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才正確

  血常規是最簡便最直接的化驗方法之一,它可以透露給我們很多資訊。那你知道嗎?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血常規指標分析。

  

  1.血細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歲兒童約為8000~11000。

  2.紅細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萬;成人女性350~450萬;新生兒600~700萬;兩歲後逐漸下降。

  3.血紅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長管法,每小時兒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時兒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萬。

  6.出血時間:1~5分鐘。

  7.凝血時間:A、試管法4~12分鐘;B、毛細血管2~4分鐘;玻片法2~8分鐘。

  8.蛋白質:總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兒童80~100毫克%。

  10.總膽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歲以上兒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當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轉氨酶:定量法2~40卡門氏單位。

  13.肝功能:黃疸指數2~6單位;總膽紅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濁度0~6單位;硫酸鋅濁度2~12單位。

  血常規指標分析

  1、白細胞

  成人正常值為***4~10***×109/L,新生兒偏高,為***15~20***×109/L。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五種。任何一種細胞的升高或降低都可能影響白細胞總數。當急性感染,特別是化膿性球菌、嚴重的組織損傷、大出血、寄生蟲病***如血吸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藥物過敏等***、急性中毒時,白細胞數目可能升高。當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傷寒、物理化學因素損傷***如放射性核素、射線、苯、鉛、汞等***可能引起白細胞減少。

  2、血紅蛋白

  當多次檢查成年女性血紅蛋白少於110g/L,男性少於120g/L時可稱為血紅蛋白減少。不過,嬰幼兒、兒童都會比正常人高20~30%;而部分老年人、妊娠女性的血紅蛋白減少,稱之為“生理性減少”。排除了這方面的原因,就稱之為“病理性血紅蛋白減少”,就是我們所說的貧血。貧血的原因也有很多,白血病是其中之一。當出現貧血大家不必緊張,可能跟營養、藥物、急慢性失血等因素有關。仔細去醫院查清楚,明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貧血。

  3、血小板

  正常值為***100~300***×109/L。血小板數目少於100×109/L時稱之為血小板減少。這種情況可見於:體內血小板生成障礙、破壞或消耗過多。血小板增多***大於500×109/L***見於骨髓增殖性疾病。當血小板低於20×109/L時,容易出現內臟及腦出血,是很危險的,需要輸注血小板治療。當我們生活中出現頻繁鼻出血或傷口流血不易止時,建議大家查一下血常規,看是否存在血小板減少。

  當您的血象處於正常範圍以內,那麼基本可以排除白血病。如果白細胞偏高或偏低,也不要緊張,請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其它檢查***比如白細胞分類、骨髓穿刺***,明確自己到底是因為什麼而出現血象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