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團隊的一封信

  書信是一種既可議論,又可敘事;既可寫景,又可抒情的文體。那麼,要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供您參閱!

  範文一

  親愛的趁早團隊:

  大家好!

  我很高興,今天我們能夠坐在一起吃晚餐,慶祝趁早誕生一週年。

  其實坐在一起吃飯對咱們來說很平常,因為每天中午大家都是這樣度過的,咱們都是這樣同吃一桌飯,說工作,聊天。每天中午咱們都是至少四菜一湯,在趁早誕生後這一年中,阿姨至少為我們做了1400個菜。咱們吃完這1400個菜,一年過去了。

  據說有夫妻相的人,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吃在一起,由此可以推斷,一個每天吃在一起的團隊,應該也有團隊相。趁早肯定是有趁早的團隊相。我很驕傲地認為,現在能坐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有著一些相似的質地:務實、靠譜、坦誠、追求理性、富有責任感。雖然每一個人加入這個團隊的時期、初衷和機緣不同,但我認為,今天的團隊,是我創業以來最團結、最具有戰鬥力,最有希望的團隊。今天的環境、食物,和每一個人,都很漂亮,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樣,記取這一刻。因為我知道,今天將會是我們未來回憶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

  去年的這個時候也是一個歷史時刻,因為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把主營To B公關活動策劃的目後佐道團隊集體轉型,成立趁早品牌。而咱們團隊的核心成員都沒有質疑我的決定,努力工作適應方向,和我一起完成了轉型。我的內心非常感激。但是我知道,單純的感激沒有實際作用,也不長久。一年來,我最希望的是我們都能看見轉型後的成績,併為這份成績感到驕傲。今天我覺得,我們做到了!***此處有掌聲***

  在一年之前,這個世界上原本沒有趁早這個品牌,也沒有趁早的使用者和認同者,是我們從無到有地創造了它。我作為創始人,給了她靈魂,我們的生產部,給了她實體的生命,我們的電商部,給了她走向同類的通路,我們的市場部,給了她展示的舞臺。而我們的使命感來自於產品使用者的認同和她們人生的真正改變。好觀念與好工具帶給人們的是實實在在的改變。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當然可以說,我們影響了一點點的世界,我們為此感到榮耀。

  那麼今天的歷史時刻意義在於,從現在起,隨著趁早手冊APP和chenzao的釋出,趁早將成為一個真正意義的網際網路公司。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怎麼樣,但作為趁早精神的核心團隊,我們最瞭解是——美好的未來,是由現在開始創造的。我希望大家從現在起,和我一起試試看,特別特別努力一年,是什麼樣?自己、趁早和這個世界,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是生活帶給我們最迷人的地方。趁早真正的驚喜與奇蹟還沒有來,我們會親手讓她到來。

  作為趁早的創始人,我給趁早的讀者和使用者寫過很多文字,但這是第一次真正給趁早團隊寫信。我曾寫過我們是一艘船上的人,是船長、大副和水手,一起把船開往燈塔,開往美好彼岸。這個比喻當然沒有錯,但很多時候,我內心深處不是這麼想的。我覺得,我們是同吃一桌飯的人,而且還會吃下去。我們團隊的核心成員,好幾個從目後佐道的創業初期就加入了團隊,在這裡度過了青春年華。我知道,時間是生命裡最寶貴的東西。我常常覺得,有的人就像嫁給了我一樣,我得給她一個堅實的肩膀,給她在這同吃一桌飯的信心,給一個美好未來。我會為此努力下去!

  最後,希望大家記取今天。讓我們開始特別特別努力的下一年,讓美好的未來,現在就開始發生!

  謝謝大家,我愛大家!

  XXX

  20XX年XX月XX日

  範文二

  各位團隊成員:

  由於團隊是剛剛組建的,所以沒有時間去說明一切事情。又因為我們團隊所有人都很少機會接觸到團隊,更不要說有成熟的團隊管理方法,所以我們團隊才像沒有方向一般。更是因為團隊成員不明白團隊的一切,所以我想我有必要為這個團隊而作出說明。這封信的出現,更是因為我們的迫切。至於我寫這封信的動機是把我的想法完整而有條理地表達出來,而不是在討論的時候作出的沒有條理性的說明。

  因為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心裡總是擔心我們的團隊,畢竟她還是一個初生的嬰兒。雖然需要經過大風大浪的洗禮,但是我更擔心的是她是否能夠健康成長,因為只有健康才有可能接受未來的挑戰。只有身體健康***團隊個人實力的綜合***和心理健康***團隊成員心態的統一***才能算上是健康的嬰兒,才能真正面對未來,接受挑戰。

  首先,為什麼要稱我們這個組合為團隊?如今的社會,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越來越多的事例證明團隊的重要性。就以馬雲為例***詳細介紹請看《阿里巴巴神話:馬雲的美麗新世界》一書***,若馬雲沒有開始創業的“十八羅漢”,那麼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B2B模式的出現也許會晚幾年,也許就不會有馬雲的輝煌。可是沒有也許,馬雲的成功就是在於他有一個絕對的團隊,一個可怕的團隊。馬雲團隊的重要性我們不可觸控,所以我更喜歡我一下的一段話:只有自己的團隊才能讓你完全有機會展現你個人的實力,才能給你在失敗時鼓勵,在技術上的支援,在思想上的交流。如果等到工作時才學習,那麼沒有人會真正給你這些機會。沒有人會給你成長的機會。沒有人會給你展現自己的平臺而不去計較你能否做到什麼。但是這一些團隊都能給予你所有你想要的。

  組建團隊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個人的發展以及未來”,而團隊的發展以及未來是組建團隊的最終目標。

  提升個人實力是團隊永恆不變的主題。就算大家兩年後選擇離開團隊,自身的實力提升,生存能力的增強永遠都沒有壞處。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生存的能力,也將成為團隊生存的必要條件。只有你出去社會有生存的能力了,那麼團隊在社會上也會有生存的能力;只有個人實力增強了團隊的生存才更加有保證。團隊只是為了我們未來的發展提供一個平臺。也就是團隊只是一個平臺,一個展示個人實力和提升實力的平臺。但是平臺不只是以個人實力為基礎的,更多的是面對團隊的個人心態。需要大家都為這個團隊的運轉而努力。

  團隊的未來是團隊的最終目標,團隊能否走到最後,或者團隊是否在兩年之後解散,取決於兩點:首先是個人是否有能力生存,即是大家是否在兩年內將自己的能力提升。其次更是靠我們每個人對團隊的態度,是否會為團隊的未來而放棄一些東西,是否會為團隊的未來而努力。這些都是後話了。

  我們的團隊只能算是組建初期,所以我們還沒有真正算是創業者。而我們更不能說已經具備了創業所需的才智,甚至我們本身更是缺少專業知識。我們現在可以說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有一個別人所缺少的條件,那就是我們還有足足的兩年的時間去讓我們的團隊變得更加強大,也就是說我們的團隊成員在團隊的平臺中足足有兩年的時間避免現實的殘酷而成長起來!這是我們可以說是最優的條件。

  多少創業者,不缺才智,不缺專業知識,但最終未能團結在一起分享果實的甜美***治林部落格***。對於這句話,在我看來更多的是心態。

  問問自己,是否已經從心底接受了這個團隊,認可了這個團隊的行為。是否已經以這個團隊為中心做一些事情。是否有為團隊的輝煌錦上添花的準備。

  敏輝說“我們從說組團隊開始,一直到現在,起碼我們取得了‘從意識、從心裡認可了這個團隊’”的成績。

  從一開始的團隊目標 – 提升個人實力,到現在的更遠的目標 – 團隊的未來。團隊的思想逐漸統一,我們也逐漸認可了這個團隊,從心底認為這個團隊是存在的。現在團隊的決定是否能影響到你呢?

  任何一個人都有放鬆的念頭,任何一個人都有安於現狀的心態,問題是我們能用這樣的心態去面對未來嗎?能用這種在我看來頹廢的心態去團結團隊,去創造我們的未來嗎?請原諒我本人對大家的嚴格,因為在我心中我們團隊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我不願意丟下任何一個團隊的成員,所以我們必須齊心努力。第一次決定***計劃***已經出臺,我強烈要求每個人都要展示出自己個人的最強實力,強烈要求每個人都去實踐、實踐、實踐!這是我們必須的,畢竟這只是我們上戰場之前所進行的操練而言!如果你連進行操練的心都沒有,那我們的戰場一定將會一敗塗地。

  未來的一切都是我們的,關鍵是我們需要行動。

  記住四個最:個人發展是團隊最直接目標;團隊未來是團隊最終目標;成員團結是發展最根本保證;成員交流是團隊發展最有效途徑。

  未來會屬於我們的!

  XXX

  20XX年XX月XX日

  範文三

  各位創新團隊的同仁:

  五月份註定是個忙月。我們團隊在苴鎮的德耀小學組織了一次活動,對幾節市參賽課進行了打磨,圍繞“正確看待課堂插嘴”的話題展開了沙龍研討,並對教海探航徵文進行了點評,同時就“問題導學”課題與團隊成員的評估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丁琴琴老師認真整理了這次的沙龍討論稿,我又作了修改、潤色,丁琴琴、仇沈巍、姚小琴、郭維維四位同志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的主題論文,我已經作了修改並寄給了《教育研究與評論》雜誌社。

  五月份,我們團隊有三位同志參加了市級的優課評比活動,並分別取得了市一、二等獎的成績。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種磨鍊,幾位同志的課堂教學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收穫。同時,團隊的邢光華老師遠赴寶應參加了蘇教版教材編輯部組織的小數網網友沙龍活動,並執教了“搭配規律”,從她撰寫的活動體會中我能感受到,這次活動對她的衝擊是很大的,學到的東西是空前的,6月的12日開始,邢光華和蔡鴻英兩位同志還要遠赴徐州,參加為期十天的省學科培訓者培訓,因而,我們會在六月底或七月初安排一次集中學習活動,請她們兩人給大家談談學習的收穫。

  考慮到四月份大家跑得比較多,故而五月份的三次市優課評比,我並沒有安排團隊的同志參加,值得肯定的是,我們有些同志積極地爭取並把握住了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今年,隨著各家對這種市級賽課的日益重視,在課堂教學研究這塊越來越紮實,因而呈現給我們的課堂也日益精彩。從大家遞交給我的活動感悟中可以看出,我們的每一位同志都能真正地關注到課堂上的細節,不僅有課堂細節的描摹,還有理性的思索,因而寫出的東西也更具有了可讀性。

  近期我邀請部分團隊成員做了一些事情,大家都完成得相當不錯,這也反映出經過一段時間的磨鍊,我們的每一位同志的各項技能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原先我們大家感到比較困難的論文寫作與發表,已經不再是難事了,這學期,我們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有捷報相傳,《教育研究與評論》上已經用了我們的多篇論文。

  六月份我知道大家都比較忙,也想讓大家真正地靜下心來,把這段時間學到的東西認真地梳理一下,因而這個月就不安排團隊活動了。有這樣幾件事兒,請大家認真做好。

  一是“教海探航”徵文,我縣截止時間為6月10日,隨後有個縣級的初評活動,然後再送省參評,請團隊還沒能遞交論文的同志在這兩天按徵文要求迅速完成,併發給我。我會一篇一篇地看過去的。

  二是《教師報》有一個徵文活動,只要是圍繞有效教學的均可,要求不超過2000字,在文章標題下方標註工作單位、姓名、郵編與***,大家可以從平時寫的反思或隨感中擷取某一方面並作一些思考。截止時間為2011年6月30日,如果有意向的話,請在25日前把寫好的文稿發給我,我再統整後一併發給編輯部。

  三是“問題導學”課題的申請議定書與開題論證材料我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會在近期發給大家,大家再參照格式完成子課題開題論證報告。

  四是本月25日,我會跟大家一道參加縣裡的學科素養考試。從15號開始,我會每天就某一方面的內容跟大家一起來學習、研究,希望大家能通過這樣的活動鍛鍊,在專業技能這塊有個長足的進步。

  最後衷心地祝願我們的每一位團隊成員都能在暑期的成果交流時,拿出沉甸甸的成果跟我們大家一同分享。

  XXX

  20XX年XX月XX日