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結算提速京津冀醫療一體化程序
就在前幾天,“京津冀協同發展調研行”中,北京市市長蔡奇明確表示,今後北京50多家醫院將與天津、河北的150餘家醫療機構合作,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相信,這樣的利好訊息會越來越多,老百姓的獲得感越來越多。下面小編整理的詳細資料。歡迎閱讀了解。
2月20日晚的《新聞聯播》,一位入住河北養老院的北京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看病不用再回北京了,在這邊就可以直接結算,自己只需要支付10%的醫療費就可以了。因為今年1月,京冀兩地簽署了醫保直接結算服務協議,燕達醫院開通全國首家異地結算系統,北京與河北在全國率先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實現這一點,既是廣大流動人口對異地就醫報銷的迫切需求,也是京津冀協同一體化發展三年來交給老百姓的成績單。所謂協同發展,強調一體化,就是京津冀三地人民不分彼此,享受的各種政策、發展紅利應該儘量一致,才可以推動各類人口的合理流動,這樣的發展才能惠及百姓,才能得到擁護和支援。
就拿在燕郊等地養老的北京老人來說,原本選擇異地養老,盡享鳥語花香、悠閒自在,遠離擁堵霧霾等“大城市病”,還能節生活成本,同時也緩解了北京的養老壓力。一舉多得的好事,可是之前因為不能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被迫定期返回北京看病或者拿藥,如此養老,當然談不上給自己、給城市“減負”。
除了養老院的老人,這幾年從北京搬遷到河北的企業或者工廠著實不少,要知道,讓這些企業或工廠出去,只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不是要趕人。這些員工以後生活在北京周邊,老人看病、小孩上學都是面臨的現實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所謂京城“減負”只能是一鍋夾生飯。僅在燕郊一地常住的近70萬人,就有超過30萬人擁有北京醫保。可見,京冀兩地的異地結算,不僅在於醫改層面,更是對區域一體化程序的實質性推動,算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當然,異地結算說起來簡單,只要兩地計算機系統相容聯網,各地的制度、技術標準互相銜接,各種手續、規程銜接一致就行。但實際上,最難解決的還是醫療資源的巨大地區差距。為了能看好病,多少人都需要跑到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只是便利了來京城看病的人,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由此可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解決的事情,越進入深水區,就越靠近實質問題,越需要國家統籌,各地自主,共同提高落後地區的醫療水平。也唯有如此,才能讓真正實現一體化發展,讓所有老百姓從中受益。
新聞裡也說了,如北京兒童醫院就和保定的兒童醫院就簽訂了合作伙伴關係,採取各種培訓、老師指導、專家坐診、遠端會診等方式,提高保定兒童醫院的醫療水平。持之以恆的推進,大家以後也就都不用擠到北京來了。
就在前幾天,“京津冀協同發展調研行”中,北京市市長蔡奇***微博***明確表示,今後北京50多家醫院將與天津、河北的150餘家醫療機構合作,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相信,這樣的利好訊息會越來越多,老百姓的獲得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