提到1797年另一次發高燒:“他曾經患有嚴重的斑疹傷寒,從此神經系統受傷,甚至可能損及聽覺,對他真是一次大災難。”
還有人說 德國大音樂家貝多芬何以會耳聾的呢?儘管人們曾兩次對貝多芬的遺體作過病理解剖,以便發現他耳聾的祕密,可結論仍莫衷一是。根據病歷,許多醫學專家認為貝多芬是先天梅毒病人。由於梅毒的慢性進行性損害使他的聽力喪失了。也有人認為貝多芬的放蕩生活使他得了後天梅毒,而後天梅毒也會導致聽力的喪失。有的醫生則認為貝多芬的耳聾是某種結核病引起的。這位音樂家一生貧病交加,得過天花、傷寒、水痘、營養失調、肝損傷等疾病,這眾多因素也能促使聽力衰退。所以,問題就變得鹽分複雜了。1987年3月,維也納大學的兩位教授在《貝多芬的病》一書中宣告:他們要檢查貝多芬的頭骨後發現,這位音樂家的耳聾是由於內耳硬化症引起的。但是,1990年10月14日的英國《泰晤士報》則說:貝多芬是因為“胸腔感染、胃病、嚴重背痛和關節痛最後導致耳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