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學習成功的事例_不斷學習的例子

  不斷學習是成功的最基本要素。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才能順應時代潮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不斷學習成功的事例,歡迎大家閱讀!

  不斷學習成功的事例篇1

  福建某單體酒店通過朋友找到九鬥獵頭,希望能幫忙獵聘一個副總經理,要求銷售或者房務出身,珠三角區域的人士優先。

  九鬥獵頭顧問還是很好奇的,為什麼要珠三角區域經理人優先呢?原來早期老闆發家在珠三角,對該區域的人有好感。既然是客戶的要求,我們當然是責無旁貸。目光一致聚焦珠三角。經過一週時間的努力,我們找到了三個願意考慮的人選。都是銷售出身,對於客戶所在地都是願意接受,其實酒店人都是經常要接受外派的,這個在酒店管理公司比較普遍。

  接下來就是推薦工作了,九鬥顧問看好三個人選中的兩個人。果不其然,客戶也是安排了這兩位先生面試,兩個人選都表現的很不錯。董事長有點兩難選擇。後來又安排了一次電話溝通,其中的H先生提出了一個要求,說他在讀復旦大學的MBA,希望能有周末的時間去上海聽課。

  後來董事長確定錄用了H先生。九鬥顧問了解到,董事長是個非常愛好學習的人,他認為學習是一生的事情,H先生正是因為愛學習被他看上的。事實證明H先生做的很好,後來直接升任總經理。

  不斷學習成功的事例篇2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於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裡,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麼這麼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麼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後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不斷學習成功的事例篇3

  趙普是中央電視臺的一名新聞主播,但很少有人知道20年前的他居然是一名保安。

  初中畢業後,趙普參軍了。1990年退伍後,趙普到安徽省體育局下屬的體育館當了一名保安,但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像樣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從保安到電視節目主持人,距離似乎太大了,大得足以讓人洩氣。但趙普並沒有氣餒,他仍然執著於自己的夢想。每個月幾百元的工資,大部分都被他用來購買有關主持藝術的書籍。

  為了練好自己的普通話,咬準每一個字音,每天下班後,趙普都會將《新華字典》上的字連同拼音抄滿6頁,然後折成小卡片,放在衣兜裡,一有時間就一個字一個字地練習。不到半年,趙普的普通話就已練得爐火純青,就連當初曾笑話過他的同事,也都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他的普通話說得“順溜”。同時,為了練好形象和表情,他又專門從書店裡收集了一些印有電視主持人形象的掛曆,貼在鏡子旁邊,對照著模仿。

  當一個人做好充分準備的時候,機會就真的來了。1991年,安徽省氣象臺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名臨時氣象播報員。氣象播報員雖然只有短短3分鐘的出鏡時間,而且還是一個每月只拿200元勞務費的臨時工,但趙普還是決定試一試。

  當他向氣象臺主管人事的領導遞上自己的簡歷時,那位領導只是草草地掃了一眼,便丟還給他,面無表情地說:“招聘物件的首要條件是必須具備本科以上學歷。”看到對方如此怠慢,趙普心裡難過極了,但是他不甘心就這樣錯過機會。

  於是,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誠懇地說:“雖然我沒上過大學,但我學習了很長時間的主持藝術,懇請您給我一次機會。”經過趙普的再三請求,那位領導聽趙普的確吐字清晰準確,最終同意讓他試一試。結果出乎意料,趙普的綜合素質竟遠遠超過其他競爭者,應聘成功了。

  趙普並不滿足於只當一名臨時氣象播報員,而是想以此為敲門磚,最終成為正式而且出色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因此,為了能夠系統地學習和掌握有關播音主持的知識,趙普報名參加了北京廣播學院的自學考試。從此,他既要當體育館的保安,又要做臨時氣象播報員,還要自學,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轉眼間,3年時間過去了。正當趙普蓄勢待發的時候,打擊卻接二連三地落到了他的頭上。1994年11月,趙普的父親因患膀胱癌不幸去世。3個月後,他又意外地接到了體育館“不再續聘”的通知。接連遭受喪父和下崗的雙重打擊,命運似乎對24歲的趙普過於殘酷。

  下崗後,趙普立即開始在合肥找工作。然而,整整兩個月過去了,他連當搬運工的活兒都沒找到。最終,他只好拿出僅有的2000元積蓄,加盟了一個同學的服裝店。為了謀生,他不得不放棄自學考試。為了淘到物美價廉的服裝,他每天凌晨就要趕往千里之外的武漢市漢正街,與小商小販們討價還價,並且在天亮前趕回合肥。雖然服裝小店在趙普和同學的精心打理下,生意越來越紅火,但巨大的失落感卻使得他的內心十分痛苦。

  恰好在這個時候,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幹部專修班正在全國招生。這個訊息就像一支強心針,紮在了他那“休克”了幾個月的心間,讓他發奮走出挫折的陰影。趙普毅然決定報考。但他從招生簡章中得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屬藝術專業,既要考文化課,又要考專業課。文化課需要參加全國統一的成人高考,專業課則是寄送本人主持或播音的作品。

  時間已經是1995年6月,距離文化課考試只剩下4個月了。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學完整整3年的高中課程,幾乎是天方夜譚。趙普決心放手一搏,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他給自己制訂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從早上5點到子夜1點,所有的時間都被充分地利用起來。即使是上廁所,他也要帶上英語單詞書。

  憑著這份決絕和勇氣,1996年2月,只有初中文憑的他終於接到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的錄取通知書。畢業之後,趙普憑藉自己的努力進入了北京電視臺。後來,他又在“魅力新搭檔”比賽中,從10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順利地進入了中央電視臺。

  誰都希望自己能做重要的事情,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做些跑龍套的事情。在跑龍套的時候,我們同樣要不斷地學習和充電,因為只有學習和充電才能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不斷學習成功的事例篇4

  在復旦大學研究生院,明亮的燈光下,他正精心準備著畢業論文的答辯。安靜的氛圍中,他在知識的海洋裡盡情徜徉。然而誰又能想到,他的身高不足1.5米,雙腿畸形,曾多次被學校拒之門外;他還曾走上街頭擺地攤,賣燒餅、饅頭和蔬菜,還修過家電、種過蘑菇……這條通往博士研究生的路,充滿了艱辛和酸苦……

  18歲開始擺地攤謀生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例,主人公名叫魏巨集遠。

  魏巨集遠出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一個偏僻、荒涼的小村莊。那裡的氣候條件惡劣,最低氣溫接近零下40度。很多當地人患有一種叫做大骨節的地方病,魏巨集遠不幸也被這種病魔纏身。這是一種以軟骨壞死為主要改變的變形性骨關節病,病人的關節疼痛難忍,增粗變形,肌肉萎縮,行走困難。

  5歲那年,魏巨集遠的母親不幸去世了。在此之前,為給母親治病,家中已欠下鉅額外債。父親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才還清了那筆外債。由於子女太多,父親照顧不過來,魏巨集遠被寄養在了河南舞陽的一個遠房親戚家。親戚家已有三個孩子,家境也不好。魏巨集遠經常捱餓,每天最多吃兩頓飯,接下來便是揀柴、割草、放羊、喂兔子,天不亮還要到集市上拾菜葉。

  “我的童年就像契訶夫筆下的凡卡。”回憶當年,魏巨集遠至今感慨唏噓。

  那時的魏巨集遠蓬頭垢面,身上生滿蝨子,冬天手腳凍得流膿,身上滿是大片的疤痕。當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吃一頓飽飯。由於營養不良,加之水土不服,以及未能及時的治療,魏巨集遠的身體發育受到嚴重影響,身材矮小,成年時身高不足1.5米,而且膝關節外翻,兩腿畸形,雙腿呈X型,走路不協調。這一切的一切,為他日後的人生埋下痛苦的伏筆。

  第一次感到世間的不公平是在中考後。那一年,魏巨集遠15歲。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省重點高中,分數遠遠高出所報考學校的錄取線。小小年紀的魏巨集遠欣喜異常,可是,體檢以後,他被無情地拒之門外。

  求學的道路被阻斷了。怎麼辦?下一步將是無學可上。

  生活第一次將殘酷展露,魏巨集遠的心頭佈滿陰雲。此時,家庭給他提供的唯一出路是離開校園,回家當一個農民老老實實種田。可是,魏巨集遠迫切地想讀書,他知道,今生只有通過求學才能改變命運。面臨失學,魏巨集遠感到一種巨大的孤獨無助。

  在好心人指點下,魏巨集遠叩開了縣教育局局長辦公室的門。當時,他真想把滿腹的委屈說給局長聽,可是因為緊張,他顯得語無倫次,在泛著的點點淚光中,他最終講清了沒被錄取的原因以及渴望上學的想法。好心的局長為他寫了一張推薦條。

  魏巨集遠把局長的推薦條呈給一所普通高中的校長,校長同意接收,但名分是“高價插班生”。儘管如此,魏巨集遠已滿懷感激了——在失學近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一種看不到希望的恐懼纏繞著他,使他艱於呼吸,近乎死亡。現在他終於在絕望中收穫了希望。

  走進了高中的校園,魏巨集遠深知讀書機會來之不易,一直刻苦上進、分秒必爭。

  那一年高考結束,魏巨集遠18歲。然而,命運竟是那樣的捉弄人,三年前的情景再次重演:儘管他的分數遠遠超過了所報考院校的錄取線,但再次因為體檢而失去升學機會,原因當然還是他的身體殘疾。

  被大學拒之門外,在悽苦的淚光中,魏巨集遠知道了生活的殘酷、命運的不幸,他不敢再對求學產生幻想,剩餘的只有眼淚。可是,眼淚有什麼用呢?眼淚不能填飽肚子,眼淚不能維持生活,眼淚更不能給予他人格的尊嚴。

  一個人思考多天後,魏巨集遠走出了痛楚,他開始對生活充滿期待,他想通過別的路徑改變命運。他深深思索著:如何改變家庭的貧困面貌?沒有任何可攀附的社會關係,到哪裡尋找出路?

  生活不允許魏巨集遠遊手好閒,18歲的他開始了街頭擺地攤的生活。

  清晨,在當時舞陽縣城一條簡陋的小街道上,一個最常見的境頭是:一個文弱少年吃力地架著推車,小推車裝著滿滿的蔬菜,很沉很重,少年滿頭大汗,累得喘不過氣來。夕陽下,少年收攤兒了,還是拉著車,瘦弱的身體儘管矮小,但背影拉得很長……

  沒有苦難,沒有訴說,這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魏巨集遠不斷地變換著經營方式。隔一段時間,人們會發現,在路旁賣早餐的小販中,又多出了一個攤點和一張稚嫩的笑臉,原來,魏巨集遠又改行賣起了燒餅、饅頭……

  生活中的坎坷無處不在,不時有著摩擦和衝突。做小生意的人群中,因為競爭,經常吵罵甚至打架。魏巨集遠只是小心翼翼地躲避著,他記不清受過多少人的呵斥,被多少人驅趕過。有一次,僅僅因為自己的小推車“侵佔”了另外一個攤主的一點兒地盤,結果是,那個攤主蠻橫地將魏巨集遠的車推翻了,蔬菜撒了一地,浸滿淚水的魏巨集遠只是埋頭撿著蔬菜。還有一次,當地幾個地痞來到攤位前,吃了燒餅不給錢不說,還譏笑魏巨集遠,說他的形象不適合做生意,魏巨集遠只是咬緊牙關沉默著……

  事實上,對於在街頭做小生意的艱辛,生性好強的魏巨集遠並不抱怨也不害怕,可面對一些人異樣的目光和言語,那份受到歧視的屈辱以及人格尊嚴的缺失,讓他感到難以忍受。每天收工後,他的內心都在痛苦地掙扎,一種自卑襲上心頭,

  這是一種看不到光明的疼痛。

  自強不息實現大學夢

  風雨如晦的日子裡,魏巨集遠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在積極尋求各種發展的機會。在街頭擺地攤還算可以,但要想徹底改變家庭的貧窮,顯然不可能。接下來,他曾嘗試過維修家電、栽種蘑菇等多種行業,卻因缺乏資金、技術等原因,最後無功而返。然而,他卻不甘於以街頭小販了此一生,可是,前行的路又在哪裡呢?

  在一年多的街頭小販生活中,魏巨集遠沒有忘記一件事情,那就是讀書,儘管此時的理想和夢想已很遙遠,但他還是滿懷熱情地憧憬著,盼望有一天蒼天睜開眼睛,眷戀一下這個在逆境中掙扎的跋涉者。於是,在結束了一天的辛勤勞碌之後,魏巨集遠常常把目光聚焦在書本上。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繼續求學,因為只有求學才能改變未來。

  苦難的環境造就了魏巨集遠堅毅、樂觀、豁達、隨和的性格,這對他日後的成長不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下一頁是不斷學習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