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導遊詞精粹
陝西是我國重要的旅遊城市,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到陝西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篇一:陝西大雁塔導遊詞
“要看中國的五百年,請到北京;要看中國五千年,請到西安”,看到這就應該知道西安歷史的悠久,西安曾是十三個朝代的首都,也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更與雅典、開羅、羅馬一起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稱長安。遍佈西安的帝王陵墓、宮殿遺址、古剎名寺和園林名勝,是西安成為了一座歷史文化的寶庫,數不勝數的文物古蹟都向人們彰顯它曾經有過的輝煌以及深厚豐富的歷史文化魅力。就是在這樣一個城市,在這你可以感受到中國幾千年的滄桑變化,以及中華文明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授牌儀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成功晉升國家5A級景區,成為我省繼兵馬俑、華清池和黃帝陵之後,第四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西安市屬第一家5A級景區,是全國首個區域性、多景點整體打包晉級的國家5A級景區。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位於西安曲江新區核心區域,總面積3.8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的唐文化主題景區。這裡有唐都長安玄奘譯經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標、千年古蹟-大雁塔;構架山水、師法自然,儲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寶殿殿基遺址的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遺址公園-大唐芙蓉園;以唐代曲江池遺址為摹本,因循山水格局的開放式文化體驗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在歷經1400多年風雨的唐城牆遺址之上,恢復再現的以唐詩人物和唐詩意境為主題的唐城牆遺址公園;還有亞洲最大矩陣式音樂水舞廣場、大雁塔文化休閒景區、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區文化歷史資源厚重,景色宜人環境優美,處處體現著環保理念與人文關懷,已成為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遊新品牌。遊客步入景區之中,每一個腳印都行走在遺址之上,每一次遊歷都在完成著與歷史的對話。
大慈恩寺的歷史
大慈恩寺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唐高宗李治為太子時,為報答生母文德皇后的慈恩,奏請太宗敕建佛寺,賜名“慈恩寺”。寺建成之初,迎請高僧玄奘擔任上座法師,玄奘於此創立了大乘佛教慈恩宗,此寺就成了中國大乘佛教的聖地。顯慶元年***656年***,唐高宗御書《大慈恩寺碑記》,從此寺名稱為“大慈恩寺”。由於高僧玄奘主持該寺,故此寺地位、名聲大大提高。加之寺內多植名貴花草,如牡丹、芍藥等,因而常有不少王公貴族到寺院進香賞花,甚是熱鬧。唐末戰亂時,寺院損毀。今天的大慈恩寺是當時寺院的西園,為明末清初所重建。
大雁塔的歷史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春,玄奘奏請建造雁塔,到十月建成。初時塔為五層,磚表土心。公元701-704年,武則天長安年間重修時改建為七層樓閣式磚塔,一直儲存至今。該塔是為儲存從印度取回的貝多羅樹葉梵文經而建的,並葬有舍利子萬餘顆。據說塔名的來歷是這樣的: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襲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
“雁塔題名”的典故
“雁塔題名”始於唐代。當時每次科舉考試之後,新科進士除了戴花騎馬遍遊長安之外,還要雁塔登高,留詩題名,象徵由此步步高昇,平步青雲。這在當時是很高的榮譽。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考中進士後,登上雁塔,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表達他少年得志的喜悅。到了明代,長安雖已不是國都,但當地的文人學士追慕唐代雁塔題名的韻事,在每次鄉試***相當於省級考試***結束後,考中的舉人都要相攜登塔,題詩留名。直到現在,大雁塔有的門楣和石框上還有前人的部分題詩留存。
大雁塔.大慈恩寺是西安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遊客的必到之地。登上塔頂,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身呈方形錐體,具有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風格。塔高64米,共七層,塔身用磚砌成,內有樓梯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楣上有精美的線刻佛像,相傳出自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底層南門兩邊立有碑石,左邊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文、大書法家褚遂良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右邊的是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這兩塊碑石是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十月由玄奘親手豎立於此的,至今儲存完好。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可惜早已湮沒在歷史中。但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還保留著精美的唐代線刻畫。
篇二:陝西曆史博物館導遊詞
陝西曆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籌建於1983年,1991 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里程。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
館區佔地 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多達 370000餘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陝西曆史博物館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線總長2300米。展廳跨度大,層位高,視野廣闊,照明裝置靈活多用。整個陳列分為序言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闢為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館內設有現代化文物庫房、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圖書館、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
博物館序言廳位於中央大殿前端,陳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唐代順陵石獅複製品***,襯以奔騰的黃河和黃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導觀眾去領略由黃土、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陝西古代文明以歷史程序為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陝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該陳列展出面積5051平方米,展線長1247米,在中央大廳,分上下兩層,共三個展室,分為七個部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第一展館:第一單元《人猿揖別》,距今115萬年前的先民遺存,第二單元《鳳鳴岐山》,西周王都的豐富遺蹟,第三單元《東方帝國》,秦帝國以兵馬俑為代表的文物;
第二展館:第四單元《大漢雄風》,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第五單元《衝突融合》,陝西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豐富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
第三展館:第六單元《盛唐氣象》,中國古代鼎盛時期隋唐時代典型遺存,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唐以後作為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基本陳列精選的2000餘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西周王都興起與擁有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一天下的青銅劍、兵馬俑等,以及顯示秦漢建築構件、大型瓦當,民族大融合文化遺存、佛教東漸的宗教文物,還有反映盛唐繁榮景象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等,並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品,系統展現自115萬年前至1840年期間陝西地區的悠久古代歷史和文化。由於中國古代社會周、秦、西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陝西地區建都的,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為重點,反映了陝西地區古代文化,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
唐墓壁畫館收藏了近20座唐墓的壁畫,總藏量約1000平方米。我國曆代墓葬壁畫,不論是出土數量還是藝術價值,首推唐墓,主要集中在唐都長安周圍。由於墓室壁畫採取從墓室中將厚度為0.5cm-1cm的畫面揭取下來加以儲存的異地儲存形式,為妥善保護這批壁畫真跡,在陝西曆史博物館建館同時修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壁畫觀摩庫,對壁畫進行收藏、保管,同時便於研究和對外開放。唐墓壁畫真品展每週部分時間對外開放。可觀賞國寶級和一級品壁畫十餘幅,其中主要有章懷太子墓出土的馬球圖、狩獵出行圖、客使圖、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闕樓圖、儀仗圖、宮女圖等。
篇三:陝西碑林導遊詞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於文昌門附近,館內由碑林、石刻藝術等部分組成,其中由歷代碑石、墓誌組成的碑林是館內的亮點,其中包括顏真卿、柳公權、懷素等書法名家的碑刻,還有《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兩塊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館內,你能夠欣賞到歷朝歷代的碑刻和墓誌,這裡收藏的碑刻和墓誌時間跨度長達2000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顏真卿的《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是標準的“顏體”;柳公權的《大達法師玄祕塔碑》,是“柳體”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懷仁和尚從晉王羲之遺留的墨跡中選集而成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著名草書家懷素的《千字文》,筆意奔放。
除了書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遊客歡迎就是《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兩塊碑刻。《石臺孝經》,是儒家經典,碑文由兩個皇帝以四種字型書寫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隸書書寫碑文,又以楷書作小字註釋,又在碑刻成後在碑側用行書作批註,而此這塊碑的碑額是由唐肅宗李亨用篆書所寫的。《開成石經》刻成於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詩,書,禮,易,春秋等十二部經書。
在碑林博物館瀏覽時,還可以在館內的“石刻藝術館”中觀賞到四神墓門、唐昭陵六駿圖。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